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們的學業成績總是有很大的差距,這也讓無數家長頭疼。一個班級裡,有第1名那麼就有第30名。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那就是——學習習慣!

說句實在話,現在的班級,少則二三十名、多則六七十名學生,老師不可能全都關照到。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也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教育中。

其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息息相關:孩子在家裡養成的壞習慣,如果帶到學校來,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據調查得出,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

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1、上課坐不住、注意力開小差

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每個班上都會有這樣一個孩子,喜歡在課堂上自言自語,而且和學習內容毫無關係,純粹是在“找茬”。這樣不僅會打亂老師的講課思路,還會引起學生鬨鬧,擾亂課堂紀律。

這樣的孩子,不僅自己上課聽不進去老師的講課內容,還容易引起老師的反感。如果老師對孩子有了反感情緒,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深遠的。

(ps:這種上課亂說話的行為也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表現)

對策:

如果孩子長期存在這種行為表現,一定要加以糾正。家長要讓孩子清楚,完整地聽完別人的話再提問,不允許中間亂插話,這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另外,想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參加專業的注意力訓練。

競思注意力訓練,始創於美國內華達州,目前在中國遍佈60多家直營中心,專業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困難閱讀障礙情緒問題作業拖拉厭學阿斯伯格症等問題,幫助孩子提升各項能力!截止目前,已服務中國625603學員,好評率高達98%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還可以免費預約注意力課程)

2、沒有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每個班級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學生,課間休息時不上廁所,直到上課了才打報告,要去方便。課間休息時為什麼不去呢?瘋玩或者忘了。

孩子出現這種表現和行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不知道在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

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都是通過教育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家庭教育。

在孩子幼小時期,如果家長有意識地培養他(她)的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那麼,孩子在學校裡,就很少會出現“上課後才去廁所”這種行為和表現。

對策:

可以在合理分配日常時間的基礎上,給孩子預留1-2小時的時間可以自由活動。

在自由活動內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會感覺到時間的飛速流逝。這不但會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長短的概念,還會使孩子學會珍惜時間。

注意,預留時間不宜過長。

家長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個時間表,如果孩子做事拖拉,在預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就會直接導致後面的玩耍時間無法實現。這樣“嚴重的後果”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提醒他珍惜時間。

3、拒不認錯,總是耍賴皮

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作業或者試卷,老師批改完發下來,只看一下分數就扔到一邊了,至於哪裡錯了,為什麼錯,這些孩子很少關心。當然有些孩子有錯不改是因為自卑,不願意接納自己。

結果,這個錯誤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對策:

監督孩子改錯,是家長的一大責任。

每次考試過後,家長不要只關注分數,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在每次考試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家長可以幫孩子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驗和考試以後,讓孩子將其中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識漏洞。家長要督促孩子經常翻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另外有關部分自卑的孩子則需要家長耐心引導,知道孩子的想法才可以幫到孩子。

4、過度依賴,不願意自己思考

班級排名30左右的孩子,都有這4種壞習慣!(內附解決辦法)

相信還有很多在成長中的孩子,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什麼都不用管,你只要好好唸書就行。”這樣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過度依賴老師或父母。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就是來自父母與長輩的溺愛。事事依賴父母親人的照顧,其實就是喪失自我和獨立人格的一個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習慣了父母親人的照顧和呵護,使孩子不僅不能有效建立自理能力、不能自我管理,還會在心理上形成依賴人格。一旦依賴人格形成,想要克服卻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對策:

首先,應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使家長和孩子共同認識到這種依賴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長的支持。

其次,在家庭內改變孩子。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家長要有耐心,因為孩子剛開始學做事時可能會笨手笨腳,甚至磕磕絆絆;家長要放心讓孩子去做,不怕麻煩,在旁邊給予必要的指導,並及時給予反饋,有進步時要表揚、鼓勵,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從而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

最後,在學校創設環境改變孩子。教師要對這樣的孩子更多地關心,鼓勵其他學生與他們交往,組織各種活動小組讓他們參加,對他們的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使之得以鞏固。教師可對他們進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導,如微笑、關心他人等,使他們學會正常的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