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的前世今生

火鍋的前世今生

今年5月26日百度糯米發佈了《2017百度糯米火鍋大數據》,數據顯示15%的餐飲消費流向火鍋品類。毋庸置疑,火鍋已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大美食”。火鍋是一個在中國有巨大群眾基礎的美食,自由的做法百變的口味都讓人們讚不絕口。特別是到了秋冬季節天寒地凍,三五好友圍爐聚炊,百味都消融在鍋中何其的快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火鍋的前世今生。

火鍋的前世今生

(中國最早西漢火鍋實物,海昏侯墓出土)

火鍋作為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火鍋最早叫做“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火鍋的起源最早能追溯道商周時期,我們熟悉的鼎被認為是最早的煮火鍋的器具。商周時,進行祭祀活動,需“鳴鐘列鼎”,將牛、羊等扔入鼎中,將之煮熟,分食。

火鍋的前世今生

(五熟釜)

三國時代出現了“五熟釜”,一個鍋分為5個格子,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與現如今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演變至唐朝,火鍋被稱為“暖鍋”。 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形象地描繪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

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著名詞人林洪撰寫的《山家清供》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 ,得一兔,無庖人可制。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後 ,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林洪照做,將熱湯中的肉片反覆撥動,而肉片色澤宛如雲霞,便將此佳餚取名為“撥霞供”,並作詩云:“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

火鍋的前世今生

到了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元世祖忽必烈喜歡吃火鍋。有一年冬天,部隊馬上要開拔,忽必烈卻突然想吃羊肉,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並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吃了後讚不絕口。後來,忽必烈當上了皇帝還對這道菜念念不忘,並賜名為"涮羊肉"。

相傳,明代文學家楊慎小時候隨其父楊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火裡燒著木炭,弘治皇帝藉此得一上聯,上聯雲:"炭黑火紅灰似雪",要眾臣囑對,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此時,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谷黃米白飯如霜"。其父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皇上果然龍顏大悅。

火鍋的前世今生

千叟宴

到了清代,火鍋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多是山雞等野味。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吃的正是火鍋。全席共上火鍋1550餘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到了清末道光年間,巴蜀地區的縴夫為果腹,將肉配以花椒、辣椒等煮食,後又發現這樣吃能夠驅寒、祛溼、補中益氣、解毒、善脾胃,於是越發用心研究配料與燙食方法,幾經流傳竟成為了巴蜀一絕。

到了近現代,人們對火鍋的熱情依然不減。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在《胡適先生二三事》中,就描寫了對胡適夫人親手烹製的火鍋的偏愛之情:“一個大鐵鍋,口徑二三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還有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火鍋的前世今生

(老北京火鍋、潮汕牛肉火鍋、重慶九宮格火鍋、串串火鍋)

現如今,中國的火鍋衍生出了各種派系,北派有老北京火鍋,內蒙肥羊火鍋,東北白肉火鍋,山東肥牛火鍋,羊蠍子火鍋,羊湯火鍋等。南派火鍋則分為川系、粵系、雲貴系和江浙等系。川系火鍋,包括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火鍋、重慶火鍋等,以麻辣鮮香著稱,是中國最主流的火鍋派系。粵系火鍋,有海鮮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豆撈等。雲貴系火鍋有云南的菌菇火鍋、臘排骨火鍋、黑山羊火鍋等。江浙系火鍋,包括菊花暖鍋、一品鍋、三鮮火鍋等。

火鍋的前世今生

(日本壽喜燒、韓國部隊火鍋、泰國冬陰功火鍋、瑞士芝士火鍋)

不止是中國人熱愛火鍋,日本、韓國、泰國都有了適合當地人口味的特色風味火鍋。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也都出現了火鍋的身影。

火鍋的前世今生

看完這些,有沒有一種想飛奔至火鍋店飽餐一頓的感覺呢?但是,小億要提醒大家,火鍋雖味美,但在吃火鍋時要注意衛生,講究科學。不要把菜從鍋裡撈出來就吃,否則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的黏膜。不等火候燒開就吃,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哦。

龍億惠品:品質生活引領者,現代生活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