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苏德:区块链落地场景不明确 要给予试错成本(附资料全文)

文丨互链脉搏

互链脉搏按:“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已结束有半月,多家媒体均对会议进行了详细报道。会上,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办公室主任卿苏德博士曾以《可信区块链评测结果通报》为题做精彩演讲。互链脉搏为进一步解读这份测评报告,对卿苏德博士进行了专访。

卿苏德博士,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主管、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办公室主任、工业互联网联盟工业区块链特设组主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18年)》、《全球区块链应用十大趋势》等报告的牵头负责人。

此次可信区块链测评,共测评了20家单位,展现了国内区块链的最新发展动态。

(文末可获取此次测评完整报告)


卿苏德:区块链落地场景不明确 要给予试错成本(附资料全文)

互链脉搏:可信区块链计划制定的区块链系列标准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卿苏德: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制定的区块链系列标准,是出于一个供需双方对接,提高技术供应方可信度,保护技术需求方利益的考虑。

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技术供需方有明显的信息壁垒。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导致技术供应方的提供的技术,未必是技术需求方所想。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供需双方的桥梁,汇聚了大量厂商,编制可信区块链系列标准,希望能规范区块链技术发展,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互链脉搏:此标准是按照怎么样的标准类型进行设计?

卿苏德:此标准是按照团体标准的类型去设计的。如此设计的原因有两个:

1.区块链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团体标准相对比较灵活,比较适合这种快速迭代的技术模式。

2.区块链落地场景不明确,需要给予试错成本。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我们是从团体标准入手进行标准制定,同时注意标准的输出。

互链脉搏:首次评测的项目中,22家未通过,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未通过的原因,使随后参评的项目吸取经验教训。

卿苏德:第一轮测评中,前期共42家单位报名,最终20家单位通过并获得证书。未通过的原因主要是形式审查不合格或自我评估后自动退出。我们的测评相对要求比较高,测试排期也比较紧张。

互链脉搏:测试结果的具体排名,目前是否可以对外公布?

卿苏德: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我们的测试结果是没有排名的,通过的项目数量的多少不代表测试得分。一个区块链产品覆盖的功能项多,只能说明该产品能适应的业务可能更广,并不是代表该产品一定优于其他产品。

互链脉搏:为什么性能测试只有7家参与?

卿苏德:我们本次性能测试,是全球首次针对商用区块链系统进行的统一硬件环境,统一测试工具的性能测试,为了保证统一的硬件环境,进行了机房排期,因此首批只完成了7家单位的测试,已经耗时一个月有余。

互链脉搏:测试过程中,发现哪些共性问题,值得各区块链项目借鉴?

卿苏德:测试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有如下几点:

1.智能合约的编写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智能合约的体量大小不一,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缺乏管理。

2.混合共识、分层共识更适应业务要求。

3.密码算法性能有待提升,我们在官微的评测解读中已经给了优化建议。

4.隐私保护方面有待加强,我们同样在官微的评测解读中给出了建议。

互链脉搏:如何报名参与可信区块链的测试?

卿苏德:参与可信区块链测试需要报名,准备材料审查通过即可,具体时间请关注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的官网和官微,届时会有通知。




微信关注ID:HiveEcon,回复「通报」,领取完整资料

附《可信区块链测试情况通报》部分资料截图:


卿苏德:区块链落地场景不明确 要给予试错成本(附资料全文)


卿苏德:区块链落地场景不明确 要给予试错成本(附资料全文)


完整报告,进入公号回复「通报」即可领取

​本文由互链脉搏首发,原文地址: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56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