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高峯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1. 準高峰期的轉群管理

轉群前2周對蛋雞舍、雞籠、料槽進行全面消毒。首先用2%燒鹼溶液徹底沖洗,再用每平方米高錳酸鉀7克和甲醛14毫升混合燻蒸。淘汰病、弱、殘、發育不良的雞,斷喙、接種疫苗。轉群前3天料內加入抗菌素,抗應激多維素。轉群前給雞停料2~4小時,以達到空腹轉群,轉群前2小時應在料槽內加好料,水槽內加好水。轉群最好在夜間昏暗的燈光下進行,輕抓輕放,減少應激。轉群后儘快飲水,開食,讓雞吃飽後關燈休息。制定好固定的工作規程、光照制度和產蛋期的各項記錄表格。對蛋雞舍供料、供水、照名、通風、清糞、控溫等設施加強檢查和維修,使其正常運轉。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2. 產蛋高峰期的環境因素

(1)溫度

產蛋雞最適溫度13度~18.3度,對於大多數雞舍來說,多為開方式或半開方式,夏季防暑,雞舍前後多種樹木和爬蔓植物,可為雞舍遮陽,當溫度高於30度時,可向屋頂噴水和舍內噴霧等形式,達到降溫目的。冬季當溫度低於7.8度時,要關閉好門窗,必要時用煤爐加溫。

(2)通風

通風良好,保證雞舍內空氣新鮮。冬季通風一定要和保溫相互協調,晚上關好門窗,保留的進氣孔,也要有緩衝,以防賊風。白天晴朗時打開向陽處全部門窗。雞糞及時清出,保證舍內有害氣體含量不超過以下標準:氨氣20毫克/千克、二氧化碳0.15%、硫化氫0.01%。通常以人進入雞舍內感不到有刺鼻刺眼的氣味為好。

(3)密度

一般每籠4只雞,夏季有條件的最好放3只雞。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4)正確的光照制度

禽類的性成熟受光照的影響,並且光照對性成熟的作用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結果,光照是影響產蛋的一個重要因素,適宜光照可以促進生長,控制性成熟,促進產蛋;不適宜的光照可造成家禽疲勞、啄癖,產蛋下降。光照強度要求10~13勒克司,一般以舍內每平方米3~5瓦為宜,燈泡瓦數在25~60瓦之間,距地面約2米高。燈色以紅、綠色為主。產蛋高峰期,雞群光照時間以15~16小時/天為宜,自然光照不足時可人工補充光照。以往補光習慣在晚上進行,但實際工作中,晚上是用電高峰,光照強度不夠而且經常發生停電,這樣不僅達不到補光的目的,還使當日最後一次喂料不能正常進行。為此,以每天早晨天不亮時補充為佳,也可根據具體情況或停電的規律做適當調整。光照時間一旦確定不得隨意變動,光照不足,產蛋率下降,光照時間過長則會增加蛋的破損率。

(5)減少應激

在雞群達到產蛋高峰的關鍵時期,還須盡力創造一切條件。採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證雞群高產、穩產。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如更換飼料,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工作人員動作粗放,陌生人員進出雞舍,噪音、貓、狗等動物的騷擾。

研究證實,日糧中添加抗應激劑有助於產蛋量的提高。日糧中補充維生素C,據試驗,日糧中補充200毫克/千克,可提高產蛋率9%;日糧中補充氯化鉀,熱應激時雞體出現低血鉀,蛋雞日糧中鉀含量必須從0.4%提高到0.6%;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銨,熱應激時機體散熱量增加,血液中碳酸氫根離子含量降低,導致PH值升高,有可能發生呼吸性鹼中毒。日糧中加入0.1%~0.2%碳酸氫銨,能使血液中碳酸氫根離子保持穩定水平,從而緩解熱應激。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3. 產蛋高峰期的日糧因素

飼料使用全價飼料為最好。自配料應保證各營養成分平衡,隨著產蛋率的高低,及時合理地調整飼料營養成分,但要保證整個產蛋期相對穩定。能量飼料應以優質玉米為主,蛋白質飼料應以優質豆粕、魚粉為主,其他雜粕適量。只有優質的飼料才是雞高產穩產的保證。一般能量飼料佔60%左右,動物蛋白飼料3%~5%,植物蛋白飼料佔15%~20%,磷酸氫鈣12%,石粉8%。

能量達2700千卡/千克,蛋白達到18%。黴變飼料由於長久放置引起部分維生素失效,會使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或吸收利用率低而影響產蛋,黃麴黴毒素含量的增加也會對雞隻產生不良影響。

(1)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飲水的質、量與家禽的健康、產蛋率有密切關係,飲水不足會造成產蛋率下降,當室溫超過30度時,即使很短時間停水也會引發熱應激,造成家禽死亡率明顯上升。經常飲用汙染水質,雞易發多種疾病。雞產蛋高峰期,自由飲水時間不低於3小時/天,產蛋雞對水的需要量隨產蛋率的提高而增加。

(2)補充青綠飼料

青綠飼料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葉綠素、維生素等。特別是含有些未知營養因子,刺激蛋雞的生殖機能,對提高產蛋量很有好處。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3)供足蛋白質和氨基酸

一般雞每產一枚蛋約需12~15克蛋白質,蛋雞則隨產蛋量的上升以蛋白質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並且要平衡賴氨酸以及蛋氨酸十胱氨酸。因為在粗蛋白含量很低時,很可能發生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缺乏,還因為在飼養密度高時以及天氣炎熱時採食量會減少。在產蛋率達90%時,就必須餵給高峰期蛋白質含量達19%的日糧,促使產蛋高峰迅速到來。當產蛋率開始下降時,日糧蛋白質水平也要推遲一週再降低,使產蛋率下降的速度減緩些,以延長產蛋高峰期。

