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即使是亲姑侄关系也不例外。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小女儿。也是唯一的女儿,所以武则天和李治对这个小女儿特别宠爱,吐蕃派使臣求婚,李治和武则天舍不得女儿远嫁,所以给她修了太平观让她出家,以此为借口,拒绝吐蕃使臣的求婚。而太平公主的婚姻,武则天和李治也颇为上心,第一次嫁给了城阳公主的的儿子薛绍,薛绍谋反以后又嫁给了武氏后人武攸暨。


虽然武则天不希望女儿干政,但是很多的政事还是与她商量的,太平公主对政事也比较热衷。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合太平公主,李旦,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宠姬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

李显即位以后,太平公主作为神龙政变的有功之臣,李显对这个亲妹妹也是比较尊重,开始对政事进行处理。同时期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子也虎视眈眈,想要效仿武则天,这对政治白痴母子也妄想称帝,因李显宠爱,安乐公主甚至想让李显立为皇太女,李显死后,局面更加紧迫。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看清了态势,发动政变,杀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的爹李旦即位,使得局势暂时缓和。太平公主功绩斐然,地位也更高,李旦立了李隆基为太子,姑侄二人于是乎就开始了权力争夺战。太平公主则到处散布谣言,希望李旦可以废了李隆基,李旦为了平衡,退位当了太上皇,二人的矛盾一直势如水火。太平公主在朝堂的权势也很大,如果李隆基正式掌权之后,也是不好管理。

虽然太平公主多次试图废了李隆基,但次次失败,李隆基也开始谋划怎样对付太平公主了,在公元713年的一天,谋划了许久的李隆基开始对太平公主下手,以谋反罪将他手下杀死,后将太平公主逼到了一个寺庙,后被赐死。


消失的月光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太平公主,这个问题要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李隆基并不是嫡长子,拥有第一继承权的,应该是李隆基的哥哥,后来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愿意和锋芒毕露的三弟争夺天下,才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较支持相对软弱的李成器,并在亲哥哥李旦那里说了一些李隆基的坏话,这点,让李隆基很不满。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氏一族。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对年轻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觉得他的能力很强,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所以之后一直针对他,同时,李隆基也对姑姑的老到,谋略,狠辣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双方都把当时的盟友看作未来的对手,互相防范,所以,李隆基登基后,也不足为奇。

第三,睿宗李旦,对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仅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而且还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给她处理。几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实力很强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刚刚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权。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尝到了先发制人的好处,面对权倾朝野,经验老到的姑姑,他并没有信心在朝堂争斗中,慢慢获得最后的胜利,年轻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斩乱麻,于是,以有心算无心的李隆基最终取的了胜利,顺利的诛灭了太平一党,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脑洞大开的历史


高宗李治软弱,媳妇武则天说了算。武则天不但抢了李治的权利,还抢了李家的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权。

中宗李显也是个窝囊废,也是媳妇韦皇后说了算。韦皇后掌权也就罢了,她还嫌不过瘾,也想像武则天那样当女皇。于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把丈夫李显毒死了。

太宗死后的几十年里,李家的男人让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给李家丢尽了颜面。李隆基是个有点能力的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权社会。



但是,中宗时期李隆基只是亲王李旦的儿子,没有资本,政治实力太弱,靠自己根本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他需要借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深得武则天真传,也是一位女强人,并且有着很强的权利欲。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后,韦皇后想像武则天那样当女皇。太平公主不干,想除掉韦皇后自己掌握皇权。



于是李隆基机会来了,他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共同密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

政变时,太平公主没有直接参与,无法控制现场。结果政变成功,李隆基不但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杀了太平公主的内线上官婉儿。杀上官婉儿,其实李隆基就是为了防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强强联手,把持朝政。

政变成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睿宗。李隆基因为拥立有功被立为太子。



李旦也是个软蛋,权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里。但这时的李隆基因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权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权利,于是就形成了对立。

后来,太平公主在与李隆基的斗争中出现失误,致使李旦把皇位提前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后,要彻底改变女人说了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干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豫有得


