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改開40年百大民營企業家名單:有人不該進但進了

上週(10月24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評改開40年百大民營企業家名單:有人不該進但進了

在最高層明確發言表示“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當下,這份榜單的同步公佈,被市場看做釋放出某種信號,引發了各方關注。

縱覽榜單100大民營企業家,他們來自方方面面不同領域,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就和水平。然而針對工商聯這份榜單,也有不少異樣的聲音,我聽到最多的一種異樣觀點是“該進的沒進,不該進的進了”。

就此,我也和不少業界朋友探討了這個話題,對於“該進而沒有進去的人”,業界七嘴八舌,林林總總給出了幾十個名單,包括劉強東、王健林、王石等等,甚至還有被大家以為的民營企業家董明珠。

而對於“不該進而進榜單的人”,我的業界朋友幾乎達成共識,給出了統一的答案。既然是共識,我這裡也就不點名了。

對於這份榜單,我也有一些新的看法,今天發出來和大家探討探討。

百大名單企業家各領風騷 入選標準到底是什麼?

相比胡潤和福布斯等外媒評選出來的各種中國企業家的榜單,由全國工商聯評選出來的改革開放40年百大民營企業家名單,雖然未讓所有人滿意,但總體來說更客觀、公正(備註:關於胡潤和福布斯榜單的爭議,詳情參考我之前發佈的《丁道師:福布斯、胡潤等榜單的公信力怎麼缺失的?》)。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民營企業家最少在幾千萬量級,在幾千萬人裡選擇100個人入選名單,不是容易抉擇的事情。那麼,這份名單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官方的介紹是:入選的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社會影響廣泛,示範作用突出。他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擁護改革開放政策;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自覺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社會形象。

我的認知是:

第一:企業做的足夠大,所在領域要處在行業主導地位。

第二:企業家不能像很多煤老闆一樣光有錢,更要有社會責任意識。

第三:企業家有自成一派的思想體系,可被社會其他企業學習借鑑。

另外要特別提到一位企業家樊建川的觀點(備註:樊建川也是名單入選企業家),他認為上榜的標準並非只看中企業的規模,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同樣是重要方面。他認為,做企業,實際上就是做責任。賺錢的同時,還要盡到社會責任。“儘量把產品做好,善待員工,回饋社會。別把利益看得太重。不要走小路、山路,要走陽光大道。

落選不是“悲情” 劉強東最遺憾

我看到,有不少人用類似“悲情”的語調,同情、叫不平那些落選的企業家,尤其是王健林、王石、劉強東這種一線企業家,哪怕評選改革開放40年10大、20大名單,他們也有足夠的資格落選。

在我看來,真正強大和優秀的企業家,也不太需要依靠各種榜單和獎項來佐證。貢獻自己的價值,無愧於員工、消費者、社會就足夠了。所以也沒必要用類似“悲情”的觀點來看待這份雖然含金量很重的榜單,最多算“稍顯遺憾”吧。

那麼哪些人落選最為遺憾呢,我認為僅就科技互聯網行業來說,就有不下十位,包括劉強東、求伯君、史玉柱、楊元慶、周鴻禕、賈躍亭、丁磊等。

在這其中,最遺憾的就是劉強東了。不管是按照官方的標準,還是按照我的標準,劉強東各項都做到了,甚至今天的劉強東無形中帶動了幾十幾百萬人共同創業、致富。

劉強東為什麼沒有入選榜單,原因也很簡單,眾所周知。有時候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因為一個瑕疵(而且是未經證實的瑕疵),就對企業家過往的成績所掩蓋和忽略。

而且何止一個劉強東,沒有入選的楊國強、王健林、王石,假如處在評選《改革開放35週年百大民營企業家》或者《改革開放30週年百大民營企業家》的時期,他們入選是毋庸置疑的,但近期這些人或者他們的企業因為各自的境況和遭遇,在某些媒體和機構的刻意引導下,成為了眾矢之的,最終影響了專業機構對他們的認知和看法,我認為這都是不公平的。

40年崢嶸歲月 真的只看今朝?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40年了,在各個時期都湧現出優秀的企業家,雖然早期的企業家相對來說規模較小、技術較落後、組織較鬆散,但他們畢竟是推陳出新的見證者和經歷者。

我們可以看到,這份榜單中,入選的企業家,幾乎都是“當下各個領域的頂尖企業的一把手”,而曾經(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各個領域的代表企業入選的非常非常少。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代表企業家中,我只看到年廣久一人,年廣久幾乎是改革開放初期最有名的企業家,創辦的“傻子瓜子”,在不同的時期,引發中央高層的多次關注和批示。

1983年,有人反映年廣久是資本家復辟,是剝削。1984年,鄧小平指出:“我的意思是放兩年再看,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傷害了社會主義了嗎?”

1984年鄧公的論述,和我們今天本月最高層發出的“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家發展”論述,又殊途同歸了(備註:今天,同樣關於民營企業家的各種問題,不斷的反映出來,甚至有很多自媒體撰稿稱民營企業家存活越來越困難,引發了不少產業的“瑟瑟發抖”)。是的,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年廣久。

另外,透過這份榜單,我們不難猜測,背後的評委(顧問除外),基本上都是年輕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