高檔果品是目前的發展主流

2018年已經過去大半,打探一下果品經銷商的喜樂,看看消費者的需求與評價。2018,不平凡,喜怒哀樂。地域不同、熟期不同、品種不同、品質不同,最後的效益大不相同,有的相差數倍,有些人賺的盆滿缽滿,有人卻在樹下哭,我們以桃子為例,講解一下2018年桃現狀,為果農高質量生產,提供一點建議。

1.品種類型的主要區別

在過去十幾年,特別是2013年前,絕大多數桃果實在果園批發價1.5-2元/斤,結多少都能賣出去,效益可觀。大家都看中了桃短平快、管理容易、效益高,一窩蜂的種桃、無節制的發展。現在,過剩了,有人賣幾元一筐,連採果的工錢都不夠。

在如此紛亂的果品競爭中,哪些類型拔得頭籌,無疑是別緻又美味的蟠桃、油蟠桃,其次是香甜可口的黃肉桃,富含營養的紅肉桃漸漸被消費者認識,小甜桃也開始受寵,老的地方品種也能煥發異彩。把這些品種類型放到一起,細細想來,印得了一位高檔桃經銷商的話—好吃,好看,不一樣,天價!現在好像是利用過去通常人們認為“品種的缺點”在賺錢?做為生產者,這時,我們就知道應該種什麼、怎麼種了吧?!

2.生產地域的主要區別

自然氣候不可違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域化特別重要。西北、高原的紅甜,北方、中部的大美,長江流域的柔軟多汁,註定是優質桃產區。消費者認可,就喜歡那種滋味,就願意出那個價。高溫多溼,流膠一塌糊塗,幾天打一次藥,這樣種出來的桃能吃嗎?敢吃嗎?我覺得種不出好品質桃的地方就應該砍樹,再不要干擾市場了。今年冬季兩次強降溫,一些地方出現凍害,已經清晰地劃出北方種桃的界限,我們是和老天爺合夥做生意,能不能種、風險有多大先要聽老天爺的,再是我們的勤勞、智慧、技術。

3.不同果實質量的區別

高檔桃經銷商說,蟠桃或油蟠桃,可溶性固形物達到14%,可以5元/斤收購,16%可以給8元/斤,18%以上可以給10元/斤,但實際生產中達到標準的桃寥寥無幾。種成可溶性固形物16%的桃難嗎?很容易,但就是辦不到,為什麼?主要是觀念有問題,消費者轉型升級了,老百姓還是低頭種莊稼,汗滴禾下土,不知抬頭看市場,豈不知城裡人的果盤子已經大變了。昨天去社區的水果店買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大的,4.95元/斤,回家一吃,很讓人失望,有形有色但無味,比起靈寶寺河山的蘋果差之千里,雖然15個蘋果200元,但我還是想吃寺河山的又甜又香的“SOD”蘋果。

4.市場的主要區別

把目前的消費市場按果實售價排排序,價格最高的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其次是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的新一線城市。從城市的活力,我們生產者不難看出,將來我們的桃子主要應該銷往哪裡?這裡的消費者的要求是什麼?例如,上海的市民要求口感好—新鮮—價格10-20元/斤可以接受—安全放心—品牌—適度包裝,不要太大,150克-300克足矣。進口水果專櫃可大不相同,30-70元/斤。

家庭主婦選擇購買的場所順序是專賣店—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我們生產的桃果實質量能賣到什麼地方,效益顯而易見了。

當然,城郊桃園做成精緻果園,自採加餐飲也備受歡迎。

5.怎麼辦?

趨勢無法阻擋,抉擇要有智慧,要想改變口袋,必先改變腦袋,“三改”,即改觀念、改模式、改品種。往大的講,調結構、改模式,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要換品種,下功夫,提質量,贏市場。

(1)刨樹:不適宜區長得稀巴爛的老桃樹、品種過於集中上市的老桃樹、密的象樹林一樣的桃樹、資金鍊斷裂又粗放管理的桃樹,立即止損。

(2)改接:品種落後但樹體健壯,立即改接為理想的品種。

(3)提高質量:寬行,高光效樹形,精細花果管理,多施有機肥,產量控制在3000-4000斤/畝(北方)。一定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拋棄大紅硬,做成甜香美。

(4)減少成本:大型果園要整合資源,儘量實現機械化管理,少用人工。

(5)對接高端市場:主動出擊,把優質果賣給最有錢的人。城郊果園做到精緻、別緻,吸引自採、餐飲。

(6)拓寬銷售渠道:電商、微商、配送、自採、鄉村遊等。有條件的可以出口。

(7)生產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服務(託管、品牌包裝、文化產業)、加工企業該大顯身手了。

(8)在當今信息瞬間廣泛傳播的社會里,無序競爭坑害所有人,強烈呼籲用知識產權來保護產業、保護種植者的利益,按規矩做好種業、服務業、銷售業,農業公司才能健康、壯大、發展。

最後,再次呼籲我們的果農,目前需求高品質的果品,大家只要種出來高質量的果子都能賣出好價錢,得到好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