(4)控制能量

當日糧中能量處於高水平時,產蛋雞的採食量減少。隨之蛋白質的攝取量出現不足;能量過低,則易導致雞群採食量增加,而引起蛋白質的浪費。因此,要將產蛋高峰期的能量水平宜控制在2700~2750 千卡之間為宜。

(5)補充足夠的鈣

產蛋雞每天食人鈣量的56%左右用於形成蛋殼,如果食鈣量不足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長期下去不但會降低產蛋率,還會導致骨折、癱瘓、產軟殼蛋或破損蛋等。所以,處在產蛋高峰期的產蛋雞及時補鈣非常必要。雞群產蛋率分別為80%~90%、90%和95%以上時,日糧中鈣的含量應分別不低於3.5%、3.8%和3.9%~4.0%。但飼料中的含鈣量也不能過高,太高會使雞食慾下降,攝入營養不足致使產蛋量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鈣中毒及通風等疾病。

①補鈣的時間

蛋殼形成期間主要在下午和晚上,這段時間攝人的鈣可直接進入子宮用於形成蛋殼,而在其他時間攝入的鈣大多沉積在骨骼中,當需要時再進入子宮而形成蛋殼。同時在蛋殼形成期間雞對鈣的吸收率最高。所以,補鈣最好在下午和晚上進行,給產蛋雞補鈣效果最佳,此外還可在舍內或運動場放置盛有貝殼粉、骨粉等鈣質飼料讓雞自由採食;或蛋白質、膽鹼等,可提高產蛋率,增加蛋重。

②鈣磷的比例

飼料中有效磷及維生素A、維生素D3的含量對補鈣的效果有一定影響。飼料中的鈣與有效磷的比例不當會影響蛋殼的彈性和脆性。所以,在產蛋高峰期飼料中鈣與有效磷的比例應保持在8~10:1。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D3的作用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保持體內鈣的平衡。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③鈣源

補鈣所用的鈣源以動物性鈣源如蛋殼粉等最利於吸收和利用,其次是植物性和礦物性鈣源。人們習慣於使用價格最低的石粉作為鈣源。

(6)維生素

產蛋高峰期間,每頓飼料中應添加多種維生素100g,維生素A維生素D3添加劑粉1千克。微量元素生長素添加劑1千克,及適量的小蘇打可減少破蛋,增強蛋殼強度提高產蛋率。國外有研究,全價料中維生素D3的水平應為每噸飼料2.5~3國際單位。有人在常規預混料中每噸用2.5國際單位,在產蛋後期再添加0.5國際單位;有些人則對各種不同雞齡的雞在整個產蛋期中都使用一成不變的2.5國際單位或3國際單位。業已證明,維生素E可提高雞的免疫應答。目前在蛋雞全價粉料中的添加量為每噸5000~7500國際單位。

維生素C目前並未廣泛用於蛋雞料中,但有大量的研究結果支持其以每噸90克的比率用於飼料之中以提高老齡蛋雞的蛋殼質量,並用於降低應激時的皮質酮水平。

(7)微量礦物質

錳和鋅在微量元素預混劑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高產蛋率和高飼養密度時,要求有充足的微量元素才能保證蛋殼質量。每噸飼料中至少要添加70克(70 毫克/千克)錳以及相近水平的鋅。最經濟的錳源和鋅源是氧化錳和氧化鋅。

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部分,該酶是細胞內抗氧化劑,它可與細胞外抗氧化劑維生素E協同作用。

(8)電解質平衡

蛋雞日糧中鉀含量通常高於0.55,豆餅粉和其他植物性製品中鉀含量都很高,而動物副產品中鉀含量一般都很低。鈉含量應為0.14%~0.28%,氯含量應為0.17%~0.24%。

4. 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產蛋高峰期間,除了要堅持每週至少對雞舍消毒1次外,每隔半月可在飼料中拌入廣譜抗菌素藥物如土黴素、氯黴素等,連喂3~4天,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慢性呼吸道病,雞霍亂等病的發生。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5. 日常管理措施

(1)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觀察水槽是否漏水,料槽是否漏料等,及時淘汰低產蛋雞、停產雞、啄癖雞和被啄雞。

(2)用藥注意藥物質量、用法、用量,是否影響產蛋等溶解度小的藥物只能用於拌料,飲水投藥前要停水2小時。產蛋期每半月投餵1次抗菌素,常用的抗菌素有複方禽菌靈、恩諾沙星、培氟沙星、環丙沙星、慶大黴素等。磺胺類藥物對許多疫病都有很好療效,但用藥時間不易太長,以防影響產蛋。

(3)做好各項記錄和數字統計工作以便發現問題能採取及是有效的補救措施。

(4)勤於打掃衛生,定時消毒,既能保持舍內及周圍環境的整潔,又能殺滅隱藏於禽舍內環境、家禽體表、呼吸道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利於沉降粉塵,淨化空氣,阻止病原擴散。一般雞舍隔日清理雞糞,打掃衛生,隔日消毒,這樣可大大減少禽病發生機會。

(5)外來人進入要做好登記制度,避免周圍噪聲,引種要慎重。

(6)固定開關燈、給料時間、給料量,固定飼餵人員。

(7)清糞放在7點以後產蛋高峰已過,收集完雞蛋再清糞可減少有害氣體,利於飼養員工作,雞群不易受驚,可減少畸形蛋和破殼蛋的發生率。

蛋雞產蛋高峰期的飼養管理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