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重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儿子,故又称李三郎,因为从小收到李世民的家庭教育后又受到自己奶奶武则天的家庭背景所以慢慢就登上了自己的皇位,为什么会干掉太平公主觉得,虽然他们关系又亲情转化为爱情,但是由于太平公主也想杀掉李隆基,凌晨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平公主也想借此让李旦杀掉李隆基。但是没有得逞,这个可以说是奠基卤蛋李隆基成功成为皇帝的一个契机,李隆基当上皇帝后,肯定要把对自己不利和对自己有危害的人给除掉,来保证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安稳,所以这就是李隆基要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


用户8154077113872


太平公主和母亲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则天想做天下之主,并最终实现,而太平公主却只想权倾朝野,当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则天一大截。在他两个软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时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门。当遇到强势的侄子李隆基的时候,两人就势同水火了。

她想废掉李隆基,另立听话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尽得皇权。而在不久前,两人还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一致对外之后就是你死我活。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武则天摄政后,虽极力打压儿子们,却很宠爱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说明的是,武则天虽然自己当了皇帝,但她并没有想过把帝位传给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说到底武则天只能是个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则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后,武则天并不希望太平公主干政,她可以找女儿商量、询问政事或者交代女儿一些政务,却不允许太平公主公开议政。

但武周政权后期,太平公主还是有了不少权力,705年,武则天病重,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孙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张柬之等逼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太平公主做为李显的亲妹妹,又一心维护李唐宗室,得到了李显的尊重,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同样干政的还有韦后和安乐公主,这对母女完全是“才华撑不起梦想”的一类人,政治能力一般,却想着效仿武则天称帝,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政出私门,这一时期,安乐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经成为政敌,表面上看来,安乐公主的权势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显去世后,形势发生改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谋发动政变,之后太平公主让次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行动,发动唐隆政变,但此次政变虽然除掉了韦后集团,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李隆基执意将其杀死。之后李旦继位,李隆基功勋卓著成为太子。

从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开始了权力的争夺。李旦和哥哥李显一样软弱,任凭太平公主干政,太平公主的权势在唐睿宗时期达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议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讨论,有时候宰相奏事的时候,李旦都要问是否奏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然而李隆基自从成为太子后,势力越来越大,逼着太平公主警觉起来,她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李隆基做为李旦的第三子,还是庶出,本来不该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功劳最大,又李旦嫡长子的推让,李隆基最终成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这一点,散布谣言说李隆基并非嫡长子不该成为太子,她甚至动员当时的宰相们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为此向李旦提议将太平公主迁往洛阳,但李旦拒绝了,之后李隆基为平息事端建议将宋璟和姚元之贬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个是李旦的亲妹妹,一个是李旦的儿子,他谁都不想辜负,总试图在两人之间找一个平衡,但两个人都是强势之人,谁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现,此为大事,该除旧布新,太平公主寄希望于李旦废太子,李旦被逼无奈选择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继位。但李隆基并未完全亲政,李旦仍然握着大部分权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护伞。


李旦希望这样能缓和两人的矛盾,却不想两人因此更加势同水火,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当时的朝廷中,文臣武将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门下,这让李隆基很恼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强干让太平公主很忌讳,不过与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沉稳得很,谋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数次谋划废掉李隆基却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决定对太平公主动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军,避开太上皇帝李旦以谋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极其党羽窦怀贞等人,李旦知道的时候,众人已经被诛杀,他只得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认了太平公主的谋反,之后宣布还政于李隆基,不再过问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变发生时逃了出去,躲进了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集团被李隆基干掉,正式亲政。


