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吃饭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读书与吃饭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老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活世上,离不了吃饭。可以一顿不吃,一天不吃,但不能总也不吃,总也不吃饭的人要不还没出生,要不已经死掉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吃饭指的是正常的饮食,有些人可以靠不吃主食也能活着,但没人能靠什么都不吃活着。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这话说的没错,但反过来说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书籍就有问题了。有很多人在谈到读书时总爱把读书与吃饭做对比,我认为这样是不妥当的。吃饭是人类活着的必需活动,不吃饭就会死掉,但是不读书照样能活得好好的。

当然,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肯定是不同的,但这种不同只是精神层面的深度与广度,并不会像吃饭与不吃饭那样的生与死的区别。就像一个读书人与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他们同样因为吃饭而延续生命,同样有喜怒哀乐,但是内心的世界却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我们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只是在某种标准下会呈现出的高低对错。

说到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觉得更准确的说书籍是人类的某一种精神食粮。毕竟那些音频,影像等艺术作品对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样说来,读书就可以与吃饭有一些类比的地方了。一个人如果来自我国南方,那他的主食很可能就是米饭。恰巧这个人又把读书当成是自己最大的精神需求,那书籍对他来说就是米饭,是精神的主食。那么,如果一天不吃饭会饿得慌的话,一天不读书也会心里发慌。

我国古代有很多有思想的书籍传至现代,甚至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这时,有人就说了,物质越贫乏,精神越富足。就好像在说,越吃不上饭,越容易思考。我对这种观点是存有疑惑的。虽然我承认传至今世的经典古籍是很有启发价值的,但我不相信这些书是一个没吃饱饭的人写出来的。说白了,我不相信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读书与吃饭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说到吃不饱饭,我想一些年岁比较大的人是有过体会的,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并不遥远,这也使得我们还有据可寻。我常听说那时人们为了吃一口饭糊口而费劲心思,饭都没有,书也更加缺乏。也许更多的人也并不觉得书在那个时代是有用的,毕竟生存重要,精神空虚点就空虚点吧。

今天很少有人再吃不饱饭,这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不仅吃的饱,还要换着吃,挑着吃,随时随地吃。书籍也是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图书充斥着图书馆的书架,网络的书单,甚至很多人都拥有了个人的书房。这么多的食物,必然有很多人的劳作,这么多的书籍,也必然有很多人的思考。这样看来吃饱了饭果然有助于思考。

如果今天还有人拿读书比作吃饭我是坚决不能苟同的,吃饭就是吃饭,是用来活命的。读书只是精神需求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它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辅食,甚至可以作为一杯下午茶,但千万不要指着读书就能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就像你永远不会因为看一场电影就能活得更好一样。读书就是读书,开心就好。

读书与吃饭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