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與恐懼:P2P投資者的晉級之路

P2P投資中,有時人性往往比方法和策略更重要。華爾街有句經典名言:“市場是由兩種力量驅動:貪婪和恐懼。”P2P投資裡面的所謂擠兌潮、站崗潮正是由於市場的本性和投資者人性中的貪婪共同作用而導致。

貪婪與恐懼,投資者如何把握

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常常無奈於自己的非理性,或多或少受到情感的影響。在信息並不完全對稱的金融投資市場中,我們發現當市場中出現群體性狂熱時,每個參與者,無論是更為理性的機構,還是更容易受情緒左右的個人,都容易被他人行為所影響,進而忽視自己的客觀因素,而模仿他人行動的決策行為。這種現象被稱為“羊群效應”。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貪婪之心,特別是對金錢的渴求,大部分人都會帶點貪婪本性,都想得到超出自己需求的財富。

剛剛入市的投資新手,緊盯的往往是獲利,而且以利益最大化、無限大為目標,永無止境、永不知足,這就是貪婪。

慾望的驅使,會使人忘掉風險。跟著感覺走,跟著朋友走,跟著親屬走,跟著大v走,走到懸崖邊上也不自知,等到怦然雷響,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此外,一些自恃高手、老手的投資人,喜歡憑經驗行事。經驗是投資P2P的珍貴資源,但是千萬不能被高息所迷惑,冒險嘗試。“善遊者溺,善騎者墜,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最後,平臺出事之後,投資者會問:是騙子太可恨,還是我們太貪婪。歸根到底,投資是有風險的,風險意味著不確定性,多大的收益就有多大的風險,投資者如果因為貪婪而忘了風險,投資最終可能血本無歸。

再一個就是恐懼,投資活動中的恐懼主要是擔心丟失贏利機會。同時,群體恐懼,還會帶來擠兌風潮,導致無法控制的流動性風險,本來無心騙人的平臺可能會因為擠兌造成失血,形成無法挽回的清盤悲劇。

今年六月以來,P2P行業在國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盪。恐懼雖然不是這次巨震的誘因,但卻是重要的推手。

不少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陷入恐慌,甚至選擇離開。不過與眾多投資者陷入恐慌,並選擇離開不同的是,專業的投資人士在大量投資3年期產品,從而在行業降息大趨勢來臨之前就提早鎖定收益。“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巴菲特的這句名言早已為人熟知,寥寥數語卻暗含深刻的投資哲學,當前的網貸投資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

投資者風險教育很關鍵

在這個全民“財智初開”的時代,很多人的投資意識還很薄弱,更不用說風險意識、投資水平等“高階”技能了。關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平臺方,有關重視P2P投資風險、加強投資者教育的言論和動作其實一直在不斷推動。但很多投資者還是把風險忽視,仍然被各種利好消息所“俘獲”,對“澆冷水”般的投資教育和風險提示缺乏足夠的重視。

那麼,我們所謂的投資者教育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關鍵在於,怎樣分散?對於P2P投資來說,最核心的並不是分散投了多少家平臺,而是在於底層資產類型分散配置,選擇多元化類型的底層資產標的,並仔細查看資產的信息披露情況,在資產信披透明、資產優質的前提下再分散。

其次,“風險自擔,學懂了再投”。這句建議來自原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份有關P2P投資的發言。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形成專業的知識體系,這是進行P2P投資最基礎的課程。知識點的空白或缺項,一定會帶來投資的困惑和迷惘。具備知識才能培養技巧。投盲、財盲加法盲,只能成為投資市場生長狀態良好的韭菜。

2015年,黃奇帆揭秘金融本質說了三句話,金融的本質一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二是金融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槓桿”、“風險”; 三是金融業就是服務業。這其中,風險控制是一個核心內容。這三句話簡明扼要而又形象生動地道出了金融的使命、內容和定位。這段話的核心對應於P2P投資就兩個字:風險。而它的全部功課就在於把握風險,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去做投資。

推進投資者教育與建設同行

從平臺的角度而言,有責任的平臺應當開展投資者教育,提前告知投資人,明確風險是什麼,風險可能會發生在什麼環節,發生了風險應當如何處理,讓投資者對風險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另一方面,要營造一個理性的投資環境,光靠一家平臺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可以達到。

作為深耕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從業者,信和大金融以及旗下平臺資產家,始終堅持踏實做事,合規前行,通過不斷提升技術、業務和服務水平,致力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金融服務。首先,在保護投資者權益方面,信和大金融積極響應防止逃廢債的相關規定,第一時間按照監管要求上報老賴名單,協助建立逃廢債機制。

其次,在合格投資者建設上,信和大金融從幾個方面著手推動,(1)在投資前,以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投資者做風險評估;(2)在原有的投資人審核機制基礎上,近期升級了投資人風險測評機制;(3)對照投資人風險測評結果,對客戶風險承擔能力進行分級。

與此同時,信和大金融早已開始和保險公司溝通合作事宜,希望在不久之後上線P2P平臺保證保險類服務,繼續努力降低平臺用戶風險,保護投資人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