萧晓四姑娘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一度权顷朝野,与李隆基关糸恶化,几次谋划废掉李隆基,促使李隆基提前发难,以涉嫌谋反的罪名将太平安主集团一网打尽,太平公主本人被赐死家中,李隆基稳定了政局,开启了开元盛世时代。太平公主有过两次不幸婚姻,以后生活开始放纵,表现得和她母亲一样对权力有特别的欲望。705年,太平公主和张柬之联合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因大功封镇国太平公主,李旦为安国相王,开封,食邑五千戶。李显复位后,太平公主走上前台,积极参与朝政,李显非常尊重她。710年,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独死。想学武则天那样把持朝政。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想平衡韦皇后和宗室的矛盾封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但韦皇后集团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韦皇后和宗室之间的平衡。七月间李旦三子李隆基率军冲进皇宫杀死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内线上官婉儿,韦皇后余党被一网打尽。拥李旦复位,即唐睿宗。太平公主因叁与诛杀韦皇后集团有功封食邑万戶,是唐代公主中的权力顶峰。太平公主权势显赫,经常上朝和李旦共议朝政。不上朝,李旦派宰相亲自登门请示后才可执行。太平公主几个儿子都被封王,长安郊区田产布野,朝中七个丞相有五个是她提拨的,文武百官有一半拥护她,废立一个人也就一句话。太子李隆基年轻神武有安社稷之功。太平公主想要保持长久权势,或者向她母亲那样,李隆基是严重障碍,两个人矛盾激化。太平公主制造流言蜚语试图劝说李旦和大臣更换太子,或在李隆基身边安插耳目,在食品中下毒,李隆基惊恐不安。李旦为避免矛盾激化,引起朝中动乱,713年下旨传位给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去了。李隆基做了皇帝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发难把太平公主势力铲除,没收全部财产,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太平公主本来是个安社稷功臣,但才高功大藐视一切,一意孤行,欲爬上权力顶峰,不惜挺而走险,成了政治权力牺牲品,不亦惑乎?



关东侠客


自古为了争夺帝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不在少数,自然大唐盛世也不例外。为了更直观地看明白问题,咱先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个主角的关系捋一下。


以李隆基为基点,高宗李治是他爷爷,武则天是他奶奶,中宗李显是他伯父,韦皇后是他伯母,太平公主是他姑姑,睿宗李旦是他爹。


李隆基干掉姑姑太平公主是因皇位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形势所迫,具体缘由还得从他伯母韦皇后说起。

1、伯母韦皇后为当女皇,伙同女儿毒死丈夫中宗李显

高宗李治过于软弱,由媳妇武则天说了算,武则天不但抢了李治的皇权,还抢了李家的皇位。到李隆基的伯父中宗李显上位时,继承了他爹李治的妻管严传统,也是媳妇韦皇后说了算。

这个韦皇后更是恶毒,自己掌权还嫌不过瘾,还想像武则天那样当女皇,于是伙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把丈夫李显给毒死了。

2、姑姑太平公主野心大,联合李隆基诛杀韦皇后

有些能力的李隆基有心改变李家这种阴盛阳衰的状况,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权社会,怎奈自己只是亲王李旦的儿子,没有资本,政治实力又弱,想实现政治理想,必须借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深得武则天真传,也是一个女强人,并且权利欲很强。她见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显想当女皇,就想除掉韦皇后自己掌权。

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手密谋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在消灭韦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年轻,又没啥背景,才选择了与李隆基联合。

太平公主没有直接参与政变,不在现场,李隆基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趁机也杀了太平公主的内线上官婉儿,以防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强强联手,对他造成更大的威胁。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唐睿宗。李隆基因拥立有功被立为太子。


3、睿宗识破太平公主诡计,禅位让李隆基登基

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被诛杀后,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唐睿宗事无巨细都听命于她。太平公主权力达到顶峰,成为实际掌权者。

慢慢地,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英明果断,非懦弱之辈,担心他日后会对自己的权位带来威胁,就想除掉李隆基。于是指使人向唐壑宗进谗言,诬陷太子李隆基想夺权。

睿宗虽然懦弱,但不糊涂,他当然清楚太平公主的如意算盘,于是做了在位期间最英明的决断,禅位给李隆基。

4、太平公主欲举兵夺位,李隆基抢先将其一举歼灭

太平公主被睿宗禅位这招出的促不及防,只好另做打算。在太子李隆基继位后,曾想毒死这个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3年7月,唐玄宗在得知太平公主次日举兵时,抢先行动,消灭了太平公主一党,并赐死太平公主于家中。

在那个胜王败寇的年代,为了皇权的争夺,皇族内部明争暗斗,人类自私的本性被暴露的淋漓尽致。不问朝政的李显也会被毒死,那么,李隆基如果不杀姑姑太平公主,必将被太平公主所杀。


