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已下架千万件问题商品重拳打击假货,你觉得他能洗白吗?

7月31日,拼多多在上海召开沟通会,联合创始人达达出席并回应外界质疑称:已下架1070万件问题商品,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主动删除商品量是权利人投诉的125倍,联合400余品牌取证打假;1.5亿元消费者保障基金,先行垫付,闪电退款;假一赔十,奉行电商行业最严格赔付标准等,你觉得拼多多这次能洗白吗?

拼多多已下架千万件问题商品重拳打击假货,你觉得他能洗白吗?

拼多多黄峥回应:

打假,我们一直是特别认真的,而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把所有的商家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在假货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态度一直非常鲜明,从来没有犹豫过。

整体的舆论量是远远大过我们想象,而且一波一波被推动的更高,一个一个不是我们平台上的出售的“诡异商品“在被编成段子扩散,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的风波虽然是超过预期的,也并不是我个人主观希望的,但是从客观上面来讲,可能也是上市带来的一个副产品,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在给股东的信里面写了,有一定的预期,只是它来的比我想象的要猛烈,或者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它就来了。

我不知道舆论的一波一波,以及各种各样的声音会怎么样改变我的生活,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如自己在信里面写的,能够隔绝更多的外力来思考问题。

上市当天我也说过,我真的不觉得这所有的东西是大家觉得五线、六线城市,我觉得中国确实是幅员辽阔,差异度是非常大的,在超一线城市和普通城市生活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拼多多在做的事情,大家从财报上能够看到,到今天为止,整体来说,公布的财报还是亏损的,所以也谈不上赚这些人的钱。

我们不会做天猫模式,不是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这个模式对我们来说行不通。

我们希望在未来一个月之内针对这个类目能够有第一步的方案。但是我也在给员工的信里面讲,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好像出了一个方案就彻底解决了,它要一锤一锤敲下去,要持续推进。

因为舆情来的太快了,你要我一下子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挑出来的事情可能有10件、100件,每一个事情我都要列一个时间表,实在是太仓促了,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临期奶粉已经率先改了,警示的东西比别的平台更加醒目,而且这个问题我们还会追下去,不是停在这里为止了我是希望在未来很短的时间以内能够针对各个行业和类目再出一些方案的,这些方案应该会比现在原来根据淘宝的治理标准形成的电商行业标准更高的平台治理标准。

解决问题,从我的思路来讲,我觉得首先要分清楚事情的性质,有的是对错问题,有的是利益问题,这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像临期奶粉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所有的媒体、所有的行业,当然包括拼多多在内,揪的不够深的,确实它是临期奶,行业里面也确实有很多临期奶的销售。

比如说这个奶粉是两年过期,还剩下一个半月要到期了,从规则上面来讲,它是OK的,但是我不是一个专业人士,到现在我不能告诉所有人快到期的一个半月奶粉,跟一年半到期的奶粉,从食用的危险性上来说会不会增加,这种问题是性质问题。

而且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切甚至远远超过自身的,作为我们平台来讲,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它是临期奶,是OK的,别的地方也在卖,我们就OK,对于这样的东西,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有人把白的说成黑的,但是这个问题被揪出来了,被提高到一个高度放在关注的目光下,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

我们去看临期奶,它的量在市场上是不小的,大部分品牌商不直接销售,但是奶粉被批发出去到了流通环节,大家说还有一个半月,我直接就扔掉。

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做的,就算要扔,是快到一周扔还是一个半月扔,这个问题是过去两天我自己盯的最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性质问题,它是真是假,临期的东西能不能够卖,用什么样的规则能够让这个东西变得更安全,或者是说整体的风险可控。这是一个性质问题。

另外有一些是利益问题,具体的品牌名我不说,肯定也不是创维,比方说之前遇到过有的品牌,这个品牌本身有比较高的品牌溢价,它的实际生产成本肯定是50块钱,中间加上流通,加上售卖,可能到了200块钱,这样的商品其实不少。这样的商品如果出现了串货,串货商低价卖了,没有遵从品牌商的规定,但是这个东西是真的,50块钱的东西150块钱卖了,品牌商要求200块钱卖,这是利益问题,不同的国家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美国,品牌方是不能控价的,你不能要求这个东西一定要卖200块,200块以下不能卖,他会认为我这个东西批发出去,货在谁那里,他就有自主定价的权利。

但是中国的法律相对模糊一些,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接近于我理解的现行的法律。

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相当于打擦边球的,比方说段子里面编的,这个段子里面有一个是确实曾经有过,比如说小米新品,但是什么康帅傅、雷碧、七匹狠……这些东西是没有的。

不光是电器的产业带,还有各种各样的产业带。

针对这些产业带,是我们很长很长时间以来整合制造业产业的一部分,针对这类东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比如说成熟的品牌懂营销的,包括平台,能不能够去引导甚至支持这些产业带相对落后的厂商,能够往自主品牌化的道路上去做。

我觉得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最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产品,我们应该先去做,而且这个过程是钉钉子,是一步一步钉下去的。就像临期奶的问题,不可能说我们今天打一个标,提醒消费者,风险提示三遍,你还买就是你的责任,不是这样的,而是今天我们做了提示,明天我们应该再进一步推进下去,差一个半月的奶粉到底是不是安全,是否可靠,我们应该去深究。

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要跟大禹治水一样,你不能只靠堵,也要靠疏导,因为这么多的面板在那里,这么多的工厂在那里,要给它一个好的环境,要把它往好的地方去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