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微波爐復熱式的料理包外賣被媒體狂批?

“你點的外賣是10天前炒的剩菜?”

“外賣菜餚包有毒?”……

媒體起得各種驚悚的標題,也引發了食客對料理包外賣的吐槽不滿,“花了錢沒有買到現做的餐食,反而買的是經微波爐復熱的外賣”。

而餐飲業內人士,對微波爐復熱式的料理包技術的態度也是有贊成、有反對的,料理包的發展前景需要靠市場驗證,但,從現階段來看,它能在餐飲業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1

某些社會媒體對料理包欠缺瞭解,造成消費者的誤解

1、某些媒體起的“外賣菜餚包是10天前的剩菜”的言論,讓消費者恐慌

此次料理包刷屏事件中,不少媒體都以“你點的外賣可能是10天前炒的”為標題。

在自帶熱度的食品安全話題下,這個標題自然能吸引網友的注意,網友很容易把料理包和過往的外賣黑作坊等聯繫起來。

因此,又掀起一番食品安全的恐慌潮。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2、“非現炒”讓消費者感覺被騙

在此次事件中,媒體和網友都把火力對準了“外賣餐食不是現場炒出來的”這一點上。

這屬於業內人士心知肚明、但消費者被矇在鼓裡,因此才會出現“業內人士覺得稀疏平常,而網上卻炸開了鍋”的反應。

也就是說,消費者覺得被騙了,在一般消費者的想象中,自己訂的餐是經由廚師小哥現場翻炒,最終以熱氣騰騰的形式被外賣小哥送到手上的,卻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唸的外賣是簡單加熱就完成了的,這讓他們惱火,一些消費者明確表示“難以接受”。

3、因對料理包沒有太多認知,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存疑問

即便,在料理包刷屏期間,有一些媒體站出來“闢謠”,為料理包正名,也無法一時半會兒讓消費者接受。

在人們的認知中,食品就意味著添加劑,添加劑就意味著不健康,而他們對料理包技術也沒有太多瞭解,這就使得“料理包不健康”這種理念大有市場。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4、一些消費者覺得划不來,“買料理包加熱,我自己也能做”

有些媒體報道,料理包進價很便宜,賣得卻很貴,這讓很多消費者覺得很虧,“買料理包加熱,我自己也能做,為什麼還要專門點外賣?”

但其實,餐飲的經營成本並不能這麼算,再加上,很多餐企還會對料理包進行再次的配搭,這也需要投入和成本。

2

料理包相關的產業或將受影響!

其實,料理包屬於食品技術的一種,現在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美味度;只是,在消費者的認知裡,和現做的餐食相比,料理包的營養和美味自然不夠。

而料理包從最初田間的食材到顧客的餐桌,是有一個產業鏈的,一旦消費者開始排斥“料理包”,或者有意識地區分“現做餐食”與料理包,料理包的市場就沒那麼好了,小到餐飲店大到工廠,料理包相關的產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

3

從被淘汰到自成市場,料理包在發展

1、第一批料理包式外賣店已經被淘汰了

其實,2-3年前,外賣行業就流行了一輪料理包模式。

當時的外賣處於野蠻生長期,各大外賣平臺忙於搶商戶、發補貼,商家忙於引流、打折,都無暇顧及產品,料理包橫行,但此時的技術還未達標,終於因為品控沒有達到,那些沒有辦法品控的外賣店都被淘汰了。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2、料理包自成市場

市場是有自淨功能的,沒有辦法品控的料理包死了,但技術尚可的料理包留了下來。

其實,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料理包滿足了那部分吃飯想快、又想便宜的顧客的需求,因此,在餐飲行業佔據一定的市場。

在這種剛需之下,料理包產業也自然有存在的必要。

3、現場炒製成快餐新方向

伴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鮮食、明廚亮灶被提及地越來越多,口感欠佳的料理包,自然也難以俘獲廣大消費者的心。

而且,現在有一個趨勢,一些堅持“現場炒制”的快餐店越來越受歡迎,中國人吃飯講究煙火味,現場炒制的烹飪方式是根植在中國人的血液和文化習慣裡的。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4、現炒是鎖鮮的重要法寶,料理包模式也要在門店留最後一道工序

像麥肯這種同樣堅持料理包模式的餐企,為什麼就能被消費端接受?

麥肯的後廚總是忙碌的狀態,而他們的忙碌絕不止於加熱,而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炸薯條等動作。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甭管是煎炸,還是蒸煮,它能鎖住餐食的營養和美味,當消費者的味蕾初初接觸漢堡、薯條等時,也自然能感知到;而純用微波爐加熱,就自然會把美味犧牲掉。

即便方便食品的始祖——方便麵,最後一道工序都還要用開水泡開。

效率與美味很難兼得,但美味終究是餐飲的靈魂,再加上中國人對現場炒制餐食的熱愛,料理包模式要想更好存活,恐怕最好還是要堅持在門店保留最後一道工序。

4

料理包是中餐發展的必然產物?

1、在標準化、去廚師化的大環境下,料理包應運而生

以蓋澆飯為例,一份料理包的進價在5-7元左右,魚香肉絲、梅乾菜扣肉、紅燒牛腩等常見的爆款產品應有盡有,而且3-5分鐘就能出餐。

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加速,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對效率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要快、要便宜還要美味。

而,對餐飲行業來說,“三高一低”愈演愈烈,外賣誕生以後,要求更高了,比如,要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出品,還要具備應對訂單暴漲的能力。

因此,在這種“中餐標準化、去廚師化、降人工成本”的大環境下,成本低、出品快且穩定的料理包應運而生。

2、美國日本都經歷了標準化的過程

要知道,料理包是中餐標準化的一種形式,美國餐飲產業70%實現了標準化,日本則達到了90%。

按照“日本餐飲的今天,就是25年後的中國餐飲”的理論來說,料理包模式也是中國餐飲發展的一個必經的過程。

麥當勞、肯德基也是料理包模式的擁躉者,只有漢堡片、炸雞都提前做成了半成品形態,才能快速滿足源源不斷的顧客需求。

中餐連鎖要發展也是如此,在直營店、加盟店快速攻城略地的當下,料理包必然是其中的重要法寶,海底撈等連鎖企業能做到所有門店一個口味,也是因為早早就把配料的比例給提前“料理”好了。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3、料理包可能比“餐食”更安全

目前市面上的料理包技術,主要有冰凍和常溫2種。

冰凍的原理,和超市裡的速凍餃子類似,屬於熱加工後速凍處理、冷鏈運輸,製作成本較低、口味還原度高,保質期很長,但由於運輸時需保持-18℃冷鏈運輸,所以運輸成本較高。

常溫,採用的是“高溫高壓殺菌+真空鋁箔包裝”技術,能實現更好的品控,製作成本比冰凍技術高,但運輸和儲藏成本較低,保質期一般為半年。

其實,料理包更接近“食品”,而非“餐食”,餐飲店現場製作餐食,環節複雜、隱患偏多,在某種程度來說,食品的安全衛生更容易得到把控。

料理包也是如此,整套流程的製作、保存、復熱等環節都達標了,質量也就得到了保證。

被批賣“剩菜”,料理包式外賣會不會被淘汰?

職業餐飲網小結:

微波爐復熱式的料理包技術,作為餐飲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它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今後的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所以,沒有必要抓住“現場炒制”不放。

但,中國的餐飲業在不斷髮展,更美味更健康的追求也不會變,料理包想要存活,最好還是在門店保持最後一道工序,由此,才能保證味道。

因為,倘若所有的產品都是微波爐復熱式的料理包,那麼該餐企在市場上也將毫無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