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26年前的女性题材电影《香魂女》


重看26年前的女性题材电影《香魂女》


谢飞导演,曾拍过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香魂女》,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和李安导演的《喜宴》双双获得金熊奖。

谢飞导演的《香魂女》拍摄于1992年,它反应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女性命运:斯琴高娃饰演的香二嫂是被父亲卖给婆家的童养媳,13岁做了媳妇,15岁生了孩子,和瘸子丈夫没有爱情。香二嫂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强人”,她家榨的香油销量最好,甚至日本人都来合作出口。这一情节很好得反应了当时的农村经济化浪潮。

虽然香二嫂“手眼通天”,可是丈夫一天到晚只知道喝酒,大醉归来也只知道“欺负”她。劳心劳力,情感上没有寄托的香二嫂,与供货商任忠实产生了感情,甚至有了私生女。悲剧的是,人到中年的他们最终忍痛分手。

重看26年前的女性题材电影《香魂女》


比这更悲剧的是香二嫂为了给自己的傻儿子讨媳妇,不惜恩威并施、棒打鸳鸯。最终,儿媳环环成了下一个“香二嫂”……当香二嫂终于想通了,同意环环离婚的时候,环环只能哭诉着“谁还会要我”……这样的悲剧命运虽然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但仔细想想,即便是当代社会,“无爱婚姻”也很普遍,这正是电影超脱历史背景之处。

《香魂女》是一部戏剧冲突十分鲜明、主题非常深刻的电影。电影把生意上的事与家事融合在一起:供货商精明能干,与香二嫂登对,自然成了情夫;日本女强人到了中年还未结婚,享受到了女人的自由,代表了超前的女性意识。

同时,电影塑造人物非常成功,香二嫂是斯琴高娃熟悉的“女强人”角色,她的表演是整个影片成功的关键。但编剧与导演才是赋予了香二嫂灵魂的人:日本女商人与香二嫂单独对话的一场戏是重中之重,在事业上同样出色的两个女性,在情感上却天差地别,当香二嫂用中文向日本女人倾诉了自己的遭遇时,香二嫂这个角色立刻丰富起来。我们在此处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香二嫂。当她戴着日本女人赠送的头巾给情夫打电话时,接到的却是情夫陪孩子过生日的回复,这一刻本该是她一生中最美的时刻(丈夫从没送过这么贵的东西),却也是她一生最失魂落魄的时刻。她此刻的表情是她整个人生的写照。这一刻是编剧、导演、演员共同的胜利。

重看26年前的女性题材电影《香魂女》


电影在后半段才逐渐向观众透露香二嫂的女儿是和情夫的私生女,与前面的铅笔盒、打电话等情节呼应,更加耐人寻味。

都说水最难拍,电影在白洋淀拍摄,故事里叫做“香魂淀”。接天的湖水与一丛丛的芦苇荡,成了导演表达情感最好的“道具”。

香二嫂与任忠实在芦苇荡私会的时候,环环也在和男友嬉戏,这场戏之前,导演给了一个暮色中水面的广阔空镜头,这是接下来“情事”的前奏或者序曲,这时的水,是有爱的。而香二嫂与儿媳环环在屋顶互相诉苦的一段戏之前,导演同样也给出了夕阳水面的广阔镜头,此时的水却是哀怨的。可以说,谢飞导演把水用活了,把景融入进情,情景合一,更不用说打水仗的时候水代表了生命活力。

重看26年前的女性题材电影《香魂女》


也许是着重塑造女性的缘故吧,片中男性角色的情感世界没有被深挖,仿佛只是给女性带来悲剧命运的“功能性”角色。雷恪生饰演的老板似乎有些“扁平化”,永远一无是处。环环的男友也是“棒打鸳鸯”的受害者,他的内心却没有继续挖掘,我们只看到他的“不舍”。陈宝国饰演的任忠实要丰满很多,有正面的描绘也有侧面的,可如果他和香二嫂的“前史”能够更丰富一些,会带来更多的认同感。

电影对男性处理不禁让人思考:看似铁石心肠、玩世不恭的男性,究竟是悲剧的缔造者还是受害者,他们对生活的恶劣态度与女性形成了鲜明反差,可这难道不是对悲剧命运的另一种“反抗”?比如说,如果非要让任忠实离婚的话,那对于他的妻子和孩子,不同样是悲剧么?因此,任忠实选择与香二嫂分手已经是最有“担当”的选择。但即便是如此有“决断”,他比瘸子、傻子高出的也只是个人品质,永远高不过时代的天花板。因此悲剧的始作俑者是时代。

也许大家都看过陈宝国老师和斯琴高娃老师在《大宅门》里演母子,在《香魂女》中演情侣也可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