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洪秀全,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浩劫?

学文


太平天国运动将中国推入万丈深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不光对明朝官员公然抢劫,美其名曰“助饷“,甚至对百姓大肆搜刮,打家劫舍。

劫掠还不算,甚至制订新政策,血腥屠城,“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

对于百姓来说,虽然明朝统治昏暗,但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李自成在北京仅喘息42天,便兵败如山倒,撤退之前,还在紫禁城里放了一把大火。

另外,李自成对读书人极为不尊重,于是有了“群贼争戏侮学士”的场面。

换言之,不论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还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最终变得极为不得民心,因此政权的寿命都不长久。

正因为他们政权的短命,却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对经济、社会、文化、人口都是极大的损害,如何能不说不是历史的浩劫呢?!


五味社


农民起义不是请客吃饭,必须矫枉过正

1、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其实看《豫变纪略》、崇祯圣旨就会发现,许多是官逼民反,地方土豪、恶霸勾结官府剥削农民,农民在宗教、社会结社等情况下对抗。在非常时期,灾荒之年,对抗就会达到一个极端。

当时孙传庭在陕西进行清军清屯,就是把以前属于国家的屯田清理出来。在经历层层困难、阻碍后,孙传庭感慨“豪绅甚于流贼”。对于王朝的高级官员都知道真正破坏国家基础的是这群侵吞国家财产,剥削农民的中间层。那农民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人民流离失所)

2、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反抗剥削的精神还在,让统治者深深忌惮。

(农民起义让统治者保持收敛)

清朝入关后,多次强调减免钱粮,照顾百姓,严格军纪:

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

晓谕各处庄头,凡民间什物,不许攘掠。
至各庄田土,尤须勤力耕种,毋致失时荒芜。、
民隐堪恤,请特恩蠲租一二年,与民休息,再查蓟州地处荒残。

这样就减少农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严格对士绅的钱粮征收。比如1661年的江南:

江宁巡抚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属并漂阳县,未完钱粮文武绅衿,共13517 名,应照例议处,衙役人等254名,应严提究拟。
得旨,绅衿抗粮,殊为可恶,该部照定例,严加议处。
如此义正一反,清代的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3、带来的一些灾难

战争或许有理性起点,但一旦诉诸于暴力,就会进入野蛮状态,在其中生活的百姓、官僚、皇帝都是一场灾难。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

(崇祯的宿命)


一枚明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就幻想一下,如果洪秀全胜利了会怎么样。

第一,骄奢淫逸

在太平天国困在江南,朝不保夕的时候,洪秀全就已经在骄奢淫逸。

他的妻妾众多,他的儿子说有88个母后,另外还有数百宫女。

知道当时满清皇帝有多少个老婆吗?还没有洪秀全一半的一半多。

在看看天王府,规模庞大,内饰奢华,要知道当时清军南北大营距离天王府也就不过十几公里距离。

此时不过割据江苏、浙江、安徽各一块,尚且如此。

试问,如果洪秀全胜利了,占领了全国,又会如何?

第二,内讧连连

还是上面那句话,被满清四面包围,局势困难。

胜利距离还很远,这边已经无限制内讧。

杨秀清和洪秀全的闹剧,说穿了就是争夺领导权。

杨秀清认为他才是实际的领袖,没有他就没有太平天国,洪秀全只是精神领袖而已。

有意思的是,洪秀全宁可被杨秀清大骂甚至勒令下跪,却绝对不会放一点权力。

最终,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跑路。在满清重兵围攻的情况下,搞出这么大的内讧,死伤的就有几万人之多。

最终,洪秀全虽然彻底从杨秀清手中夺了权,但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必败无疑了。

再说后期,李秀成为了夺权,见死不救,导致陈玉成兵败生死。

而李秀成和洪秀全也互相猜疑,最终洪秀全宁可死在城内,也不愿意在李秀成保护下突围,说白了,就是不信任他。

此时尚且内讧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如果掌握国家大权又会如何?

第三,莫名其妙的大军营制度

太平军经过的地方,一扫而光。

虽不是见人就杀,但确实见人就抓。

抓住以后,就编入太平军的大营,由此老百姓就编入军队,成为军事化的老百姓。

父母子女、夫妻都不能见面,男的和男的住一起,女的和女的住一起。

人为的,将所有的家庭和伦理打散。

而且无论吃喝拉撒都奇差,还要做苦工,也就勉强活命。

最低程度,清军经过的地区最多是抓夫,尚且没有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步。

如果让他们掌握了全国,又会怎么样?

第四,所作所为比皇帝还夸张

皇帝的命令,大家要听,但也有反驳的余地。

洪秀全的命令则不同,他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下达的命令就是神谕,谁敢不听?

