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導語: 在大家都過度關注許家印的造富傳奇時,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其在財富頂端上對慈善的極大關注。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家印的慈善不僅有情懷,更有實打實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性,這與其“苦孩子”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但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這是世界著名的慈善人士、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的德蘭修女最著名的箴言之一。德蘭修女也是在百餘年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愛因斯坦和馬丁·路德金。

從德蘭修女的這句話中,我們既能看到她慈善的情懷,又能看到她對做慈善無情緒的理性。


1

我看過不少關於恆大集團和許家印的文章,絕大部分把關注點放在對恆大一串串財富數據的堆積,以及對許家印建立起來的“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緊密型集團化恆大管理模式的討論。許家印被描述成“富貴險中求”的典型,“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企業家模範。

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許家印在財富頂端上對慈善的極大關注。

再過半個多月,就是許家印整整六十歲的生日。在剛剛過去的9月1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許家印第八次榮獲這一慈善領域的國家最高獎。對於許家印而言,這毫無疑問是給他最好的特殊生日禮物。

這次,許家印以42.1億元的捐贈總額第三次位列“首善”,捐款總額佔百位企業家捐贈總額的24.3%,之前分別是2012年和2013年。據統計,許家印已成為現金捐贈額累計最高、榮獲中華慈善獎次數最多的愛心人士,並多年獲評《福布斯》中國首善。

“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作為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的獲獎代表,許家印在發言中強調了兩點:

一是強調飲水思源,把自己和恆大今天取得的成績歸功於黨和社會,因此他說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二是強調作為民營企業,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一定要把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才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如果說前者是一個處在財富頂端企業家的慈善情懷,那麼後者則是一個企業家的慈善理性。


2

每個成功者的關注與喜好,往往跟他成長的經歷有莫大的關係。許家印的慈善情懷,亦與其“苦孩子”的成長經歷直接相關。


“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許家印出生在河南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當年這是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一歲多時,許家印的母親因為生病無錢治,過早離世。許家印就在這種“半個孤兒”的狀態下長大,從小到大吃地瓜和地瓜面,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許家印就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課桌上學習。如果遇到下雨,他們的教室外面下大雨,裡面也跟著下小雨。

讀中學的時候,學校離離家比較遠,許家印就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有時候,許家印就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遇上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他就只能洗一洗再吃。

高中畢業後,許家印為了填補家用,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時的許家印,打內心裡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有一份工作,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麵。

1977年是許家印的一個轉折點,那一年中國恢復了中斷數年的高考。但第一年,許家印因準備不足並沒有考上。第二年,許家印以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武漢鋼鐵學院。就這樣,許家印在每個月國家給的14塊錢的助學金幫助下,讀完了大學。

這段窮苦的、渴望得到幫助的歲月,在許家印心裡揮之不去,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對財富的追求,埋下了慈善情懷的種子。

1996年,萬科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那一年,以一個別人都不要的項目起家的許家印也許不會想到,他會如如此快速地趕上萬科,坐上中國地產的第一寶座,如此快衝到中國首富。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胡潤百富榜2017》顯示,2017年8月許家印以2900億元的財富,躋身中國首富高於第二的馬化騰,以及第三的馬雲。


3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論述到: “企業的目的必須在企業本身之外,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一種器官”,企業與社會是伴生髮展的關係。

與很多苦過,但富起來卻“為富不仁”的企業老闆不同,伴隨許家印財富增長的同時,是他對慈善的大力投入。在中國企業家中,許家印率先開始倡導“企業公民”的理念,恆大每年都會發布“企業公民報告”。

在實踐慈善方面,許家印不僅在學校設立獎學金,還出資希望工程。2009年,許家印在捐資開展了“慈善萬人行”活動。隨後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的“廣東扶貧濟困日”,許家印共捐出了4.38億元用於貧困農戶小額信貸、移民搬遷等惠及貧困地區民生的事業。在2012 年的“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上,許家印再次出資3.5億元設置了專門的扶貧基金。在救災領域,許家印也先後參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的救災和重建工作。

近代大慈善家、儒商張騫主張:“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政治及學問最低的期望,是要使老百姓能得到最低水平線上的生活。沒有飯吃的人,要他有飯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夠逐漸提高。

而貴州烏蒙山區正是這樣需要幫助的區域。這裡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其中畢節市是烏蒙山區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當年的窮小子掙了錢,回報家鄉、貢獻鄉里,藉此光宗耀祖的故事比比皆是,但許家印卻把回報放在了全國最大的、最窮的、貧困人口最多的特困山區,並誓言“不脫貧、不收兵”。

“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從2015年12月開始,許家印就把極大的精力放在了這裡。恆大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無償投入30億元,並計劃到2018年底實現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2017年5月3日開始,除大方縣外,恆大集團又承擔了畢節市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織金縣、黔西縣、金沙縣、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和百里杜鵑管理區的幫扶工作,再無償投入80億元,共計110億元扶貧資金,由整縣幫扶大方擴展到幫扶畢節全市10縣區。

到目前,恆大已捐贈到位60億元扶貧資金,其中定向捐贈給大方縣的30億資金全部到位。恆大已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其中大方縣12.73萬人初步脫貧,他們計劃到2020年還要幫扶72.46萬人穩定脫貧。


4

慈善不僅要情懷,更要有理性,這是一個高明施善者的智慧。

現實中很多無理性的慈善情懷,不僅沒有帶給貧困者好處,反而讓貧困者更加艱難。美國哈佛大學有兩名教授做過一個研究,他們從1972年一直跟蹤到2006年,以考察世界銀行對貧困地區捐助糧食的效果。他們得出來的結論讓人瞠目結舌:一個國家得到糧食援助每增加10%,這個國家的暴力動亂程度就會增加1.14%。

