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社区戒毒学员李某在新华街绿荫工作室执行为期三年的社区康复,通过“绿荫”地帮扶最终正常走向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与李某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书

1、基本情况: 李某,男,56岁,汉族。初次见到李某他眼角上那深深的皱纹已然道出了他的年龄,一副厚厚的镜片已经诉说了他的高度近视,瘦削而发青的脸庞说明了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岁月的沧桑在这张脸上已经深深的刻下了印记。“一个倔强老头儿”这是我们对李某的第一印象。

2、根据李某的情况我们帮扶工作将从三个方面的介入:

(1)个体差异原则:我们在工作当中因人而异,而不是将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所特有的特性去对待。李某从戒毒所被释放以后,来到工作室报到,通过聊天得知他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他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年龄偏大,兄弟姊妹对他避之不及,所以连最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了解到李某的现状后,我们及时对他进行了家访并协助他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李某刚刚来我们工作室报到时,情绪特别的激动,声称他自己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周围的人在言语行为上对他非常的排斥,他自己也表示活的比较厌烦,他吃什么?喝什么?如何生活?找个保安或者物业的工作,需要开具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证明记录,备注上要注明有涉毒行为,他不敢开,也开不了?怎么办?这一连串的疑问像炮弹似的,抛给了我们。针对李某的这种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情感表达,我们只能是深入浅出的帮他一条一条的梳理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答,并真诚的安抚他的情绪。

(3)适当的情感介入:随着工作的深入,接触李某的次数逐渐增多,李某的情绪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并在他的闲暇之余也愿意来我们工作室和我们交谈。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李某从戒毒所回来后,还未补办身份证,我们随后专门陪伴他到了派出所,并帮他补交了40元的费用,替他解除了后顾之忧。李某因心存感激,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我们工作室。我们怀着真诚的态度终于换来了李某情感的投入。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3、在进行中期社区康复戒毒中,我们遵循三个原则

(1)接纳原则: 无论社区康复人员存在任何“精神”上的缺失,还是身体上的物理缺陷,我们禁毒社工都无条件的去接纳他们。随着工作的深入,李某的行为和言语渐渐的恢复到了常态之中。我们也潜移默化的接纳了李某的全部。但是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真正的解决戒毒学员们的现状。这些现实中的问题久久的环绕在我们绿荫工作室每个人的心中,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话题。

(2)非批判原则:我们不会对社区康复人员的个人行为或者是他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做出任何的判断。李某初期报到的时候,脾气特别的暴躁,易怒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焦虑、害怕是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厌世的话语常常被李某挂在了嘴边。针对李某这些变化多端的情绪,焦虑的话语我们只能是认真的去倾听,全盘接受李某的躁怒,等他的情绪稍微平稳后再逐步了解他的问题所在,给他提出适宜的建议。

(3)保密原则:我们会对社区康复学员实行“清零”保密状态。一切与李某相关的个人信息,涉毒经历等私密性的资料处理起来我们都一定会小心谨慎,遵循“以服务对象的最大利益为最大前提”的原则。

对李某进一步实施帮扶措施

1.社区康复学员李某面临的问题分析

李某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维持基本生活没有什么经济保障。他虽然拿着政府补贴的低保,但是远远不够目前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所以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方法还是就业帮扶问题;其次,李某是独自生活,一日三餐的现实问题,还有就是一个人生活难免有内心空虚孤独的时候,他需要接受新的生活。

2.针对社区康复学员李某具体的介入方法

我们工作室已经充分的认知到了李某的基本情况,所以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我们做了以下的介入方法:首先,我们运用“自我披露”的方法主动谈及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和担当,并过渡到李某的自身经历,引导他对自己,对社会也应该承担着一份责任,他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其次,在李某进行社区戒毒期间,运用理性治疗方法改变李某对毒品的非理性认知。“毒品会让你找到刺激感;毒品可以让你摆脱空虚感;” 等等对毒品的错误认知,通过其自身经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使李某更为主动的接受戒毒尿检。最后,为了巩固“自我披露”和“理性改变认知”的结果,我们主动联系李某参加绿荫工作室的禁毒宣传活动,让其参与公众事务,在活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自豪感。

3.辖区内社区资源的链接

李某属于新华街街道办事处下设裕民社区的一名涉毒人员。他申请低保,解决他的就业问题都和户口所在地地方民政息息相关。我工作室为了尽快能解决李某的实际困难,携带着李某的个人资料多次走访于裕民社区,并联合街道市民中心主任积极进行沟通,奔走于辖区内企业当中,为李某的就业问题找寻突破口。面对企业的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并没有打消我们对解决李某就业问题的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辛苦努力后终于换来属于李某保洁员的一份工作。辖区内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愿意和街道办事处,绿荫工作室合作解决社区康复学员就业帮扶问题。得到这一喜讯,我们立即安排了李某和企业方面进行了会面。最终,协议达成一致。

对李某实施具体帮扶措施效果的评估及跟进

1.李某个人情况的评估:经过对李某长达一年之久的戒毒治疗中,李某的表现越来越好。一方面他的情绪基本处于平稳阶段。另一个方面在毒品的认知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表示,现在再也不和“一条毒道上”的人员来往了。最后,李某截止目前为止,他没有被公安机会查获,无复吸现象。

2.社区康复学员李某的现状评估:李某现在已经慢慢的步入了生活的正常轨道之中。我们也询问了他相关的生活情况,他告诉我们他的一日三餐及住宿问题公司里都给他免费解决了。签订正式合同后也会缴纳相关的保险。此时,李某轻轻的裂开了干涸的嘴巴,脸上荡漾起了幸福的笑容。

3.进一步落实就业帮扶问题:我们对李某进行了跟踪回访。我们去了李某的工作单位,当我们询问相关李某的情况时,人力资源部经理大力称赞李某工作认真,踏实,为他慷慨的竖起了大拇指。“此时无声胜有声”看到李某同事们的态度,我们放心了,也倍感欣慰。

李某在戒毒道路上,无论在个人情感,还是在做尿检方面越走越稳,我们也真心的祝愿他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就业一人、挽救一家。”我们禁毒社工在帮扶他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他们自身实际困难出发,帮助戒毒康复学员实现就业,融入社会,从而使他们真正回归社会。

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绿荫工作室

禁毒社工:李梅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

“绿荫”就业帮扶助康复学员重获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