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转山》是一部老电影了,根据谢旺霖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真人真事为蓝本。 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 的高原之路。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转山》中不仅仅有很多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很多人文文化。骑行者在骑行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差点掉下悬崖、八宿遭遇藏獒袭击、食物中毒等等,他依然以其顽强的毅力坚持骑行到了拉萨。

片中的壮阔美景让很多人垂涎,也会引发很多人想重走《转山》路。其实一路的艰辛是很让人生畏的。片中看着只是主角在不断的骑行,我们很难想象在海拔4、5000米的高原骑行是什么感觉,高原空气含氧量很低,走路爬山都会觉得很喘,更何况是骑车。

“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就是朝圣者围着大山不断的行走和磕长头。

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转神山(冈仁波齐)1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转10圈,可以免受下地狱之苦;转100圈,即可今世成佛升天;信徒们之所以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而转山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也会被认为是一种造化。

电影《转山》表现给大家的是骑行而不是转山,但是却有着转山一样的虔诚、一样的信仰、一样的执着。

转山,并不是真正的转神山,而是转你心中那座大山。

以前有很多看到很多骑行者组织骑行川藏线也看过很多骑行回来写的日志。当时也只是看看,当自己经历过川藏线之后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以及感叹他们的毅力和体力。

川藏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沿川藏公路进藏,进藏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二郎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

我们走川藏线时沿途遇到很多骑行者和朝圣者,特别是在翻越大山的时候,我能看到骑行者吃力骑行时脸上扭曲的表情,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无比强大的内心,我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会向拉队的最后一位队员加油,我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支柱。

现在川藏公路新都桥到八宿一段都在修路,路况很差,如果是遇到晴天,一路都是风沙,汽车疾驰而过带来的风沙几乎让你完全看不见路,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路上,都不敢开车窗。如果是遇到雨天,一路都是泥浆,而且湿滑。我们在理塘遇到几个骑行者,他告诉我们他骑行时戴了两个口罩,但还是满嘴是沙。

危险的盘山公路,骑行者一刻都不能放松,稍有放松就有坠崖的危险,还要注意山上随时有可能落下的碎石,骑行在雪山还要注意是否有暗冰。

一路艰难的路况也会阻挠一些骑行者的意志,他们在无法继续下去时会选择租车前行或弃车前行。

有真的勇士,无法骑行时,推车前行,或者是扛车前行,他们不断的委婉拒绝路人提供的帮助,凭借他们坚强的意志不断的前行。

骑车去拉萨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要真正的实现这个梦想不仅仅要再前期锻炼好自己的体力,更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支撑自己前行,就如同朝圣路上朝圣者那颗朝圣的心。

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公路就在山间婉转。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如同天路一般。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Z”字形的山路。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峭壁上凿出的路,稍纵不注意就会坠下山崖。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翻越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的路。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著名的业拉山108拐,曲折蜿蜒的爬山公路不仅打通了横隔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天堑,更为路人留下了壮丽的风景。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翻越海拔5013的米拉山,山上全是茫茫白雪,而公路就在这茫茫的白雪之间,汽车行驶在山间如同蚂蚁一般。

骑车去转山-带你领略不一样的381川藏线

对于每一位成功骑行到拉萨的骑行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向每一位骑行318国道的骑行者致敬,你们都是真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