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最近有看到很多關於長沙環線的文章,有“新二環”、“2.5環線”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也很關心長沙的城市發展建設,對於長沙的環線,也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想談一談。

引薦一下最近來自其他文章裡提到的關於長沙環線觀點和看法,以此來展開:

(一)新二環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主要來源依據於《長沙市城市技術管理規定》(2018年修訂版),文件指出了長沙的主城區範圍,因此主城區就成為了長沙的“一環”。由於“一環”佔用了原二環的道路,因此順勢外延的道路就成了“新二環”,主要範圍包括以下。

一環(主城區)範圍:湘江(西)、原有南二環(南)、原有東二環(東)、瀏陽河(北)

新二環範圍:萬家麗高架(東)、湘府路高架(南)、坪塘大道-原有西二環(西)、原有北三環-星沙聯絡線

星沙聯絡線、萬家麗高架、湘府路高架都是近些年來在建或建成的項目,它們的建成不僅緩解了片區的交通壓力,同時也改變了城市環線的格局。

為什麼會有“新二環”這個說法,究其原因還是原有環線範圍設置不合理,或者說環線內外經濟建設發展不平衡,那原二環究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呢?

1.北邊過於狹長。

南北跨度分佈不均是第一大問題,如果說五一路是長沙的中軸線,那麼五一路離南二環有6公里左右,但離北二環接近10公里,導致北邊過於狹長。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2.南北發展不均衡

跨度分佈不均就直接導致了南北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同樣是二環內,南邊要比北邊繁華的多。

除此之外,由於省政府南遷和長株潭一體化,長沙往南的發展要比北邊早得多,也更加成功,往北還沒有出二環,就已經是比較偏了,而往南一直到三環外的中信廣場、理工大學還是比較繁華,這也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南帝北丐”吧。

這也是為什麼“新二環”保留了原有的北二環,而把南邊延伸到了湘府路處。

3.東西較狹窄

與南北狹長相對應的就是東西有點狹窄了,西邊就不說了,由於嶽麓山的存在,很大程度阻礙了向西的發展,主要是東二環有點窄,而“新二環”將東邊擴至萬家麗高架——這一提升河東南北向道路通行能力重要幹線。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新二環”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區域跨度,新二環的擴張的區域主要是原東二環至萬家麗高架一帶,這裡包括馬王堆、萬家麗廣場、芙蓉區政府、高橋等地;原南二環至湘府路一帶,包括省政府、紅星、圭塘一帶。

(二)2.5環線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這個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於2條道路工程的建設,且兩條路都含隧道。

一條是打通高鐵西-開福北的東西要道“長望路”,長望路隧道要穿過“谷山”。

一條是打通梅溪湖-含浦、洋湖的南北要道“麓景路南延線”,麓景路隧道要穿過“桃花嶺”。

由於這兩條道路的建設,一條新的環線初具雛形,也就是原作者提到的2.5環,也叫快速路第二圈,主要範圍如下:

快速路第一圈:東、西、南二環,福元路大橋

快速路第二圈:萬家麗高架、星沙聯絡線-北二環、長望路-麓景路及南延、洋湖路-湘府路

與“新二環”原有環線擴張的概念不同,2.5環是基於兩條規劃在建的道路展望除了一條新的環線,主要區別在於西邊,2.5環將麓景路及其南延展望為環線的西部,而河東則跟“新二環”的擴張線一致。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前文中有說到由於嶽麓山的存在,山以西、梅溪湖以南的一大片發展較為落後,因此,道路也只有西二環這一條,其中當然也包括地勢的原因,長沙之所以環線少,跟西邊有很大程度的關係,而麓景路南延工程的打通成為了2.5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無論是二環、新二環、2.5環,在形狀上都不是特別方正的,換句話說比較狹長(南北),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湘江的存在,這就註定城市的發展是沿江南北擴張的,會出現狹長的情況,跟長沙“一軸兩翼”的發展戰略相同,“軸”就是湘江。同理,如果湘江在長沙是東西向的河流,那麼長沙的環線就會呈扁平狀了。


“新二環”、“2.5環”,長沙環線那些事兒


說到湘江,就不可忽視自然地理條件對環線的影響,長沙處在江南丘陵地帶,有山有水、湘江流過,因此環線很難像其他城市那樣分佈均勻,有四環、五環以上的概念,其實長沙的三環(繞城高速)的範圍太大了,幾乎相當於其他城市的四環。

其實,環線的概念倒是其次,交通的便捷與否才是關乎到每個市民,只要出行便利,有沒有“環”真的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