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隊裡面,參謀長和副軍事主官誰的級別高?誰的權利大?

好想有一隻萌萌的柴柴


“參謀不帶長,放屁不帶響”。通常來說,副軍長比參謀長權力更大,除非參謀長是軍長拿來和副軍長鬥爭的工具。

舉幾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

1,八路軍。

八路軍的總司令是朱德,副總司令是彭德懷,總參謀長是葉劍英,副總參謀長是左權。這幾個論起職位排序,肯定是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左權。


八路軍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是,兩個指揮部,總指揮部在延安,朱德和葉劍英領導,前方指揮部在山西麻田,彭德懷和左權領導。

也就是說,作為副軍長,極有可能被單獨指揮部隊,單獨執行軍事任務,這對參謀長來說,是不可能的。參謀長是軍事主官的幕僚首領,必須時刻在主官旁邊。

2,新四軍。

新四軍前期,軍長是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職位排序上是葉挺>項英>張雲逸。


在電視劇《新四軍》中,看到項英權力很大,讓葉挺很不好受,原因在於,項英不光是副軍長還是政委,政委和軍長平級,而且還有一個新四軍軍委分會,項英是書記陳毅副書記。

如果政委和軍長配合不好,軍長很難做。比如給林彪做政委的人中,只有羅榮桓和他配合的好。給李雲龍趕走好幾個政委,只有趙剛和他對付。

皖南事變後,葉挺被抓,項英被殺。新四軍領導機構如何設置呢?陳毅擔任代軍長,張雲逸擔任副軍長,劉少奇任政委,賴傳珠為參謀長。

陳毅從第一支隊司令兼軍委分會書記升為代軍長,張雲逸從第三支隊司令兼參謀長升為副軍長。


同樣的,長征末期,紅軍整編為陝甘支隊。司令員,副司令員,政委,參謀長分別是彭德懷,林彪,毛澤東和葉劍英。其中副司令員林彪兼任一縱司令,參謀長兼任三縱司令。地位高下一目便知!

所以說,副軍長進可以獨當一面甚至指揮全軍,退可以指揮主戰部隊,而參謀長要麼是軍事主官的親信幕僚,要麼是非主戰部隊的主官,比起副軍長來說,還是差不少的!


歷史知事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關於參謀長跟副軍事主管誰的級別最高,誰的權利最大。 首先參謀帶長一般只要團級以上單位才會有,團以下都是小參謀,沒啥實權。說到參謀長和副軍事主管的話,按一個團來說的話,他們的等級是平等的,都是副團級別,按照師來算的話,他們也是平級的,都是副師級別待遇。所以說按照級別的話,他們是同級待遇。


說到權利的話,這兩者不能有比較的,因為他們擔負的任務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各級的參謀長抓的工作都不一樣,就按團師級別參謀長來說,參謀長的實權就是一個直屬隊,基本上直屬隊的兵都是歸參謀長管,而作戰指揮制定方案方面基本上都是參謀長的事情,屬於司令部機關的最高負責人。

而副軍事主官分工也是比較多的,具體看各部隊工作協調,一般副職軍事主管主抓的是安全,負責各部的安全後勤裝備保障等工作,主要負責部隊的安全保障後勤這一塊,具體作戰指揮基本上都是正職的事情,政工教育方面都是政治主官是事情。

總結以上,我覺得級別上他們是平等的,權利上我不好說,因為看著參謀長權利比較大,但是副職軍事主管的未來前景是非常好的,參謀長晉升的話機關的可能性大,而副職軍事主官晉升軍事主官的機會比較大。謝謝!


