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要给“三公”经费驱“霾”》

短暂阴雨之后,今天天清气朗,阳光灿烂。一则与“阳光”有关的新闻,同样令人心情大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近日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谁都知道,我国的“三公”经费长期偏高,但是,公众对“三公”经费问题也只是凭观感,因为根本无法从行政部门提供的预算、决算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从前这类数据基本上没有单列出来,近年逐渐掀起盖头来,但还是像个大姑娘,羞羞答答,笼笼统统,公众难闻其详。一些部门数字很大,但因人员多,人均下来,也不算多,而一些部门数字不大,但人员也少,平均数可能很大。因此,外界很难判断。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预算,在精细化上精益求精、细益再细,小到部门买多少纸张都列举出来,让公众查阅。

假如我们的行政部门能够落实上述“工作要点”,将“三公”支出细化到人头,我相信即使公众只围观不说话,行政部门也不敢糊弄公众。为“三公”经费驱“霾”,用透明度倒逼,这就是这个机制的优势所在。有了规定,就要抓执行、抓监督、抓问责,抓典型、抓实效、抓长效,防止一阵风。如果说还有什么期待,对行政行为的规范,最好能够提升法规、规章的规格,提到法律高度,如此“法力”将大增。(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