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区银行”这么猛?已有3家净利增速突破20%

来源:券商中国综观已发布三季报的江浙沪地区五家上市行,有些拐点和趋势性的指标正在显现——盈利增速创出近两年最好水平甚至领衔整个银行板块、资产质量持续提升、零售板块闷声成为发力重点。这不正是眼下商业银行力谋转型的最好效果注解。盈利能力集体创新高已经发布三季报的江浙沪五家行,分别是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和江阴银行。

“包邮区银行”这么猛?已有3家净利增速突破20%

季报上最难以忽略的指标是是,这五家集体创出了近两年最强经营效益。其中三家净利增速超过了20%的高位,从已发布三季报的上市银行来看,常熟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的净利增速分别为25.32%、22.46%、20.37%,位居前三。三家银行的营收表现也着实亮眼,上海银行甚至创下了29.48%的史上最高水平;杭州银行紧随其后,营收增幅同样创出新高达到24.88%;而常熟银行营收增长也接近20%,达到18.27%。另外两家尽管在净利增速表现上落于三家,但与历史同期相比仍可圈可点:江阴净利增速虽不及20%,但营收增幅高达28.7%;交行虽然营收与净利增速皆还在个位数档位,但与此前数年前三季度营收逐季下滑不同,今年前三季度,交行营收重回升势,单季度营收逐季回升。其中,在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超过10.5%后,二季度、第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8.1%、21.6%。事实上,江浙沪地区银行盈利水平今年来进入“快车道”,在个别地区银监局的表述中早有迹可循。江苏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7.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2%。虽然各类银行中收集体下滑,但上半年仍实现18.05%的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速。股份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增速已分别达到了22.35%、15.69%和9.11%。浙沪并未有相关数据披露,但随着三季报的持续出炉,相信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也能在更多上市行上得到验证。包袱进一步出清前几年因为一度盛行的“联保联贷”模式而深陷坏账的江浙沪银行,部分银行因为不良爆发得早,似乎也出清得早。之所以需要专门五家江浙沪银行的不良表现,是因为从行业背景来看,银保监二季度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尤其是农商行梯队,该梯队不良率由一季度末的3.26%上升到二季度末的4.29%。而这五家行集体下降——虽然最不济的只较年初下降了0.01%。综合记者对该区域三名上市行高管的采访发现,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包邮区商业银行不良表现已经出现了分化。以江苏地区为例: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仍在加速暴露,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监管对“真实暴露”的硬性要求,不良率有所抬升。江苏地区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上半年不良率就由去年末的2.34%上升至3.09%,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2%至448亿元。相反的是,江苏地区大行和股份行不良率均较年初有所下降,其中国有大行和大多数股份行甚至实现了不良双降;江苏区域城商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虽然较年初微增,但增幅明显收窄。以上是江苏的表现。此外,有据可查的上海地区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虽然较年初增加30亿元,但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57%,与年初持平。也就是说,不良的拐点,确实已经在江浙沪区域的部分银行上显现。而目前已披露季报的五家上市行,集体延续不良降幅。具体来看,两家农商行不良率下降最多,常熟银行较年初跌去了0.14%,江阴银行跌去了0.11%;城商行梯队的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紧随这一阵营之后,不良率均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国有大行交行则下降缓慢,仅较年初降低0.01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说“延续降幅”,因为除交行之外,其余四家银行已至少连续三季度下降了。交行的不良率为1.49%,持平于上季度末。而更为令人欣喜的表现是,在判断不良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占比”上,也有银行交出好的答卷:杭州银行该项占比较年初大幅下降1.41个百分点到1.44%,而常熟银行则由去年末的2.66%降至2.12%。江阴银行在持续加大清收力度,虽然其不良率还是最高,达到2.28%,但这已经是该行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但五家银行均未放松风险抵御,均上调拨备覆盖率。当然这也是上市行普遍做法。其中,常熟银行增加拨备力度最大,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高整整80.81个百分点至 406.74%,而这也是目前上市农商行梯队的最高水平。上海银行和江阴银行次之,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增幅均达到48.6个百分点。闷声加码零售不少此前主要着力于中大型公司金融业务、政府平台业务的商业银行,均在主动和被动加强零售业务投放,真正加快个人业务的转型。尤其是今年。上海银行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定位为零售战略特色业务,狠抓零售价值贡献。截至三季度末,该行零售客户综合资产(AUM)达到4931.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5%。该行加码零售贷款投放的力度令人咋舌,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含信用卡)2507.33亿元,较上年末整整增长了44.86%。渠道构筑方面,该行尤其重视互联网渠道获客,截至三季度末线上个人客户数达到1740.8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5.31%;同步实现互联网理财销售额227.67亿元,同比增长74.57%。交行同样也在今年前三季度对零售信贷投放明显倾斜。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该行前三季度个人贷款增量在前三季度全行贷款增量中占比高达72%;零售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也高于33%。拆分结构来看,该行主要增加了对信用卡贷款、按揭贷款的投放。9月末,该行信用卡在册卡量已突破7000万张,年内累计消费额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40%,位列行业第二。常熟银行着力将零售板块做成自己的“名片级”业务:截至9月末,常熟银行个人贷款余额452.16亿元,在总贷款占比49.22%,较年初提高1.46%;而今年新增的个人贷款80.52亿元,占了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的57.30%。也就是说,如果从零售贷款的比重来看,常熟银行绝大概率将继续处于农商梯队的最高。这是从2017年上半年就 延续至今的趋势,彼时常熟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已经高到了45%。记者从常熟银行内部了解到,该行秉持“下沉式“打法,配置千名客户经理深耕区域零售(尤其是小微)。零售贷款中重头小微资产收益率8.9%,较贷款平均高出2.05个百分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