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去年才走向高潮的懸疑類網劇,在今年卻出現了明顯“潮退”。

據犀牛君統計,截止目前,今年已有23部懸疑網劇先後播完,但引發全民熱度的卻只有《鎮魂》一部。


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只是,《鎮魂》雖然具備了懸疑元素,但主打的還是奇幻,並不屬於真正的懸疑劇。如此說來,截止目前,2018年的國產懸疑網劇正處在全面啞火的狀態,口碑與播放量倒掛或雙撲,話題熱度平平或涼涼。

集體“失熱”,誰之責?


題材和尺度上的優勢是懸疑劇能在前兩年內迅速崛起的原因,但在經歷了《暗黑者》《白夜追兇》等多部高品質懸疑網劇的歷練後,觀眾對故事劇情的起承轉、邏輯和推理的嚴密性以及演員的呈現力、畫面質感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正是導致今年國產懸疑網劇集體“失熱”的一大主因。

早前,對觀眾而言,“美劇質感”是一塊稀有的且極具誘人的巧克力,可當下,在觀眾的眼裡它已經成了懸疑網劇的必備。

但畫面質感這種東西就是要靠錢堆砌的。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已播完的23部懸疑網劇裡,《海剋星》《僧探慈心》《法網追兇》等存在感接近0的懸疑網劇的出品公司,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資金實力和製作經驗都存在明顯的短板。

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之所以會進懸疑市場,無非是想借助紅利期“圈錢”,這也正是導致懸疑網劇集體“失熱”的第二大原因——跟風。

“誰火學誰”是影視圈的一個通病,但也是影視劇創作的大忌。《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成了去年網劇市場的大贏家,借他們的熱度卻更難收割網劇粉絲。

巨人的肩膀從來都不好站,想要站穩勢必要有所超越。如上文所說,觀眾的嘴已經被以往的精品養刁了,你想持續收割熱度,沒有“精品plus”是很難的,尤其是對後代劇而言。

《暗黑者2》《無心法師2》在播出後,都從第一季的8分檔跌到了及格線,而今年連續推出兩部後代劇的《法醫秦明》,口碑也同樣嚴重縮水,故事不夠精、邏輯不夠嚴是主因。

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而導致懸疑網劇集體失熱的第三大原因就是:優質IP不足,原創故事不成熟。

以往的大熱懸疑劇,《餘罪》《他來了請閉眼》等都改編自IP,原作的本身已經經過市場的檢驗,且積累了大量的粉絲和較高的話題度,《無證之罪》的原作更是曾一舉拿下過2012年度天涯文學“十大作者”和“十佳作品”的雙榜首,有了好的故事基礎和粉絲基礎,這些劇“火”起來的概率自然非常高。

但今年懸疑網劇裡IP的數量明顯減少,優質IP更是寥寥無幾,且《沙海》《天坑鷹獵》與《鎮魂》一樣,懸疑元素都不是主打。

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而原創劇的故事內容大都不成熟,製作團隊、演員陣容也都不出彩,再加上先天熱度和粉絲基礎不足,最終自然只能淪為炮灰。

最後一點就是元素融合。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除了常規的刑偵懸疑、探案懸疑,今年的懸疑網劇裡,還出現了大量的科幻、動作和喜劇懸疑類等,從題材創新來看,“懸疑+”的模式確實容易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但也極容易使故事的重心出現偏離,劇集的定位被模糊。

導致懸疑網劇“失熱”的原因多樣,但想要其再次“回溫”卻只能靠過硬的內容。

講好懸疑,法何在?


對所有的影視劇而言,講好故事永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對懸疑類型的網劇,至於,該怎麼講好,從以往國內成功的懸疑劇中能窺見一二:

第一,主角要立得住。

《白夜追兇》有性格迥異的“關氏兄弟”、《河神》有玩世不恭的“小河神”、《暗黑者》有中度精神分裂的“羅飛”……,再早一點的《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單看劇名就能品出主角的重要性。

這些主角是劇的標誌,也是貫穿全劇的主線,故事由他們發生或與其密切相關,過程由他們參與,結局由他們揭露,在這個過程裡,觀眾也在他們的引領下逐漸被帶入故事。

第二,邏輯要夠嚴謹、節奏要夠明快。

邏輯理性是懸疑劇成功的必要且充分條件,觀眾看懸疑劇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兇手”,更主要的是為了享受抽絲剝繭,一點點接近真相的感覺,而明快且直切要害的開篇,則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觀眾帶進故事。

《白夜追兇》開場用第一個“拋屍案”的行兇現場和新聞播報,將故事的主線“2.13滅門案”迅速地拋給觀眾。之後又在主線之上不斷插入,“齊衛東案”、“連環殺人案”等案件,隨著每一個案件的偵破,主線案子的真相也在逐漸明朗,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設置,再加上案子都來自真實案例,具備強烈的真實感和故事性,兩方結合,觀眾自然會被深深吸引。

而有了美劇質感和鮮明人物的《悍城》沒有在播出後旋即引發全民熱度,也主要是由於節奏和邏輯處理失分,劇集的吸力與《白夜追兇》相比,明顯較弱。

第三,矛盾衝突要凸顯情感。

拿《大宋提刑官》來說,它雖是一部懸疑劇,但本質上卻是在用案件講官場。劇裡面,每一樁命案背後的原罪都是各色官吏,他們代表了為官為己、為利的一方,而宋慈則縮影了為官為公的另一方,兩方的衝突正是為官的不同價值觀的衝突,因此觀眾才能被持續吸引。

這個情感可以像《大宋提刑官》一樣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包含在每個案子裡的多樣的表達。

第四,知識要夠專業。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行業向的懸疑劇。不管你是警察破案、法醫破案還是心理專家破案,過硬向的行業知識都是必備的。

《沉默的證人》能在2004年播出時收穫無數好評,甚至被觀眾評為“比美劇強的犯罪心理懸疑片”,靠的就是對技偵手法的專業呈現,解剖學、藥理學、犯罪心理學等技偵手法,在劇中都能頻頻看見。

2018:失熱的國產懸疑網劇


但如今大部分行業向的懸疑劇都喜歡擺樣子,主角明白就好,觀眾能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全靠緣分。《法醫秦明》後續的兩部《清道夫》和《倖存者》接連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專業知識的呈現上太水,法醫破案的特性太模糊。

懸疑劇永遠不會倒,因為市場的需求一直都在,而隨著網劇市場的不斷垂直細分,懸疑類網劇在未來的勢必還會不斷被挖掘,有更多多樣化的故事表達。

但不論如何深入、怎麼變,懸疑類網劇想要“維熱”,好故事和好製作永遠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