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新时代赋予水利人新的历史使命,全面实现水治理现代化是兴宁富民的重要一环。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加快推进系统治水,遵循宁夏空间规划,运用系统论对水治理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实现水利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协调全社会推进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的现代治水新业态,携手共建水治理命运共同体。

——宁夏水利厅厅长白耀华

顺应自然治理水患,使固原人民过上“兴来泾河便是水”的安宁、幸福的生活,其人、其事便会不朽。治水如此,其它方面亦如此。固原缺水由来已久,面对水之窘境,固原人民“发扬吃苦耐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光荣传统,开展轰轰烈烈与“天干地旱”做斗争的豪情,实行“泾河截引、调蓄”的英明决策,“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适机而生。该工程是宁夏投资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建设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覆盖固原市三县一区的44个乡镇603个行政村3559个村民小组110.8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身为兄弟县区“输水、送水、供水、保水”的泾源县,肩负重任,不辱使命,科学实施泾河综合治理, 打造优美生态水域环境,在治河、清河、卫河上狠下功夫,在水生态、水环境、水保护上找路径,以泾河为本为根为源,以“六盘山”为父,以“泾河”为母,以人饮为基为标为靶,山水共计,养水保山,循环不断,依策而行,奋力拼搏,实现了“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伟大壮举,意义深远。泾河人饮工程

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国家节水型建设

泾源县是位于宁夏最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属于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境内六盘山地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源县是渭河一级支流泾河的发源地,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随着泾源县“生态六盘、清凉世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的提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宜居城市,需要大力加强山区水源涵养及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保护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型节水产业,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水文化。

坚持水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绿色发展长廊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地处六盘山东麓,隶属固原市。东与甘肃省平凉市接壤,西与宁夏隆德县毗邻,南与甘肃省华亭、庄浪两县相邻,北与宁夏固原市连接,距固原市79km,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420km。泾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将增加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进一步拓宽水域面积、降低水流速度、沉淀拦截泥沙、提高防洪减灾、防止河道下切、稳定泾河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将极大地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自然条件,塑造对外形象,为当地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针对河道实际的环境现状,以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为中心,通过实施“河道整治、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工程,彻底根治泾河环境污染,建设“清、净、绿”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追求绿色时尚 拥抱绿色生活

倡水土保持之风,走持续发展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泾源县坚持走“生态立县”路子,把水土保持放在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视野中谋篇布局。按照自治区提出把南部山区打造成美丽宁夏的“后花园”的总体要求,把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实施工程治理、生物措施实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全力构建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泾源县利用“水土保持”、“国债”、“生态”、“退耕还林草” “农业综合开发”和“以工代赈”项目,已治理水土流失面355.2km2, 实施小流域治理52条,各类小型水保工程3286座(处),小型河道治理10条。水土流失显著减少,林草覆盖度得到提高。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自然灾害减少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当地群众都说,是水保项目带来了好运气、好福气和好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1月,全国首届“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镇与景区成果发布会上,泾源县作为宁夏唯一入选的生态旅游城市,被授予“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奖牌。

正“河”清源哺六盘,修来泾水育固原——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之泾源篇(一)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推行河长制

成立“清河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排查园区、企业直接入河排污口8个,整顿达标排污口8个;开展河道岸坡环境专项整治,共计整治河道岸线85km,清理打捞垃圾160吨,修复生态面积2000多亩。二是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完成香水镇、泾河源镇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营造各类水源涵养林6.4万亩;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顿家川、龙潭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河流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群防式执法”,各级河长及巡河保洁员及时按要求全部安装河长通、巡河通APP开展巡河工作,目前累计开展巡查5000多人次。四是开展清水畅河净源行动。2018年8月全面启动泾源县清水畅河净源行动,目前已制定印发了《泾源县实施清水畅河净源行动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正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人民的饮水卫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确保饮水安全,加强水源兴修,我县投资3303.89万元兴修新旗水库、卧龙山水库维修加固工程,新建一库容7.5万立方米小型水库,对全县32处农村沟道截潜水源工程进行了全面排查,清洗铺设更换滤料14处, 对全县73个蓄水池全面进行清淤清洗, 确保群众用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