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朽木」上雕刻文化品牌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在四川省華鎣市,卻有一群專門用廢棄木材雕刻文字的“刻字匠”。直到今年5月上旬,隨著四川省現代刻字藝術創作培訓基地在華鎣市掛牌成立,這群默默與“朽木”為伍的“刻字匠”, 才與四川現代刻字藝術浮出水面,引起社會關注。

他們在“朽木”上雕刻文化品牌

他們在“朽木”上雕刻的文化品牌

走進現代刻字藝術

現代刻字藝術與傳統的刻字藝術有著本質的區別, 它是在木板(木頭)上的一種藝術表現,是一門彙集多種藝術元素融為一體的新興藝術。它以文字為主、以書法書寫性為基礎,根據創作文字內容的寓意、意景,對文字書體的取勢與畫面的需求進行創作構圖,採用平面設計、繪畫、篆刻、雕刻、色彩等藝術融匯,形成獨特的風格藝術。它涵蓋了文字學、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平面設計、篆刻、雕刻、美術色彩等綜合藝術。

現代刻字藝術的工藝流程由六個方面構成,即選擇創作內容;根據文字寓意意境構圖設計(第一次創作);拓套上板;刻制(第二次創作);落款印章設計;根據文字進行冷暖色調著色(丙烯或油畫顏料)。它具有藝術性、時尚性、裝飾性、實用性、包容性、國際性及收藏性等特點; 具有直入視角的衝擊力、震撼力,入眼難忘,氣息高雅,既有現代浪漫的元素,又有古樸典雅的韻味。

現代刻字藝術具有很強的“國際語言”,不僅受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港、澳、臺藝術界推崇,而且引起歐、美等國家藝術界、藝術大師們和收藏家的青睞。1994年,國際上專門成立了現代刻字聯盟組織,並譽為公認的世界藝術。

現代刻字藝術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傳入我國,並得到倡導發揚。目前我國一些大學藝術專業,已開設和正納入這門學科,其中清華大學等正把現代刻字藝術推向輝煌。

在華鎣山下悄然崛起的現代刻字基地

華鎣市政協委員、書法家協會主席盧華凱介紹,現代刻字藝術進入華鎣書法界不到10年時間,當時僅有兩三人喜歡。

2013年12月,隨著華鎣市書協隊伍不斷壯大,熱愛刻字的人員增多,左茂川、馮清修、陳平、陸華凱、蔣濤、李平川等書協骨幹,發起了興建刻字基地的倡議,並一邊爭取地方政府支持,一邊尋求社會贊助,租用了華鎣市登元房地產有限公司700平米房屋作為臨時基地。

在籌備工作中,左茂川、陸華凱、唐朝良等人多次找廣安市、華鎣市文聯彙報, 並徵得認同和支持,於2014年3月正式啟動了華鎣市刻字基地創建工作。

俗語說,創業艱難。在沒有經驗借鑑和捷徑可走的情況下,左茂川、陸華凱、唐朝良等人只能硬著頭皮迎難而上, 終於在2014年5月爭取到25萬元的項目資金, 但這筆資金與基地項目預算的288萬元資金相差太遠了!

“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左茂川說,回想起當時的景況,這位熱愛書法和現代刻字藝術的男子漢,真的想大哭一場。在多方籌資未果的情況下, 他們只能回過頭來,把求助的眼光重新盯在原房東華鎣市登元房地產有限公司老總唐登元身上,同意出資與書協一道發展文化藝術產業,並與書協達成合作協議:原租用的700多平米房屋,由書協自籌資金按古建築風格裝修,預算費用約45萬元;拆除唐登元公司原有970平米辦公樓,重新按書協設計圖紙建設2600平米的刻字綜合樓, 由唐登元負責建設和裝修,建成後共同使用,產權屬唐登元,書協配合唐登元發展文化藝術產業。

然而,由於工地未採取防雨等安保措施,2016年7月遭遇的幾場暴雨,把好不容易動工建設的現代刻字藝術基地的地基和堡坎,摧毀得一塌糊塗。同時,塌方的泥石流,將裝修接近尾聲的700多平米的辦公樓的牆體, 撞擊開裂成了危房,導致整個工程半途而廢, 唐登元和書協損失嚴重。

廣安市文聯和華鎣市政府得知情況後,積極伸出扶持之手, 指定為設施較完善的華鎣市君蘭天下生態文化園為刻字基地。有為才有位,四川省文聯、書協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於今年5月上旬,將四川省現代刻字藝術創作培訓基地正式掛牌在華鎣市。目前,華鎣市已將現代刻字藝術創作培訓基地作為地方文藝品牌和文化產業項目大力培育和實施, 每年由政府支付30多萬元用於刻字基地發展, 力爭建成“中國刻字之鄉”。

