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是不是高句麗」之爭,中朝互換場地了沒有?

中國人一直習慣將朝鮮族人稱為高麗,同時又曾將它與中國歷史書中所說的高句麗嚴格區分開來,在我們的定義中,高句麗是起源於中國境內(近吉林)的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後來進入朝鮮半島發展,而高麗是今朝鮮半島上的檀君王儉建立的。古代的北方少數民族本來就經常混戰交錯,你方唱罷我登場,還沒像現在這樣區分出嚴格的國境線來,況且在韓國的歷史課本中,所謂的檀君朝鮮,建立於公元前2333年,版圖覆蓋今中國北方大部分領土,落下個高句麗在中國境內,至少在他們的觀念中也是不成問題的。

“高麗是不是高句麗”之爭,中朝互換場地了沒有?

中韓之間的很多歷史之爭,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高句麗到底是不是高麗?我們現在的答案也都很“開放式”了,只說中國、韓朝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的原始民族,不石錘哪個是正確答案。在滿清之前,漢文化對東北地區的影響程度有多大?是不是以前整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包括朝鮮半島上的人)融合性都比跟關裡漢人要更大,彼此生活習俗甚至血緣都更近。鮮卑、契丹、高句麗、金人、滿人都在東北和中原附近牛過,特別是滿清都牛到入主中原統治漢人去了,而曾經不可一世的鮮卑、契丹、消融於其他民族之中了,為什麼只有高麗人的朝鮮作為一個國家一直倖存了下來?

“高麗是不是高句麗”之爭,中朝互換場地了沒有?

中國給出的答案有很多種,比較冠冕堂皇的是不值得把高麗拿下,窮山惡水、交通不便。但也沒耽誤去打過很多次,而且有時戰績還不甚理想,連盛唐李世民都折在高麗這。高麗人也挺神奇的,如果太厲害像滿清那樣入主中原,那他們現在應該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了。如果太慫那麼也早應該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了,臺灣海南島那種隔海的地方都被納入版圖了,偏居一隅又接壤的朝鮮沒道理還是一個國家。其實主要是他們能做到在該硬的時候硬,強敵上門就死扛,對方攻不下一發愁,他們馬上又來軟的,不擴大戰局,避免刺激對方,並馬上放低姿態,遣使入貢謝罪。本來也不是塊肥肉,還這麼棘手,最後來敵們拿點好處也就算了。

“高麗是不是高句麗”之爭,中朝互換場地了沒有?

中國的一些史料曾記載,漢唐時期中國跟高麗打仗,曾經把三分之二的高麗人都遷居到內地,高麗人太好戰反覆無常讓他們留在自己地盤總是要起兵鬧事,把他們遷到內地是想讓他們消融在漢族的汪洋大海里吧。而中國的一些軍人集團,一旦受到中央排斥,就愛帶著自己兵馬跑到朝鮮去,把朝鮮當地一些首領殺死,佔地為王,想統治當地民眾就要做出跟人家像同類的樣子,慢慢地或自願或潛移默化地被當地人同化了。。。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真正的大部分高麗朝鮮人其實已經被消融到漢族人中間了,據說:河南、湖北、江蘇最多。而後來的相當一部分朝鮮人其實都是今中國境內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跑去的——大家互換場地了。

“高麗是不是高句麗”之爭,中朝互換場地了沒有?

外族來統治本土民族在全世界範圍內也不鮮見,印度的高種姓就是來自高加索的雅利安人,一直到現在還壓在印度土著頭上。沙皇俄國及之前羅斯的貴族階層也都來自外幫,但讓高麗民族承認被中國“安插”的“箕子朝鮮”就很難,商王朝遺民東渡朝鮮立國的故事並不為現在的韓朝兩國承認,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從天而降,曾經打到過中國,而不是來自中國,而且還懟中國“把侵略者當成自己祖先是中國人的愛好,”他們不喜歡,可能大國跟小國的“心胸”就區別於,我大來者皆入我坑那就是我的,而小國就會覺得我就這麼點地方,不能留任何異己成分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