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錦繡:《張家口日報》圓我兒時夢

《張家口日報》的輪廓是在我數度翻閱父親厚重、泛黃的“剪報冊”中逐漸清晰起來的。這張承載著張家口70年發展變化之重的報紙,於2011年8月賦予我成長、發展的機會,使我能夠有幸到日報社實習一個月並跟隨經濟部採寫新聞。

我從小對寫作、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2011年8月中旬,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使我有幸和《張家口日報》結緣,成為日報經濟部的一名實習生。早上,常常是剛到辦公室,椅子還沒坐熱就接到採訪任務。當時的主任韓中華總是給我創造機會,讓我跟隨部裡那些資深記者去採訪。記得有一次從張家口前往赤城採訪,恰遇高速隧道塌方,汽車只能盤山爬坡。擁擠在車後座的記者李鵬飛、任曉慧和我隨著車的顛簸而左搖右擺,抵達目的地後,我早已被暈車折磨的手腳發軟、噁心嘔吐。雖然也曾耳聞記者們為了採寫新聞而東奔西走,但當自己親身體驗了這種屬於記者的奔波後,還是讓我感到其艱辛程度超出了想象。投身一線新聞採訪,註定了新聞工作者們要在關鍵時間豁得出、衝得上、打得贏,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記者的身影。

連日跟隨經濟部採訪報道,署名實習生閆錦繡的新聞從豆腐塊到大版面,從第五版到頭版頭條,《帝達餅業堅持傳統工藝打造放心月餅》(2011年8月22日5版)、《赤城首批廉租房交鑰匙》(2011年8月23日3版)等文章讓我圓了兒時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我考取了大學生村官,就崗於懷來縣瑞雲觀鄉。這裡優秀的歷史文化、特色的旅遊資源、古樸的民俗民風皆成為我寫作的源泉,日報實習的寶貴經驗讓我的寫作有了更大進步,《農民日報》於2014年1月17日6版刊發了我採寫的《鎮邊城村:80名黨員成為新村建設主力軍》。

《張家口日報》讓我堅定了學習新聞採寫、創造新聞價值的信念,讓我學會以事實說話、尊重客觀,更激勵著我在新聞採寫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