華鎣有群敲敲打打的刻字匠

提起華鎣市現代刻字藝術,不得不說說馮清修。這位從小就熱愛藝術,書法、中國畫和聲樂、器樂等樣樣能幹的老大哥,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省刻字委員會主任鍾顯金的引領下,早在2002年就認識了現代刻字藝術。

經過16年的勤學苦練,馮清修不但成為華鎣現代刻字藝術的倡導者、引領者之一,而且創作的作品《清修》榮獲四川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四川省首屆現代刻字藝術展》優秀獎(最高獎),併入展“全國中青年刻字名家展”和“全國刻字名家杭州展”。2018年,作品《清修》代表四川省廣安市參加“第十四屆世界文化博覽會”,受到與會領導、參展商、觀眾的一致好評。馮清修還積極起好傳幫帶作用,主動與年輕人探索現代刻字藝術的奧秘。他說,現代刻字藝術不僅要在作品內容的選題、構成要素、設計組合上下功夫,而且更要在刀法表達、陰陽虛實、色彩渲染等方面做文章。

陳平,是一名來自大山深處的礦工。他說,自己遠離城市的繁華,枯燥單一的業餘生活, 促成他愛上了書法和刻字藝術,並通過勤學苦練取得了小小的成績,也顛覆了世人對煤礦工人“傻大粗”的傳統印象。

2013年的一次偶遇,陳平被現代刻字這門古老而新興的藝術所吸引。這些年來,他通過各種途徑聽名家講座, 購買資料、添置工具,既執毛筆,又握刻刀,勤學苦練, 在刻字理念與技法上有了不小的進步。同時也影響帶動了一批礦工愛上了這門藝術。2018年5月,他創作的刻字作品“思無疆”, 受邀參加了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並得到業界好評。

而教師出身的李平川,則是在感悟中愛上現代刻字藝術的。他說,多年前,曾見過這樣一個木塊:面上雕鑿成凸凹造形,細看,凸起部分為大篆手法的“龢”,高高低低,蒼勁有力,凹下去的為隸書小字,忽隱忽顯,古拙樸茂,全塊著有淺褐灰過渡色彩,整體處有漢雕之大氣,細節處有雕花之精緻,既具有立體空間之感,又有書法意境之美,非常漂亮雅緻。正是這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藝,賦予了這普通木塊新的生命和較高的藝術價值,使其別具一格,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我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深深為之著迷,於是就有了研習書刻藝術的興趣和決心。”

為了追求刻字藝術,李平川還多次到成都、維坊、曲阜等地拜師學藝。通過學習,他深深認識到, 書刻藝術從選材、構思、書寫、拓印、打製、調整、收拾和著色等環節, 都要求一絲不苟,每個環節及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它決定著作品的命運。“在這些環節中,我將書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書刻家,先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書法家,書法是根,是刻字藝術的魂。”經過2年多的學習,他創作的《篤行致知》《山高水長》《德潤身》等10餘件作品,得到書友們的好評,其中《篤行致知》入選四川省首屆刻字藝術作品展。

作為華鎣市書協副主席、現代刻字藝術領頭人之一的左茂川, 詳細介紹了他及刻友們為之不懈奮鬥的事蹟。

左茂川說,他和刻友們一面籌辦刻字基地建設,一面抓刻字藝術發展。在2015年9月底10月初,為了迎接四川省首屆刻字展,他們書協15人,擠在僅有10平米的華鎣市文化館地下工作室創作設計,當時高溫繼續,室內無空調、電扇,只好熬更守夜、赤膊上陣,忍著蚊蟲叮咬,僅10天時間就完成了41件刻字作品,送展成都後,34件入展,佔全省展出作品三分之一強,得到了省市文聯、書協的高度讚揚和認同,為華鎣創建四川省刻字基地奠定了基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左茂川說,為不斷提升刻字水平,只要哪裡有刻字培訓的機會,書協的幾名骨幹從不放過。刻友們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能利用週末、節假日,放棄休息,千里奔波,提升自我,使刻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得到了四川省文聯和書協、廣安、華鎣兩地政府和文聯以及社會的好評和認可,成為全省文化藝術的又一張名片。

左茂川說,華鎣市的現代刻字藝術,正在發展中壯大。隊伍已由開始的3、5人,發展到目前50餘人,骨幹會員己達10多人,其中年齡最大的54歲,最小的僅12 歲, 參加的人員有礦工、教師、醫生、機關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近年來,主動邀請全國書法、刻字名家到華鎣舉辦創作培訓活動20餘場次;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習1.6萬人次;舉(承)辦書法刻字作品展12場次;創作書法刻字作品200餘件,其中,獲得國家級榮譽6件、省級榮譽50件、市級榮譽100餘件, 創作的刻字作品數量、質量均居於全省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