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白的明月

九月即將過去,桂香暗浮,月色如詩,一縷縷皎潔的清輝灑滿大地。此時此刻此景,不知你用李白的哪一首詠月詩歌去抒發心中的鄉情、親情、愛情、友情、豪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明月

李白的明月,賦予的情感是那樣熱烈而深沉,色調是那樣清新而明朗,形象是那樣嫵媚而動人。李白在筆下用朗月、皓月、薄月、素月、泛月、醉月等等詩意的詞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理想化、性格化的月亮色彩。

月光下的童年,總是有著許多奇麗美妙的故事與幻想。在蜀中度過少年與青年時代的李白,有一個“月光寶盒”永遠塵封在記憶中,打開它就會流淌出一幅清新美麗的畫面:“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李白的這首《古朗月行》,會使我們耳畔迴響起在母親膝下聽到的那些有關月亮的古老而又優美的傳說——那裡有一位伐樹不止的吳剛,有長袖善舞的仙女嫦娥,有搗藥的玉兔,有芳香的桂花,還有把月亮當成燒餅偷偷吃掉的蟾蜍……這一切,太令人神往!稚嫩的童心此刻彷彿插上了翅膀,向著星空,向著明月飛去……

唐代詩人李白的明月

對巴山蜀水的秀麗風光,李白大概是不會忘記那一輪峨眉山月。他在《峨眉山月歌》中抒懷:“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此詩寫於李白25歲出蜀壯遊之時,沐浴著月色的清輝,他將初次踏上人生的征途。這一縷月光,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李白的仕途功名,以至到了老年,他都對峨眉山的明月眷戀如初:“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是距離怎能阻隔李白的思念,身不能歸去,就讓心搭乘一絲月光穿回故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代詩人李白的明月

明月代表李白的心。在政治上失意時,李白嚮明月傾吐衷腸:“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當李白苦悶傍徨時,詠月就是一種排遣解脫:“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月圓,團圓,李白的詠月詩歌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它如月光一樣傾瀉在我們的心中,泛起層層漣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