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點幫扶單位因地施策 特色種植催生扶貧產業

駐點幫扶單位因地施策 特色種植催生扶貧產業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共產黨,小康不忘總書記。”近日,合浦縣石灣鎮大田村,為感恩政府幫扶,該村群眾和貧困戶在滑石江三角梅扶貧基地豎起了一幅大型牌匾。

“依託這實實在在的產業,我們的困難群眾不但能分紅,在基地幹活還有收入。真正讓貧困戶實現了脫貧,以後還要奔小康過上更好的日子。”10月22日,在合浦縣石灣鎮大田村,村支書餘玉斌告訴記者,特色種植催生了大田村的扶貧產業,困難群眾通過三角梅、百香果種植,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大田村是石灣鎮轄下最大且邊遠的貧困山區,與浦北、靈山接壤,面積達84.5平方公里,在籍人口雖有將近1600人,實際居住人口不達800人,且多為老弱病殘。地廣人稀,山高林密,道路難行,自然資源匱乏,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015年以前,大田村是我市最落後的行政村。

2017年,市紀委監委成為該村的駐點幫扶單位後,經充分考察調研,因地施策,以“保民生、強黨建、做產業”作為扶貧思路。一方面通過多方奔走協調和自籌資金援助,解決和改善了大田村村級公路硬化和安全飲水等民生問題。另一方面把“脫貧先脫懶、扶貧先扶志”作為工作重點,轉變發展觀念

,激發內生動力,通過集體研討、科學分析,制訂了利用荒山坡地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柑果為主的產業扶貧發展策略,同時吸收鄰村紅錦村委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成立三角梅種植合作社。經過一年努力,佔地100多畝的種植基地已由昔日的荒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生機勃勃、花果飄香的風景區,邁出了產業脫貧的關鍵一步,並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盈利的目標,為貧困戶找出了的特色產業扶貧新路子。

目前,大田村扶貧基地盆栽三角梅6萬盆,幼苗3000多株,扦插苗木2000株,還有60多畝的百香果種植園,實現毛利30萬餘元,今年9月,大田村委和紅錦村委參股貧困戶在去年已獲分紅2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各獲分紅3萬元。

“實施產業幫扶,提高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群眾的獲得感,變‘輸血’為‘造血’,同時,要整合力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村幹部的組織帶頭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讓貧困戶走上自我發展的脫貧之路。”市紀委監委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黃毅告訴記者,為確保扶貧接地氣、見實效,幫助貧困戶找到脫貧不返貧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繆佃江利用休息時間,先後10多次深入大田、紅錦調研,走訪貧困戶及各級村幹部,確保前期摸底調查工作做精、做細、做實,專門制定了以發展三角梅為主、果蔬種植為輔的工作方案,把發展“三角梅產業”、打造“三角梅經濟”作為幫助貧困戶脫貧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從而助力大田、紅錦村的幫扶工作由精準扶貧向整村脫貧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