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外賣業務或要拖垮便利蜂

近日,便利蜂APP及小程序首頁出現“便利蜂外賣”入口,線下門店也打出“便利蜂外賣來了”的廣告。便利店推出外賣服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7-11、全家、全時都已在美團、餓了麼和京東到家等平臺推出外賣服務,在線上售賣鮮食、日常生活用品、小零食等商品。不同的是,便利蜂選擇搭建自己的電商矩陣、自建配送團隊,自營外賣服務。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外賣業務或要拖垮便利蜂

如今的市場背景,及時配送服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消費者可以在線下單,之後日用百貨、生鮮甚至服飾類的產品立馬送貨到家。消費者也越來越享受這種及時配送帶來的便利,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在這種情況下,便利蜂選擇推出外賣服務是順應市場潮流的一種表現。

但是便利蜂選擇自建配送團隊,自營外賣服務,這樣做有很大的侷限性。便利蜂的APP和小程序的用戶數量有限,平臺流量不夠大,再加上便利蜂的外賣服務起送價較低,客單價不夠高,這讓便利蜂的盈利很成問題。總之一句話,便利蜂這麼少的客流量不足以支撐這麼重的模式。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外賣業務或要拖垮便利蜂

另外,像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這樣的外賣平臺,接入的商家眾多,消費者的選擇也比較多,一個平臺就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而且消費者還可以在同類型商家之間進行比價,選擇最合適的商家進行消費。而便利蜂推出的自營外賣服務,只有自營的商品,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商品有限。相比之下,消費者會選擇便利蜂還是其他平臺,結果顯而易見。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外賣業務或要拖垮便利蜂

不僅如此,便利蜂為了增強外賣業務的競爭力,便利蜂還效仿盒馬、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主打水果、蔬菜、蛋肉、海鮮等大量生鮮類商品的外賣配送服務。但是,在消費者的認知裡便利蜂就是一個便利店品牌,如何與盒馬、每日優鮮等已經佔領用戶心智的生鮮電商品牌競爭?

此外,生鮮業務的供應鏈是一個全行業難題,提供冷鏈物流需要更高的投入、具備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時,生鮮物流對時效性的要求遠高於一般的品類,這意味著便利蜂外賣需要更密集的鋪設網點,這些都需要持續的投入大量資金。而盒馬有自於能拿到阿里的持續投資,京東7fresh則仰仗自家投入超過11年的自營物流體系,怎麼樣看便利蜂的優勢都不大。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外賣業務或要拖垮便利蜂

總的來看,對於便利蜂而言,自營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是便利蜂並選擇了孤軍奮戰,不讓其他平臺插手自己的業務,無論是無人貨架、智能貨櫃,還是共享單車、生鮮業務,便利蜂什麼都想做,卻哪一項都不太突出。便利蜂想要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本地生活服務化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這條路註定不好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