軍林天下


這個要看具體是哪個國家,因為不同國家之間的軍制是有區別的。

我拿中國和二戰時期的日本舉例子。

在中國有句話叫:“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實際的情況看,在中國軍隊中,即使是參謀長,也只是放屁比較響了。中國軍隊中,一個團級部隊的部隊主官正副兩人還要搭配1個參謀長與5-6個參謀以及政委。而參謀與參謀長的話語權大小几乎完全取決於他們與部隊主官的關係。比起參謀們而言,政委的話語權就要大得多。所以實際上政委在中國軍隊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參謀的一些職能。所以中國軍隊中的參謀又被稱為“虛權參謀”。

接下來說說二戰時期的日本。

日本軍隊中的參謀屬於典型的“實權參謀”,原則上講,如有需要,日軍的參謀在戰時可以直接越權繞開部隊主官調動該部下轄的部隊。而在和平時期,參謀也相當程度上承擔了很多部隊主官的工作。


貞觀防務


兩者都是部隊的首長,嚴格來講,一個是機關部門的首長,一個是整個機關的首長。從部隊首長排名來看,副軍事主官肯定排在參謀長之前。

舉個例子說吧,譬如師裡的副師長和參謀長,雖然倆人都是副師級,但副師長是師領導,參謀長是師機關司令部的最高首長(師機關由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裝備部四大部門組成),從領導職務上說,副師長是參謀長的上級領導。當然,在軍事方面參謀長主要對師長負責,特定的時候也要對副師長負責。



至於誰的權利更大,若從職務上看副師長的權利更大。一般情況下,倘若師長不在時,肯定是由副師長全權代理負責,而不會是參謀長;若從訓練及作戰計劃的部署與指揮來看,作為參謀機關,可能參謀長發揮的作用要更大些。


再從平常職務晉升來看,通常也是先由參謀長晉升副師長,再由於副師長晉升師長或其它同等職務,當然也有參謀長直接提升師長的。

總之在部隊裡下級服從上級那是鐵律。


城市陽臺見聞


各部隊情況不一樣,打仗的時期和平時不一樣,資歷不一樣,部隊性質不一樣,因此比較起來比較亂。

戰時,部隊單位排位一般是一把手司令,軍長,師長,團長,二把手都是政委。三把手是副職,四把就是參謀長,參謀長是唯一可以代替一把手指揮部隊作戰的部門領導,政治部,後勤和裝備領導都不行。

但和平時期,部隊沒有打仗任務,性質不一樣,參謀長往往排位很靠後,有時很難排進前五,一般有一把二把,這是部隊雙正職,也是部隊一二號首長。接下來就是副職幹部,包括副政委,一個單位副職可能多達四五個,參謀長只能屈居其後。

部門領導有時看資歷,兵齡早,進部隊早可能排位或者說話分量就重。

但情況不完全一樣,有時還得看一把手信任誰,關係如何。

總之一句話,部隊參謀長可大可小,大的時候代替一把手,小的時候,排位很尷尬。

本人當兵十六年,熟悉部隊情況,如果有新老兵問題,可以關注並私信我,一定回覆。





兵天兵地


軍事副主官和參謀長平級,但軍事副主官排名靠前;參謀長沒有決策權和指揮權,地位和權力不如軍事副主官,參謀長平級改任副司令屬於重用向上走,但幾乎沒有副司令改任同級參謀長的,如果有那屬於降職了。

現代參謀制度起源於德國,德軍中有這樣一句話:”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當司令官,聰明又勤快的人,適合當參謀長,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著使用,愚蠢又懶惰的人,就只能叫他滾蛋了。”

從法定職責來看,參謀長在團級以上各級部隊設置,團以下單位,只有作戰參謀,沒有參謀長一職。嚴格來講,參謀長是軍事指揮部門的首長,其職責是:

協助該部隊的軍事主官進行指揮,經軍事首長授意,向下面單位佈置具體的戰鬥任務。

這個職責定位很明確,參謀長是協助,不是決策;是下達任務,而不是直接指揮。

在軍事戰鬥中,參謀長可以提出建議或詳細作戰計劃,但沒有決策權和否決權,也不能直接指揮軍隊,而是根據軍事主官的決策和命令,負責命令的具體傳達。

軍事副主官不一樣,很多認為副職沒有決策權,這是不對的。

軍事副主官他在自己分管範圍內是有決策權的,也可以按照權限直接指揮部隊,這一點參謀長不能比,參謀長只有在兼任軍事副主官時,才有直接指揮部隊的權力。

不排除個別參謀長因為能力突出,影響力比主管作戰訓練的副司令還要大的情況,但那是因為人與人的能力差別,就法定權力來看,參謀長是不如副司令的。

我們看看人民軍隊歷史上的參謀長是什麼地位。

八路軍時期

八路軍沒有實行軍銜制,但屬於國民革命軍序列,很多將領都是被國民政府授予軍銜的,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甚至115師師長林彪、120師師長賀龍、129師師長劉伯承,最初都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從軍銜級別看是一樣的。

這個排名是嚴格的,不能亂。

八路軍有一個特殊情況,有兩個指揮機關,一個是後方總司令部,朱德是總司令、葉劍英是參謀長;一個是前方總指揮部,彭德懷以八路軍副總司令之職兼任總指揮、左權以八路軍副總參謀長之職兼任參謀長。

就權力而言,八路軍副總司令只有一個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的排名和權力都不如副總司令,即便彭德懷不兼任八路軍前方總指揮一職,參謀長的權力也不如副總司令。

再看師、旅、團一級,也是如此。

115師師長,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

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

685團團長楊得志、副團長陳正湘、參謀長彭明。

從職務排序和任職人選來看,上述參謀長的地位、排名和權力都不如軍事副主官;當軍事主官空缺時,一般由副軍事主官代行職權,是輪不著參謀長代行軍事主官職權的。


解放軍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幾經整編,但司令員、政委、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的排序始終沒有變化,以四大野戰軍為例:

三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

四野,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副政委鄧子恢,第一參謀長蕭克。

野戰軍下轄的兵團、軍、師各級單位,參謀長的地位和權力,也都在軍事副主官以下。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軍制趨於規範,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軍區,首長排序都是:1號司令員、2號政委、3號副司令員、4號副政委、5號參謀長,參謀長是5號首長。

為什麼很多人堅持認為參謀長比軍事副主官有實權呢?

因為多數人瞭解參謀長是從影視劇中,影視劇中多為戰爭場面,參謀長和軍事主官出鏡最多,而且參與作戰計劃實施,負責下達軍事主官的指令,看起來呼風喚雨,相當拉風,軍事副主官戲份比較少。

縱觀我軍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參謀長的地位和權力都在軍事副主官之下,軍隊副主官可不是當泥菩薩供著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按說級別是一樣的,但是排位有先後,副職在前,副職是時時刻刻等待升入正職的。和平時期參謀長很少直接升入正職,都得副職過渡一下,這就是副職和參謀長的區別。舉個別的例子印證一下,許多地方都有紀委書記,大家都認為紀委書記是副職,但是又發現此紀委書記成了,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那看來副書記還是稍微靠前點兒。副職是有排位順序的。還有“某某委員會”,發改委,體委,印象中委的副職前四名是正部級。還有,親眼見過師長(少將),在禮堂,當著全體的面,責備過政治部主任,因為從大校到少將很難,即使你當了政委,我也是老資格,或者你當了政委,我可能早調走了,並且,政治部主任中間還有個副政委的階段


屎殼ka郎


【建議:請讀完文章,再討論發言!避免誤解】

第一個問題,誰的級別高?

正常都是副軍事主官級別高。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特殊情況,比如一場特殊的戰役,或特殊的人事安排,上級特別配製了高級別或同級別的參謀長,都是有的。

第二個問題,誰的權利大?

