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遠:人人都應該具備的「微信品格」

無論主動抑或是被動,我們的生活都被微信深度捆綁了。工作、生活、社交、娛樂、消費、出行,都很難和這個超級APP撇開關係,在這樣一個“微信小社會”裡,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微信品格呢?

自從有了微信,直接給不熟悉的人打電話(緊急情況除外),顯得有點冒犯。除非是家人或者要好的朋友,非緊急情況最好在微信預約一下時間。

二、避免大段語音,這是自私的表現

微信講求的是即時性,但有時語音卻違背了即時的可能性。正在開會,正在嘈雜的環境下或者旁邊有人在場都不適合即時點開語音收聽。

除非是熱戀的情況,否則千萬不要發大段的語音,語音增加了別人閱讀、判斷的成本,也提高了搜索的門檻,是對別人時間的不尊重。

三、別人群裡發紅包,不能只搶不謝

遇到微信群裡別人發紅包,如果你時間緊,沒工夫看,你可以不搶紅包;但是如果你有時間搶了紅包,你不一定要接著發紅包,但是一定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才禮貌。

一聲不吭的潛水搶紅包,違背了別人發紅包活躍氣氛的初衷和禮尚往來的文化,而且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有點自私的人。

四、特定需求的任務紅包,要誠實

我們經常看到別人在微信群裡發紅包,希望諮詢一個什麼事情,或者希望點擊一下公眾號文章,如此之類,我都統稱為任務紅包。

面對任務紅包,如果你搶了紅包,任務又比較簡單,那就儘量幫別人完成任務,如果是諮詢類,自己不清楚,也可以回覆“我不清楚,謝謝紅包”。

最要不得的是領了紅包,明明自己沒有關注別人的公眾號,違心的回覆一句“已關注”,這是非常不誠實的表現。

五、“在嗎?”是一種不合理的提問

聯繫別人,最好在微信上一次性說清楚情況和需求(用文字,不要用語音),等待別人方便的時候回覆。

微信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味著允許延遲迴復,開口先問一句“在嗎?”顯得很不得體。

六、控制情緒,避免曬出負能量

雖然說,朋友圈裡發表什麼內容是個人自由,但肆意宣洩負面情緒,仍然等同於沒有手機的時代站在家門口罵街。畢竟,微信時代,朋友圈跟自己的簡歷、門面一樣重要。

對了,據說很多企業HR已經將朋友圈作為盡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除了負能量之外,你的寶寶或者貓狗,無論多麼可愛,都不要拿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刷屏。

七、避免低級趣味/低智商的打擾

我們經常會收到群發清理殭屍粉之類的信息,之前有微信文章觀點寫的很好,最應該清理的,就是那些智商餘額不足,整天以為別人會清理自己的人。

除了這些低智商打擾,過年過節,千篇一律的轉發祝福,在短信時代還有“一毛錢的消費”,在微信時代完全是一種打擾。

過節祝福,最好原創,最好針對祝福對象私人訂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選擇你關心的人,說一句“×××,過節好”就足矣!

本文作者:高承遠,財經作家,新聞時評人,“流程稅”概念提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