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外卖业务或要拖垮便利蜂

近日,便利蜂APP及小程序首页出现“便利蜂外卖”入口,线下门店也打出“便利蜂外卖来了”的广告。便利店推出外卖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7-11、全家、全时都已在美团、饿了么和京东到家等平台推出外卖服务,在线上售卖鲜食、日常生活用品、小零食等商品。不同的是,便利蜂选择搭建自己的电商矩阵、自建配送团队,自营外卖服务。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外卖业务或要拖垮便利蜂

如今的市场背景,及时配送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单,之后日用百货、生鲜甚至服饰类的产品立马送货到家。消费者也越来越享受这种及时配送带来的便利,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在这种情况下,便利蜂选择推出外卖服务是顺应市场潮流的一种表现。

但是便利蜂选择自建配送团队,自营外卖服务,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便利蜂的APP和小程序的用户数量有限,平台流量不够大,再加上便利蜂的外卖服务起送价较低,客单价不够高,这让便利蜂的盈利很成问题。总之一句话,便利蜂这么少的客流量不足以支撑这么重的模式。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外卖业务或要拖垮便利蜂

另外,像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这样的外卖平台,接入的商家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也比较多,一个平台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而且消费者还可以在同类型商家之间进行比价,选择最合适的商家进行消费。而便利蜂推出的自营外卖服务,只有自营的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有限。相比之下,消费者会选择便利蜂还是其他平台,结果显而易见。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外卖业务或要拖垮便利蜂

不仅如此,便利蜂为了增强外卖业务的竞争力,便利蜂还效仿盒马、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主打水果、蔬菜、蛋肉、海鲜等大量生鲜类商品的外卖配送服务。但是,在消费者的认知里便利蜂就是一个便利店品牌,如何与盒马、每日优鲜等已经占领用户心智的生鲜电商品牌竞争?

此外,生鲜业务的供应链是一个全行业难题,提供冷链物流需要更高的投入、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生鲜物流对时效性的要求远高于一般的品类,这意味着便利蜂外卖需要更密集的铺设网点,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大量资金。而盒马有自于能拿到阿里的持续投资,京东7fresh则仰仗自家投入超过11年的自营物流体系,怎么样看便利蜂的优势都不大。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外卖业务或要拖垮便利蜂

总的来看,对于便利蜂而言,自营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便利蜂并选择了孤军奋战,不让其他平台插手自己的业务,无论是无人货架、智能货柜,还是共享单车、生鲜业务,便利蜂什么都想做,却哪一项都不太突出。便利蜂想要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本地生活服务化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注定不好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