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恩”的人越来越少?是谁在滥用“感恩的心”?

关注黑木,一起读书

1.感恩是不是需要回报?

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一谈到“感恩”两个字就会面漏不屑,甚至嗤之以鼻,似乎“感恩”这件事已经相当令人反感。

本来“感恩”这两个字是很温暖很正能量的,我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在“感恩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为何还是不能尽如人意?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我们一直在让人们心存感恩,但感恩就是感恩,不是回报,很多人在这个概念上犯了错误,以至于使本来感恩的人变得不那么感恩了。

比如说,一个人捡到了别人丢的东西并把东西还给失主,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期望丢东西的人一定要回报你点什么表示感谢这就错了,他可能只是说了声谢谢,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感恩,你也不能说他没给你回报就认定他不是感恩的人。

为什么“感恩”的人越来越少?是谁在滥用“感恩的心”?

2.你凭什么用“感恩”挟持别人?

如果说我们以有没有得到回报作为判断别人是否感恩是错的,那么,以“感恩”来挟持别人就是错上加错。

什么是以“感恩”来挟持?说白了就是你不仅要回报我,还要听我使唤。这种情况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孩子被父母强迫着去上各种培训班,即便孩子对有些课程根本不喜欢也无济于事,说孩子好好上课就会被说成懂事孝顺,如果有反抗就会说成不懂事,不感恩,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都白花了,这真是让人学也不是,不学也不是,毫无自由可言。

辞职是再正常不过的职场行为,干的不开心,工作上升空间小,工资不合心意,回家继承遗产,世界太大想去看看,这没什么不对吧?为啥有些领导要说离开的员工不懂感恩,是公司培养了你,公司给了你平台,公司支付你工资养家,你这样一走了之岂不是太没“感恩之心”?

看看,我们就是这样被“感恩的心”所挟持着,追逐兴趣会被说成不感恩,追逐梦想会被说成不感恩,追求自由会被说成不感恩,这样的“感恩”我们要它何用?

为什么“感恩”的人越来越少?是谁在滥用“感恩的心”?

3.究竟是“为你感恩”还是“为我感恩”?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感恩?有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关于为何感恩,我更青睐后一句。

如果别人给你一块钱帮助你非要用一万块钱还这个人情也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一万块钱去还人情,假设有人拿这两种人来做对比,后一种人就明显吃亏,非常容易被认定不够感恩。如果喝点水只需要感激一下挖井的人就容易多了,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做到。

说到“为你感恩”,其实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为要去回报。那“为我感恩”自然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是内心的感激。

我们不能说哪种感恩更高尚,哪种感恩更低级。感恩本来就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你不能用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就像你不能说丢东西的人比喝到水的人更感恩,孝顺的孩子比尽职的员工更感恩。到底感不感恩,有多感恩,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了解,更无权评说。

为什么“感恩”的人越来越少?是谁在滥用“感恩的心”?

感恩其实是一种道德,更是私德,应该是个人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大可不必整天挂在嘴边教育人,也绝不可拿来挟持人。

最后引用胡适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胡适先生说: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 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