说白了,洪秀全是比皇帝还要独裁和专制的人,因为他干脆是政教合一的领袖。

不但中国老百姓要听洪秀全的,甚至这群无知的太平天国官员还这样告诉洋鬼子:所有信仰上帝的人,都必须听从洪秀全的命令,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

就凭这句话,洋人当掉裤子也要和洪秀全拼命。

第五,无视人民死活

在太平军常年征战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片荒芜。

老百姓无法耕种,没有收成,太平军则不理不管,这些人只能饿死。

一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6个饱受战火的省份,高达7000万中国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总数。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满清最为富裕的江南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杭州、苏州、南京等地都被彻底破坏,一些地方片瓦无存。只剩下洋人掌握的上海,尚且还算 完好。


个人认为,太平天国和满清除了民族不同以外,一丘之貉而已。即便他们上台,也和满清一样愚昧,而且本质和满清没有任何不同,一群野心在野派为了荣华富贵打仗夺权而已。

这样一个政权,哪里能够让中国复兴,早晚还是列强的玩物。


萨沙


李自成和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其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功业。但两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差异极大,并不是能够单纯的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李自成崛起于明末极度激化的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农民暴动,历史为他提供的机遇,与中国2000年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定律并与二致,都是土地兼并、财富单向流动、贫富两极分化、外族入侵等封建王朝末期的社会通病。成功了李自成就是另一个刘邦、朱元璋,被史书大书特书;失败了他就是陈胜、吴广之流。其实李自成的际遇更像是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的陈友谅,只不过大顺推翻了大明,偏偏没能立稳脚跟,恰恰又让女真异族的满清八旗摘了桃子,让两亿汉人都极不情愿地剃了“猪尾巴头”。由此,成王败寇的惯例下,汉人骂他,满清妖魔化他,李自成的一番打土豪分田地的功业自然也被扭曲成了明朝末年的灾难。


而洪秀全则不同,1850前后的清朝,已经在鸦片战争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极不情愿地与世界“接轨”,天朝上国的“大清朝”降级为了全球体系中的一分子——“大清国”。在面临资本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入侵的“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同时,满清王朝也逼近了300年盛极而衰的王朝周期律,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动乱一触即发。洪秀全在此时发挥他强大的整合能力天赋,将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宗教组织作用结合在一起,走的基本上还是东汉道教黄巾起义、元末明教红巾军起义的老路。

李自成的起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地踏步,成与败无非是封建的大顺与封建的大清谁当老大的区别,老百姓还是照样过日子。但洪秀全却不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碾压封建主义的历史变革中,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就是一场“跟不上形势”的传统农民运动。十几年的战乱,给江南半壁河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破坏和人口损失。在太平军统治的地区,传统典籍、建筑遭遇一场浩劫。不中不洋的“天父天兄”教义强行剥夺民众财产,男女分营的社会管理模式不顾“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基本人性,分隔父女、姐弟、夫妻天伦。

可以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只是简单的封建社会内部洗牌。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制度变革的新形势下的历史浩劫。

*竹山的清溪涧*坚持原创!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评论!


竹山清溪涧


对明清李自成,洪秀全两个农民起义领导人的评价,历来有争论,这也是正常的。这涉及到对这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评价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认识:丨这2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是广大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反抗统治阶级的殘酷压迫,为了争取生存权而掀起的以推翻政权为目标的武装斗争。给予当时政府予沉重打击,前者直接导致明王朝灭亡,后者即严重打击了清政府,动摇了整个国家架构,从而引致西方列强入侵,最后导致清朝崩溃,引起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从历史前进的角度来看,这二场农民起义是有加速历史进程的作用的,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积极意义所在。2由于农民阶段的局限性,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所以这两场运动对当时社会经济基础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残酷的战争摧毁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民陷入战火的动乱之中。所以,农民起义并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架构,这也是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二场农民起义并没有达到解放受压迫人民的目的,反而导致民众面临更多的动乱,社会生产力更加下降。这就是农民起义对社会产生的严重破坏作用,对国家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这就是我对李自成,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的评价。


陈生203709473


历史的发展方向非常微妙,进步与浩劫往往是仿佛之间的事情,不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两极。

李自成和洪秀全,一个是明代底层公务员被裁撤,一个是清中期科考失意的读书人,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内心滋生不满,因缘际会,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两场巨大风波。最终,李自成攻破北京,洪秀全定都南京,可谓皆是一代枭雄。一将功成万骨枯,两场起义所到之处,白骨累累,孩子哭老人亡,民众苦不堪言,远远超过了明清赋税能够承受的范围。作为领导者的李自成和洪秀全,由于本身的视野格局和政治智慧不足,大顺和太平天国的命运早已经注定,失败埋下了伏笔。