而許家印的慈善,不僅有情懷,更有實打實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性。

他認為,相比扶貧資金的投入,一支能吃苦、能奉獻、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技術、能激發當地幹部群眾內生動力的優秀扶貧團隊更為重要。為此,恆大從全集團系統選拔了321名優秀的扶貧幹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學歷的扶貧隊員,與貴州烏蒙山區大方原有287人的扶貧團隊組成2108人的扶貧隊伍,派駐到縣、鄉、村,與當地幹部群眾並肩作戰,工作到村、包乾到戶、責任到人。

在具體的扶貧內容上,許家印要求牢牢抓住精準扶貧的“牛鼻子”,也就是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

“苦孩子”許家印:站到財富頂端後的施善智慧

在產業產業扶貧,恆大針對烏蒙山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投入57億元幫助畢節打造西南地區建立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並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建立起長效持久的脫貧機制,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

在易地搬遷扶貧上,恆大針對基本喪失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群眾,依託縣城和工業園區等,計劃投入44億元採取援建和代建方式,在畢節10個縣區建設11個縣城移民搬遷安置區及50個新農村,解決畢節市22.18萬貧困戶的移民搬遷,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

在就業扶貧上,恆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並與清華大學合作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


5

許家印的慈善,是慈善理性與慈善情懷的疊加,是職業精神與道德價值的重合。但具有這樣施善智慧的中國企業家,畢竟太少。

著名媒體人吳曉波在《大敗局》中曾寫道:“中國企業家要真正成為這個社會和時代的主流力量,那麼首先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一項比技術升級、管理創新乃至種種超前的經營理念更為關鍵的工作———是塑造中國企業家的職業精神和重建中國企業的道德秩序。”“貪婪就是美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一個企業家到現在都要認真地思考一下,該承擔什麼樣的社會責任。

實際上,慈善的情懷與理性並不矛盾。企業家大可不必羞於在商業前談慈善,在慈善前談商業。真正長效、可持續的慈善行為,一定是這兩者結合的產物。

1999年,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波特撰寫了《慈善的新任務:創造價值》一文,提出了戰略慈善的概念,他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可以相互兼容。2002年,波特又和克萊默教授發表《慈善行為的競爭優勢》一文,他們認為戰略性慈善行為對競爭環境的四個方面都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首先,從生產要素的角度看:一是可以改善教育水平和培訓水平,從而為企業提供大量高素質勞動力儲備;二是改善企業所在地的生活質量,這對當地所有居民有利,同時能吸引到有特殊專長的移動人口;三是能夠有效提升企業所存地研發機構的技術水平、行政管理機構的效率、基礎設施質量或者可持續地開發自然資源。

其次,從需求情況的角度看,戰略性慈善行為不僅可以影響當地的市場規模,還可以有效改善當地市場質量。

第三,從戰略與競爭環境的角度看,戰略性慈善行為對於創建更有效率和公開透明的競爭環境至關重要。

第四,從相關和支持性產業的角度看,戰略性慈善行為可以促進企業所在組群的發展並鞏固與企業相關的各種支持性產業,例如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通過資助旅遊等支持性產業,增強了當地旅行業組群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也間接地為美國運通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6

真正可持續的慈善,其實是一種互助。社會需要有能力的企業幫助,企業同樣也需要社會的幫助。

福音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個人找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那人說:“好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有一群人正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都營養不良,飢餓而且絕望。原來,雖然他們手裡都拿著一個可以伸到鍋裡的湯勺,但是怎麼也喝不到鍋裡的湯,因為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他們沒法把湯送進自己嘴裡。

上帝又對那人說:“好,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天堂。",於是,他們走進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和上個房間一樣,也是一群人,一鍋湯,一樣的長柄湯匙,但這裡的人們都在快樂的歌唱。

這個人很疑惑,問上帝說:“為什麼一樣的待遇和條件,而他們快樂,另一個房裡的人們卻很悲慘?”上帝微笑回答說:“很簡單,在這兒人,按著長柄在喂別人;而在剛才那裡,他們只想喂自己。”

未來的恆大,還有很多事情慈善要做,也有很多商業上的問題需要解決。恆大的成長,正如許家印自己說的,離不開社會的幫助。

許家印之前選擇了一條極為冒險的擴張之路,通過大規模舉債獲得資金,把舉債獲得的資金轉化成土地儲備,再把土地儲備快速轉化為物業,最後通過高週轉將物業回籠為現金。這就是恆大著名的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戰略。

許家印顯然是用一塊錢做了很多塊錢的生意,他把承受過的巨大風險變成了今天的資產。

但未來的恆大,需要從原來的“規模型”戰略走向“規模+效益型”戰略,從原來的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走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模式。

許家印的勇氣和韌性成就了恆大,但是社會對一個偉大企業家的評價標準,從來不是以激進中暴富論英雄,而是看他能不能為行業進步、國民福祉和商業文明創造價值。

我們期待恆大的未來更加健康和有作為。

附:許家印的大會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人士:

大家下午好!能夠榮獲中華慈善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中華慈善獎是表彰善行善舉、弘揚慈善文化的國家最高獎。這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我們巨大的褒獎,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人人為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

對於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麼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遇到下雨天氣,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高中畢業後,我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麵。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因為沒錢讀書,沒錢吃飯,每個月是國家給了14塊錢的助學金,我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96年成立恆大,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恆大和全國其他企業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2015年12月,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我們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為畢節全市七縣三區的貧困群眾建設6萬多棟蔬菜大棚,90多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和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建設447個肉牛養殖基地,調配、改良了60多萬頭基礎母牛,為各個產業引進了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解決8萬多人就地就業,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到2020年,在畢節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協助畢節各級黨委政府,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恆大成立22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多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和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道,助推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注: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