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宋画,代表了中国画的一个巅峰,这跟宋朝国策扬文抑武是分不开的,在皇帝代表的最高权力的引导下,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下面这幅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由于南宋只剩半壁江山,画家也寓情于景,用画笔在画面中表现了出来,由于画家画面布局常以边角形式出现,所以史称马一角。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这里用的是软卡团扇纸进行临摹,当然我主张临摹不能完全按照原图一笔一划去画,要体会精神内核,懂得怎样去表达,去营造画面,大师们的作品都是这样的,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并且怎样去表现。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首先用炭笔勾出轮廓,比较淡,由于原图是竖幅,所以也是主要定个位置而已。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首先是前面的山石,先大概勾出轮廓,分出主要的造型和结构。由于这个石头是最前面的前景,所以墨色最浓。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接着用皴法,皴的时候就把石头的结构更加细化了,皴法遵照马远的原图用的是斧劈皴,在皴的时候要有暗面亮面的区分,因为国画只能加不能减,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皴死。暗面多皴擦,亮面暂时留白。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在第一遍皴没干的时候,我画了下面的树枝,树枝大了,所以后面的草坡我就画小了。虽然是临摹,但也不要过于教条,可以适当自由发挥。一切以画面为主。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用较淡的墨对石头进行第二次皴擦,很多人少了这一步,石头就感觉没那么饱满,质感也少很多,宋画对局部刻画十分细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块石头中即可表现干湿浓淡,注意亮面也是有皴法的,只是墨色较淡,而不是简单的留白。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接着画出主体松树的部分,注意松树的结构,马远松树有自己独特的画法,虽然原图没有画那么多细的松枝,但是为了结构的掌握,建议都可以先画出来,再用松针覆盖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疏密关系。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画上松针,注意疏密关系,同时画出前景石块后面的草坡,用较淡的墨色表达层次关系。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中间几张图忘拍了,最后拍了个成品,加入了人物和配景远山,当然也要注意墨色浓淡,为以后的上色做准备。在山水画中,一般均有人物或者鸟兽,这样可以增加生气,让人体会到可居可游的感觉。如果不画人物鸟兽,也可以在远景处画几幢隐约若见的房屋。

最后还有上色,才算是完整作品,上色注意整体性,色调要平稳过渡,不能跳跃性太大。

从传统中来,宋画的临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