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大學的數學教材總是以比較難理解的方式來講述?

歐媚媚


看到這個忍不住激動的碼字了。

我學的是非數學專業,比起那些數學專業和研究生大神們來說我的水平只能是被吊打……而數學作為公共課,是我這個專業必修的內容。我大學的學數學經歷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識側重點不一樣講的深度也有區別。

高等數學知識更加高深,就是在高中所學的知識點衍生和拓展在高中所學的初等微積分的基礎上加深學習,比如高中我們學過微積分的基礎知識和定義大學裡我們同樣也要學習微積分,但是會有更深層次的要求比如求高階微分方程,求複雜的複合函數積分,求雙重積分三重積分甚至第一型曲面積分...這些難就難在越來越抽象,以及越來越需要思維的縝密,舉個例子求旋轉體體積,我們高中所學的知識僅僅是隻涉及到了球體、圓錐體的體積而已,而到了大學我們需要根據一個複雜的函數構成的一條不規則曲線在固定區間裡繞座標軸旋轉一週的體積。

高中時我們面對這類問題可能難以解決,但是從高等數學裡我們學到了更加深刻的微積分應用,和數學思想比如用:圓盤法,這就需要非常強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



再比如求複雜函數的積分,將一個複合函數給你要你去求它的積分

湊微分法

再有齊次全微分方程

高中我們所學的是給定一個方程求未知數而大學所學的方程則是求一個複合方程當中未知函數,其所含的代數知識更加的複雜和深刻
再有多重積分——這個講真的要理解很需要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給個圖吧,基礎的二重積分看能不能看懂...


其他還有卷積、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高斯函數......不說了,如果講起來扯一年都扯不完,何況本人水平有限說多了難免出現紕漏。

學高數的一種感覺,明顯公式更多更復雜,需要你課後花很多時間去查資料去推導,課本上面不會講很精的,需要自己花時間去理解







以上都是大學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幾個公式和定理,看看你認識幾個呢?

最後,說一下感覺吧,高數公式多概念也越來越複雜,它完成了從基本的加減乘除到代數到函數到複雜函數到微分方程等等知識的綜合,所以它內容相當大理解起來需要你把以前從小學到現在學到的知識全部綜合起來,有些公式看不懂可能剛好是某些關鍵定理知識忘了不過解決起來也簡單翻翻書就能找回,另外大學數學更加註重的是數學思想和抽象思維,一道題目方法越來越多所涉及的數學思想也越來越深刻,再有一點高數里面非常注重微積分的應用,基礎的極限學完了後面全是微積分的知識和應用。

由於時間關係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暫且略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了解這兩門課程,他們是數學的分支學科但是在很多項目中有比較重要的應用。

最後來皮一下:其實高等數學是一門生動有趣(tong ku)的學科,學著學著你會發現其中的樂(can)趣(ren),它在各大學科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推(ran)動(bing)作用(luan),我們都應該加(qu)入(xiao)高等數學的學習當中。


緋想A2ON


對於高等代數,微積分,線性代數,離散數學等這些數學教材來說,的確存在題主說的情況,就是教材裡的內容都太枯燥乏味了,也許對於比較晦澀的數學理論公式來說,好像沒有一個好的途徑去解釋的更為淺顯易懂。當然,對於題主是數學專業的來說,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呢,我覺得這種情況在國外應該有所不同,至少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說,通過學習各大名校的公開課(網易雲課堂等),發現對方教授或者老師說的很清楚啊,也許教者是真的懂,才會用更通俗的語言,文字,圖表來展示說明的公式,定理,而國內大學的講師,大部分是照讀課文,沿襲書本的一套來講解,學生自然就感到索然無味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老師自己做的線性代數系列課程,讓我看的是趣味十足啊,鏈接不讓擺,大家可以到B站自行搜索即可

【官方雙語/合集】線性代數的本質 - 系列合集

另外,推薦大家多去看看阮一峰大神的博客,裡面的各種知識也是說的通俗易懂,看上幾篇文章,你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沒有早點看到這篇文章呢?

文章不多,但都是精品,值得一看。

知識學習就是這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只有通透的瞭解原理,才能得到精髓所在。


用戶60127628236


確實難理解。我要罵一頓才舒服。

以線性代數為例,大學課本沒有圖像,完全就是代數,怎麼理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很難理解,因為大學的模型比高中的數學模型上了一個檔次。後來我兼職家教,看了高中生的選修本,矩陣那一本。

看了裡面的圖像,豁然開朗。(很多定理我直接明白)

心裡直罵娘,為什麼大學裡面不搞些圖像呢?雖然是二維的,很幼稚,但是管用啊!

