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葉嘉瑩先生?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今年6月,九十四歲高齡的葉嘉瑩葉先生, 將自己畢生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

這一年,距離她從加拿大回國任教,只差一年便滿四十載。

這件事圓了葉先生長久以來的一個心願:「所期石煉天能補,但使珠圓月豈虧」。

既包含了她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中華詩詞文化的教育與傳播的心願,也包含了她對年輕人的期待,希望他們能走近詩詞,發現詩詞之美,而不是“如入寶山,空手而歸”。

這是葉嘉瑩先生畢生的志業。

葉嘉瑩於輔仁大學的畢業證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見過葉先生的人說,“她站在那裡,就是一首詩。”

葉先生生於北京,從小便接觸古典詩詞,基本功紮實,喜愛以大聲誦讀的方式,來學習和體味詩詞。而後又師從顧隨,在文學上有了更深的造詣。

雖然一生中有過不少坎坷的境遇,但縱覽葉先生的一生,會發現,是一首首詩詞連綴起了她近一個世紀的人生。

減去聲調,等於抽空了詩歌一半的生命

在詩詞的講授和傳承上,葉先生著述頗豐,廣為人知。其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她堅持學詩詞要屬從吟誦和格律入手。

面對採訪,她說:“我認為吟誦是學習中國古典詩歌之非常重要的入門途徑。

我從小是吟誦著詩詞長大的,可是我教了這麼多年詩詞,沒有能真正把吟誦傳授給我的學生,因為吟誦的微妙之處難以言傳。

就是因為中國的好詩,都是帶著吟誦寫出來的,這個吟誦是口耳相傳的。不會吟誦就失去了好詩的興發感動的力量,我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夢想,至少要讓人家知道吟誦這件事情。

吟誦的時候不按照文法的結構,而是按照聲音的節奏。所以中國有吟誦,而更重要的一點,吟誦給你的不是知識,吟誦是一種聲音,一種聲調。你的詩句不是坐在那裡打開電腦,拿一本辭典、找一本詩韻而寫出來的,吟誦是要帶動一種自然的感發的力量,詩是伴隨著你的聲音出來的。”

讀的並不是古音

中國的詩詞建立起格律,比如說絕句或者律詩,是從南北朝以來而成。這些詩詞,因為格律的建立,而有了一種聲調之美。在時間的長河變遷裡,漢語的發音發生了變化,一些入聲字到現在已經不會再那樣去讀了。

葉先生在吟誦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想要去讀古音,而是在沒有入聲聲調的情況下,將有著平仄入聲的格律詩詞,儘量讀得更合乎格律。

1997年在溫哥華為幼兒講古詩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就是在音韻上更迴歸詩詞本身。

關於這一點,葉先生說:“大家要知道,為什麼我在讀詞讀詩的時候,要把它讀成合乎詩詞格律的聲調?因為你把它的聲調減去了,就等於把這首詩一半的生命給它抽空了,所以我一定要提倡讀詩詞要合乎平仄。

我不是古人的讀法,我只是因為詩詞本身有它一個平仄的格律,我們應該尊重這個作者他原來給這首詩的聲音。因為感情一定是跟聲音結合在一起的,你不把它的聲音讀正確了,你就把這首詩的感情、感動的力量減少了。

這首詩你如果不按照平仄念,就不好聽。比如杜甫寫《春夜喜雨》這首詩的時候,他是按照平仄的聲音寫的,念出平仄聲,才能把這首詩的美感傳達出來。

一首完整的詩,它有字形、字音、字意三方面的美,你不能把它(任)一種美感的特質去除。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看到這個問題,沒有人關注,真是讓人傷心。而今天娛樂圈裡的唐嫣與羅晉結婚,卻紅遍了大半個中國。唐嫣自從宣佈婚訊發出微頭條7小時內,閱讀量達到4751萬,評論13萬,點贊32萬,令人瞠目結舌。

我想, 現在能夠攪動大家神經的,就是這幫戲子了。世界上最難做的兩件事: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他們都做到了。

再回到問題,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有這樣的吸引力,那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我是古典文學的愛好者,對葉先生仰之彌高。她真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生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如果她受到如此之關注,那真是國之大幸。

她把這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為了能夠激勵更多人從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今年94歲高齡的她,把畢生的積蓄1857萬捐給了南開大學,用於設立“迦陵基金”,用於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捐贈當天,她本人都沒有去,她不需要華麗的讚美,也不需要太多的鎂光燈,這才是一個大師的風範。

我真心希望要把這些像國寶一樣的大師,尊重好、愛護好、宣傳好,畢竟他們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最後祝先生壽比天齊,永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