为了生存,为了保住王位,李隆基必须先下手为强。谁对谁错,历史留由后人评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我们知道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很受父亲母亲还有几个哥哥的宠爱,而李隆基是相王(唐叡宗)李旦的第三子。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显、太平公主、李旦、宰相张柬之、崔玄暐发动神龙之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辟继位,太平公主与李旦均被封五千户。

但是唐中宗比较软弱无能,权力落入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中,甚至在公元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将唐中宗毒死,由李显之子唐少帝李重茂继位。韦后想当学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帝,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定先发制人,发动政变。

最后杀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史称唐隆之变,唐少帝李重茂逊位给唐睿宗李旦,按嫡长继承制,李旦应该封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是李成器认为此次是李隆基的功劳,应该由李隆基当太子。

参与这次唐隆之变的人,也认为应该由李隆基为太子,李旦就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认为自己拥立睿宗继位有大功,总想着干预朝政,她觉得李隆基能力太强,影响她参政,想换掉李隆基这个太子。

李旦在很多问题上面都征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后来主要听李隆基的意见,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大,尤其在公元712年,李旦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到了极点。

太平公主打算与新兴王李晋,尚书右仆射窦怀贞、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等人发动政变,但是被李隆基所知晓,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在公元713年,发兵攻打太平公主等人,太平公主失败,逃入佛寺。

太上皇李旦为太平公主求情,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自尽而亡,史称先天之变。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争,显然是至高权力之争,李隆基一当上皇帝,就想要除掉太平公主,就很正常了。


历史简单说


有太平公主在,朝堂就难以太平。庙堂的斗争从来没有感情,对于帝王家来说,亲情是一种奢侈品。一切人和事,必须为皇权让路。太平公主的死,只是为唐玄宗的执政铺平道路。

第一,太平公主出生皇家,从小深得父母兄弟宠爱,长大了更加飞扬跋扈。

唐睿宗上位后,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日中天,以至于皇帝为了自保都要赶紧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平公主势力集团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皇权,连皇帝都被她无视。李隆基是有为青年,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姑姑骑在自己头上拉屎。

第二,太平公主自作自受。太平公主仗着父母、哥哥都是皇帝,又有策立之功,于是得寸进尺,目中无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朝廷上,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连皇帝任命宰相都要经过她的同意,她的权利超过唐睿宗。随着自己势力的增加,她也打起皇位的主意,这让李家人断然不可接受。

在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前,太平公主到处散步谣言,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想改立一个昏庸懦弱的太子,方便自己把控朝政。处处与未来的皇帝斗争,两人结下梁子,日后必然兵戎相见。等李隆基登上朝堂,马上赐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之死,死在不知进退,不懂分寸,没有及时看清形势。


陈陈秋媚


无须讳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属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共同对付韦皇后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但是他们的理想都是当皇帝,那就必须是你死我活。皇家最无情,就是这个道理。

李隆基能赢,有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李隆基已经被立为太子。

太子就是储君,属于涨停的绩优股,大把官僚和将士追随。这些“股民”们很清楚,如果李隆基当了皇帝,他们就持有了原始股,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太平公主虽然强势,但是她不是正统,而且经过武则天折腾后,没有人再想拥立女皇帝,所以,她这支“股票”只会跌停。



第二,李隆基下手太快了。

虽然太平公主一路跌停,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短期内,她还是有较量的可能性。只是李隆基出手太快了,根本不顾什么规则。先是逼死姑姑,再是逼迫老爸李旦退位。 如果这时出手的是太平公主,说不定真会出现第二个女皇帝。她可能还在做梦呢,哥哥李旦会听她的话,换个司马衷这样的太子。



第三,李旦实在太软弱无能了。

这一次登基,是李旦第二次当皇帝,按理说有经验了,应该抓什么权力,不应该用什么人,这些都要门清啊。 可是,这位旦旦皇帝跟第一次退位一样,只要有人争,毫不犹豫就双手奉上,要不说心胸大度呢,啥都想得开。


有文化气息的历史号,有军事气质的文化号,欢迎关注头条号军缘鑫播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