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這麼一條支路,緊緊依偎著小巧玲瓏、婉約秀麗的小魚山,像一個女兒,投向母親的懷抱。這條支路,由高到低,彎彎曲曲,看起來不起眼,若深說起來,這條支路,非常不一般,它可以與一個大事件聯繫起來。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我曾經三次來到這條支路,都是順著這條馬牙石路面往下走,都拍了照片,從沒感覺多麼單調,都是韻味十足。這段馬牙石路面,見證了一個人的10年,這個人叫康有為。青島老城區總是這樣,說不定哪條路,就會與一段歷史、一個名人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1898年是戊戌年,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戊戌變法”,今年是2018年,也是戊戌年,是戊戌變法120週年,兩個甲子,就這麼過來了,一轉眼,滄海桑田,讓人不勝唏噓。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經過了100天的風雨,雖然失敗了,但它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思想變革,中西方文化進行了最近的碰撞,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一個不掌握軍權的皇帝,一個因循守舊的太后,在飄搖殘破的王朝末期,均以悲劇而告終。無論慈禧太后多麼的強勢,在時間面前,她依然是渺小的。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歲的光緒皇帝,含恨死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第二天下午,74歲的慈禧太后也病逝。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走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最終要尋找一個人生的歸處,他被青島優美的山海風光所深深吸引,高度概括了青島的特點,那就是“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中國第一”。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我們應該感謝康南海,青島人對外宣傳青島,總要說這八個字,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已經成為青島標誌性的宣傳口號。今天,我們站在青島小魚山上,放眼遠望,還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康有為故居,位於青島福山支路5號。康有為對這個居所非常滿意,他對別人多次說過,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並題名“天遊園”。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因為這個住房以前住過的人,命運不太好,康有為深諳風水之學,把這個房子內部進行了重新改造。從1917年到1927年,康有為在青島“天遊園”住了10年。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在青島去世,葬在青島李滄區浮山路街道象耳山,現在已經建成了象耳山公園。因為他早就看好了此地,花了60大洋在此買了一塊五畝多的墓地。後來,康有為的墓遭到破壞,又遷到了浮山南麓。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除了學問,康有為的書法大名鼎鼎。康有為尊崇碑體,對臨帖學書嗤之以鼻,對青島平度大澤山的魏碑大加讚揚。他所寫的書法,剛勁有力,渾厚雄健,滄桑古樸,拙而不僵,自稱一體,時人成為“康體”。我們在天遊園裡,能夠欣賞到多幅康有為的不同時期的書法,帶來傳統文化的享受。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順著天遊園往下走,福山支路上,還有不少老房子,靜靜訴說著當年的故事。我喜歡沒事的時候,到這些老路走走,看看老房子,我會發現,時光在這一刻凝聚,引人思考,懷古追今…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青島有條支路,因一個人,與一個大事件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