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共體調查︱餘姚:中醫技術「花開」基層

2018-10-30 06: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寧

医共体调查︱余姚:中医技术“花开”基层

從河姆渡鎮到餘姚市,只有不到25公里的距離。但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讓這裡的老百姓“犯難”:相比餘姚市的醫院,這裡到其他城市的大醫院更為便利。過去幾年,生了病上外地,已經成為這裡人們的習慣。

近半年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餘姚基層百姓的就醫習慣有了一些新變化。

医共体调查︱余姚:中医技术“花开”基层

走進河姆渡鎮衛生院,跟隨者藥香撲鼻,記者走進了一幢古樸的三層小樓。在這座承擔著中醫館功能的門診樓內,一張輪轉專家坐診表前圍滿患者。今年初,作為全省首批醫共體改革試點之一,餘姚市中醫醫院分別與5家鄉鎮衛生院組建醫療集團,一位位專家往返城鄉之間,成為醫共體改革紅利的“輸送者”。

在河姆渡鎮衛生院,今天坐診的是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孫益。骨科診室內,49歲的陝西工人胡云龍正在配置肩周炎的藥物,他一早從工廠到衛生院,完成候診、看診、配藥等環節,整個過程不到一小時。“我是孫醫生的老病人,現在不用再上餘姚找他了。”

在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的河姆渡鎮,像胡云龍這樣的“新餘姚人”成為醫共體改革的獲益者。“經過市中醫醫院的醫生的努力,基層的醫療處置能力正在加強,突發傷、應急傷病人也能夠留在基層。”衛生院副院長許巧琳告訴記者。

中醫要走基層化的道路,人才難題怎麼破?現在,每天的專家門診,也成為基層醫生們的課堂。

衛生院主任中醫師胡樹清是每週定期出現的“學生”,1992年就到衛生院工作的他感觸頗深:90年代,這裡只有2名中醫師,信任中醫的基層百姓不得不走出河姆渡鎮,到外地就醫。“現在好了,通過學習,我們將有更好的技術服務百姓。”

医共体调查︱余姚:中医技术“花开”基层

上下兩級醫生的付出,讓餘姚基層面貌一新。在餘姚市三七市鎮衛生院,一間標準化配置的手術室內,市中醫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黃傑正在給患者做“小針刀”手術,他認真地操作著局麻、消毒、出針等每個環節,手法熟練、技術精湛。“過去,基層沒有場地和設備,小針刀手術很難開展。”

得益於醫共體改革的便利,今年初,在餘姚市中醫院、三七市鎮衛生院、三七市鎮政府的努力下,一家三方共建手術室在鎮衛生院投入建設,並與4月正式運營,目前,這裡已經能夠開展Ⅰ、Ⅱ類日間手術,當地百姓不再為了手術四處奔波。

“‘簡、便、廉、驗’的中醫應該服務更多百姓,醫共體改革突破了人才、技術的瓶頸,通過中醫藥下沉、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護理進基層,讓基層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中醫的魅力,從而增強他們的就醫獲得感。”餘姚市中醫醫院院長桑建列告訴記者。

據統計,截至9月份,餘姚市中醫醫院醫共體共5家基層分院共上轉病人860人次,下轉病人476人次,會診100餘次。2018年牽頭單位門急診人次同比增加1.05%,各分院平均同比增加14.75%。牽頭單位Ⅰ、Ⅱ類手術人次同比下降0.14%,Ⅲ、Ⅳ類手術人次同比上升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