因為寫教材的那些國內教授,把寫教材當做裝b的資本。在學生面前裝b算什麼本事?有種去拿菲爾茲獎,在同行面前裝b才是真的裝b。

而國外的那些優秀教授,他們寫教材是為了服務學生,畢竟學生交了學費、交了課本費。

大學數學,最難的入門。一旦入了門,後面的課程只是些體力活,草稿紙足夠就行了。

入門,要求有圖、要求教材儘可能的囉嗦、要求給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只有有一條信息被學生抓住,腦子裡有個模型,後面就簡單很多了。

但是國內那些教授,用寫論文的標準寫教材,太tmd簡潔了。還以簡潔為傲。。。呵呵


SF144014209


數學一直在用,有必要談談個人觀點,中國大學的基礎學科如: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學分析著重講理論,能把你講的暈乎乎的,實際上,這些理論在實踐中都有比較深刻的應用,美國的線性代數書我從頭到尾看了一下,別人每章的後面都用應用舉例,比我們的教材就好在這一點,但是,這一點太重要了,你搞一堆推導,不談應用,學生學完又不知道幹什麼,有什麼意義,只有等考上研究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學的東西都是有用的,那麼本科階段除非後面的專業課程用到了,否則對很多同學來說,剛接觸的時候真的太難,應用過以後才發現其實就那點東西。我講的是基礎部分,所以,理論還是希望結合實際,否則學理論幹什麼,我們絕大多數的同學都不是做基礎理論研究,90%的同學還是以應用為主。所以,高校的教材有必要要麼直接採用美國的教材,要麼重新編制,突出應用,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學。


xy137007101


大學教材的質量這個話題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1.國內大學由於歷史原因,1965年以前的師資儲備被各種運動消耗掉了,可以說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大學已經基本上沒有高水平的教師了,也相應寫不出高水平的教材。在改革開放後,大學教師終於可以進入穩定的工作狀態,水平開始恢復,1995年以後,陸續有國外留學人員回國任教,開始對國內高校注入新鮮血液,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的大學教材撰寫也相應經歷了幾個狀態:一開始自己寫不出好教材,全靠翻譯,後來能參考國外教材的譯文版勉強寫出自己的教材,但由於翻譯水平有限,翻譯質量參差不齊,所以相應編寫出的教材晦澀難懂。最近10年依賴於出版業的發展,開始大規模引進國外原版教材,以擺脫低翻譯水平,低質量原創教材的限制。

2.數學類教材翻譯,早期主要是翻譯引進俄羅斯教材,比較著名的有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教程,卓裡奇的數學分析,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等,但這樣的教材偏難,至今很少有學校能夠直接拿來當做上課的教材使用。最近10年也有人將歐美的教材翻譯為中文,但受各種因素限制,使用率似乎並不高。

3.國內教材的編寫則是一團亂麻。最近20年每所高校都在以各種形式鼓勵教師出版原創教材,但由於教師科研教學任務繁忙,編寫教材回報又低,所以很少有老師會親自花大量的精力來做教材,找自己的研究生代筆是普遍現象,這種情況下催生出的教材水平普遍偏低。我們讀到的那些語句不通順,不能把問題講清楚的教材,大多是編寫者應付了事的產物,甚至有些書乾脆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他的學生代勞的,其質量可想而知不會好到哪裡去。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國內原創教材一棍子打死,必須得承認有些原創教材水平還是不錯的,數學這邊,比如北大張築生老師寫的的數學分析新講,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等等。

但總的來說中國人原創的教材精品太少。

4.引進國外原版教材是目前的潮流。數學這邊經典的GTM系列就是一個例子。但讀這樣的書,對學生的英文水平有要求,需要你真的好好學習一下英文才可以。

5.如果有人問我對國內大學生學習有什麼建議,我建議認真學好英語,儘快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儘早擺脫國內低質量中文教材的束縛,使用國外經典英文教材,這樣才能達到水平飛速上升的狀態。