况且,两人面对财富和权力迅速腐化,失去了曾经的梦想。起义军演变为乌合之众,甚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试问百姓怎么能过好生活呢?李自成洪秀全想要洗牌,但是承受痛苦的却是底层老百姓。自古真正的英雄,还是要爱惜民力才是。那么,历史的方向在哪里呢,当局者迷,当事人肯定看不出来,但是凭借李自成洪秀全的知识能力和个人素养,他们也不是进步的方向,反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仅仅太平天国就损失人口几千万,真是流血万里,惨不忍睹。

其实,在古代社会,混乱时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一个循环怪圈。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一个平淡的日子,已经挺好了。何必被李自成洪秀全裹挟,铤而走险呢?从这个意义来看,李自成和洪秀全发动的变乱,当然是一场大的浩劫。

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和平的生活,努力奋进,为自己为家庭为祖国的繁荣出一份力,实现人生价值。长路漫漫,大家加油。


秦右史


在中国的历史轮回中,李自成和洪秀全,和朱元璋,刘邦一样都是当时的革命者,他们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去响应。暴力革命是不是乱源,我认为不是。其实最可恨的是统治阶级,一小撮人喝大多数的人的血,而且贪婪到无止境,把当时的社会变成了人吃人的社会,所以这是阶级斗争,尤其在世界上,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最没人性,而中国的百姓又最善良忍耐,你不给人民活路,人民只有铤而走险。虽然是历史轮回,革命者是一种进步,使统治阶级有所收敛而不断调和阶级矛盾,也是民主主义产生的萌芽。现在社会承平已久。不要忘记历史,革命者不是罪人,应该被打倒的是万恶的统治阶级和这个永远也不知道吸取教训的人类。网上还有些人骂李自成和洪秀全,真是不知道有多愚蠢。魏征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骂他们,谁就忽略了人民的力量,谁就不知道当时人民的疾苦。为什么老一代革命者那么怕出现人间不公平,道理就在这。


五岳42188314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最终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推翻前政权,自己坐天下,像刘邦和朱元璋;要么不是被政府兵打败就是被招安,像陈胜和宋江。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都声势浩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国号,最终都被剿灭。

毛主席说过,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因为没有先进的阶级和政党领导,到头来都失败了,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所以,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对当时的生产力都起不到推动作用,相反连年战争大大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海漫游


李自成和洪秀全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浩劫?

这个问题李自成和洪秀全的起义,即是浩劫也是进步。李自成和洪秀全都是被阶级压迫的最底层,具有代表性的老百姓,如李自成那个年代,老百姓饿到吃草根树皮,甚至到了吃观音土的地步,这反应出封建阶级在政治和国计民生方面的不合理,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农民起义也是被逼出来的,反正饿死也是死,还不如推翻一个不合理的王朝,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也成为后人汲取的教训,以史为鉴,可见一国民生之重要,如果百姓丰衣足食,就不会出现李自成、洪秀全,这样就能使得国泰民安,国运昌盛。这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吗?


夏有凉风61


关于农民起义的评价问题,经过一百多年,其博弈已经翻过好几遍了,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不断深入。在清代的时候,以“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旧时史观来看,李自成、洪秀全就是“贼”,并围绕他们反对帝王道统的“谋逆”大罪,抨击了他们枉自杀戮、毁灭儒教,造成生灵涂炭、文化覆灭的一些行为,这种观念也一直延续至民国。

新史学兴起后,各种思潮进入中国,很多近代社会科学的理论、观念被用于历史的研究,此时在唯物主义史观的引领下,对于农民起义的看法有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史观提出了“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是站在非常宏观地立场上对历史的一种总结,是以“生产力”为核心价值的一种考量。但这种史观是一种考察大历史的认识,在实际微观历史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不免机械地套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教条地认为农民起义因为在宏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就无一不好,在加之一个历史时期“左”的思潮,更使在一阶段中,农民起义成为了不可批评的领域,李自成、洪秀全也成为了历史进步的带头人。

进入新时期以后,历史的研究更趋于全面深入,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更趋向于以“人”为核心,也更加客观冷静。从现象上看,农民起义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崩溃,大量古迹文化毁于一旦。但反过来说,农民起义的主力同样是百姓,尤其是明末、太平天国这样的大规模起义,主力军必然是吃不上饭的农民,能够安稳度日,谁又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只能说是中国古代的人祸,但人祸的起因又是极为复杂的,牵扯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从现代史学的观点来看,每一场农民起义都是一场悲剧,他们不代表历史进步,他们又“造反有理”,他们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