這就複雜了,也根據實際情況而看,不能一概而論。

【普通一般作戰部隊,比如師、旅、團級別】

1、一般情況是,在軍事級別偏低或較低的單位,比如師、旅、團級軍事單位,除了軍事主官,副軍事主官權利很大,參謀長就低一些。

如果軍事主官缺席或調任,副軍事主官上位是必然的,一般不可能是參謀長頂上。理由嘛,就是這些都是直接作戰單位,注重戰場效果,戰場指揮是重點,要的是先敢打、能打、打贏!參謀長幹這個肯定是差一些,就這麼簡單。

比如,十八集團軍129師,師長劉伯承缺席,副師長徐向前肯定頂上,不可能是參謀長倪志亮(後來接任李達)頂上,再說也頂不起啊。



【個別部隊特殊情況】

2、在更高級別的集團軍類軍事單位,有時候可能就不一樣了,參謀長的任職人選要求也比較高,既要有非常豐富的現場指揮經驗,又必須具備戰爭預判和準確敏銳的分析能力,還必須具備戰略級戰爭遠見!這時候級別可能是和副軍事主官一樣的,或者甚至更高一些!這都是有的!比如說,四野的劉亞樓將軍,參謀長,有些時候可以全權代表林彪,權利很大。



【中國共產黨軍隊最好領導層情況】

3、再細說一點,就是自工農紅軍時期,參謀長權利就很大,劉伯承,葉劍英都擔任過。抗日戰爭時期肖勁光,左權都擔任過。解放戰爭彭德懷,周恩來都擔任過。新中國第一任徐向前,後來黃克誠,粟裕,陳賡等都擔任過。



4、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設總司令,總參謀長有實際權利,其實就相當於解放軍總司令(不是軍委不是國防部長)。他是戰時軍隊指揮第一負責人和指揮者,權利夠大吧!換句話說總參謀部就是總司令部!又不一樣了吧!

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篇幅有限,文章有不盡詳細或不對之處,請多多指教!】


唐古拉山雪域


參謀長和部隊副職的級別是一樣的。

以團為例,一般來說,團參謀長和副團長、副政委(如果有的話)均為副團級幹部,但團參謀長排名序列會在副團長和副政委之後。

依照條令規定,團參謀長既是司令部的直接首長,又是全團的首長之一。而對副團長卻沒有這樣的表述。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副團長不能算全團首長之一呢?這個我不敢妄斷。可以參考一下遼瀋戰役時,四野發電的落款,林羅劉,劉亞樓是參謀長,可以在命令中署名落款,副職是不可以的。

從略世俗一點的實際權力看,參謀長略高於副團長,畢竟他是實際的部門首長,手中握有一定的簽字權,副團長是沒有的,副政委更沒有。

總的來說,團級的情況如上所述,副團長參謀長級別相當,名義上副團長靠前,實際上參謀長地位略高。至於旅師以上部隊,我沒有接觸過,不太瞭解,大體上應該差不多。


五次方物語


同一級別軍事單位內,軍事主官副職和參謀長在職務上是平級的,沒有級別上的高低之分,比如一個集團軍內,副軍長是副軍級,參謀長也是副軍級,在級別上是相同的,沒有官大官小之分。但說到具體權力大小,總體而言參謀長要優於副主官。

參謀長相對於單位來講,更準確的說法是部門領導,是司令部的一把手,而軍事副職則是單位領導。就像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一樣,一個是政治主管副職,一個是政治部部門領導。

我們以師為單位舉例,通常會有多個軍事主官副職,而且分工也比較明確,比如分管軍事、後裝、管理工作等,而以抓軍事為主的司令部,自然也要隸屬於師長和分管副師長的管理,而司令部除了擔負師部直屬部隊的管理之外,還負責全師部隊的軍事訓練管理計劃和協調。比如重大軍事活動,以及各下屬單位的軍事訓練計劃、經費、設施等,都需要司令部的相關科室來負責擬製呈報。

在前途上,近些年有一些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參謀長開始優於軍事主管副職,從大區到有參謀長編制的團,參謀長直接晉升軍事主官的例子很多。而參謀長,基本都擁有各級單位軍事主官的履歷,而副職就未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