6.國內教材的水平何時才能有質的飛躍?這事兒取決於學校,教師,和出版行業。當學校更重視教學,教師能夠在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出版教材能讓教師獲得更多良性補償,才有可能催生出精品的教材。在我看來,10年內夠嗆,10年後不好說。


吳寶俊






讓我們看看愛因斯坦,怎麼給我們講相對論,相對論可以算高深的知識吧。看看愛因斯坦說的容易理解吧。這才是教材。能把複雜的東西以通俗語言說明白,才是真的理解了,否則就是不理解。


高中數學老師小謝


將函數f(x)=xarctan[(1+x)/(1-x)]展開成x的冪級數.要完整的步驟,

令g(x)=arctan[(1+x)/(1-x)],g(0)=π/4∫[0->x]g'(t)dt = g(x)-g(0)=g(x)-π/4g'(x)=[(1+x)/(1-x)]'/[1+(1+x)²/(1-x)²]=1/(1+x²)g(x)=∫[0->x]g'(t)dt+π/4=∫[0->x] 1/(1+t²)dt+π/4易知1/(1+t²)=1-t^2+t^4-t^6+…… |t|x] (1-t^2+t^4-t^6+……) dt=π/4+(x-x^3/3+x^5/5-x^7/7+……)f(x)=xg(x)=πx/4+(x^2-x^4/3+x^6/5-x^8/7+……)=πx/4+∑[(-1)^n][x^(2n+2)]/(2n+1) [n=0->+∞]


貴州教師考試


大學內容多,教育部又要求大學縮短課時,所以老師授課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課本,關鍵時候提點一下,除非特難懂的會黑板上推演一下。所以上課不很認真的同學很容易忽略老師教的一些重點。有時低一下頭老師都念好幾頁書了。大學數學課本都很簡潔,能直接寫答案的絕不寫過程,所以課堂上沒聽懂的話自己看書很難懂。比如貼的基本函數的導數表,我上高等數學的時候老師念都不念,就說你們自己推下,不想推就卑下來。本人挺懶的,就背了下來。但是背的東西用的少又容易搞混,做題有點難度,然後就自己推了一邊,感覺很不錯,用起來很順手。後來的很多公式我都自己推一遍,有的難的推好幾遍。不自己推總是似懂非懂,做題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累,是能做出來,考個試都能一頭汗,就是因為知識掌握的不牢固。

大學數學的東西比較多,多了就會顯得太碎。課本內容也是能簡就簡,因為書本不能編的太厚了,自學難度挺大的。高中時覺得方法最重要了,到大學我才覺得勤奮才是最重要的。有些題哪有時間去考慮那麼多方法,什麼樣的條件就用什麼樣的方法。比如一階可導,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高階可導就泰勒展開,除非方法不可行或者時間允許,不太去想太多的方法。

大學的學習,課本像一大堆碎布片,老師幫助你用線條把衣服的輪廓構造出來,剩下的就要自己用書本上的碎片將輪廓空白的地方填上,至於能填多少,怎麼去填,就要自己的努力了。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但對於能上大學的人來說,都不是很難。所以勤奮一點,少打會遊戲,少乾點別的,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習慣,也沒那麼難那麼累了。


那時我的頭髮還很多


我力學專業的,建議初學者學數學或力學用歐美教材,大部分美國教材寫的還是容易理解的,並且分析的還很透徹。等到碩士畢業或者讀博士的時候一定要讀原蘇聯或者俄國的,才知道什麼叫高屋建瓴,什麼叫總結歸納。缺點是對數學功底要求很高,但讀過之後收益很大,會讓你的認識上升一個高度。


lucifer4065


估計樓主有可能跟我們狀況一樣,因為國內學術的潛規則,有些大牛們要自己出高數書,或者是有些學校。我們學校就是,大一的時候我的高數老師就跟我們說過,我們用的就是我們自己學校老師出的,我們學校出版社出版的。看似很牛逼都可以出書了,實際上高數就那些東西,他就算自己出的書也還是那些東西,只不過加上了他自己的見解或者跟原版側重點不同。這些都無關緊要,最噁心的就是他們出書也要避免查重率,這就導致了明明很簡單的東西為了避免重複,換一種說法就會變得很複雜,包括語序,甚至是公式,也導致了某幾個符號表達一個意思,實際上為了方便只需要一個符號就可以。到了後面考研用那本綠色皮的原版,自己看都能看的明白,然而大一第一個學期就掛了高數,最後考研120。簡直就是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