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各位從事對蝦養殖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都採用的是什麼方法來防病呢?今天,我來教大家如何做好生態防病。

一、生態防病原理。

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所謂生態防病就是利用生物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控制對蝦機體所處的水環境,抑制各種病原體的繁殖和傳播,有效地防止各種病害的發生。生物生態學的觀點認為,種間關係是極其複雜的,在特定環境中組成群落的生物,彼此間的關係有各種類型。

一是種間競爭,即兩個生態上較接近的種類具有共同食物、空間或水環境,二者具有拮抗作用,其結果是一個種完全排擠掉另一個種或生態分離,使二者達到平衡;

二是宿生和寄生

三是捕食和被捕食。前兩種關係就是我們所要考慮的生態防病因素。在對蝦育苗過程中,危害幼體的各種病原大部分是通過水環境感染的。因此,我們在育苗的水環境中引人某種對幼體有益或無害的生物,但與病原生物存在著種間競爭;或者是加入某種藥物,對幼體影響不大,而對病原生物殺傷力強,且失效快。通過這些手段來有效地控制育苗池中水體的生態環境,保證對蝦育苗的順利進行。

二、主要防病措施。

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南美白對蝦疾病常常來勢兇猛,其高死亡率令蝦農措手不及。所以預防工作至關重要,從南美白對蝦苗入池開始就不能夠掉以輕心,在生產成本上增加少許投人,避免發病後的藥品的使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讓科學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優勢,才能做到健康養殖、有效養殖、綠色養殖。


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1)必須做到徹底清塘消毒除害。

(2)堅持選購無特定病毒(SPF)南美白對蝦的蝦苗。

(3)因地制宜、科學放苗、合理控制放苗密度。

(4)投餵高效優質的配合飼料,強化營養,提高對蝦抗病力和增強免疫力。

(5)保持良好水質,使用無汙染和不帶病毒的水源。

(6)經常進行水質監測,合理使用水質淨化消毒劑和底質改良劑。

(7)為預防和抑制病毒,蝦苗入池後應投餵優質營養飼料,增強蝦苗免疫力和抗病毒力;在養殖期要適時投餵必需的添加劑藥物,使對蝦健康生長。

(8)在病毒病流行期,採取封閉式養殖,暫時不換水。半封閉式的養殖方式,建立水質測試系統,不符合養殖條件的水決不入池,少換水,水體要經過嚴格消毒後方可使用。

(9)發現對蝦患病,切不可盲目亂用藥物,應請科研人員或專家指導,以免延誤時機。


三、南美白對蝦的生態防病。

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病害已成為制約養殖取得高產、高效的瓶頸問題。

1.育苗中的生態防病。根據生態防病原理,在對蝦育苗中可採取了以下3種生態防病措施。

(1)接種單胞藻。人們普遍接受的在無節幼體Ⅱ期向池內接種單胞藻,並施肥繁殖的方法。它既可以作為幼體的餌料,又能淨化水質,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時與致病的病原生物相互制約,形成平衡的微生態環境,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水環境。

(2)接種光合細菌。光合細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許多生物活性物質,營養豐富,個體小,可作為對蝦幼體的餌料;同時還可控制細菌、真菌等病原生物的繁殖,起到預防病害的作用。因此可向池內接種光合細菌並施肥加以繁殖,使之起到生物拮抗作用。


養蝦重在於防!生態防病有何技巧?!


(3)綜合用藥。目前在對蝦育苗中普遍存在著濫用藥物問題,使幼體出現各種難以診斷的疾病,如幼體不攝食,變態緩慢,成活率下降。同時還使幼體產生耐藥性,嚴重影響了幼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造成難以控制病害的現象。從生態防病原理出發,為了有效地控制水環境中病原生物的數量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需要選擇一些對病原體殺傷力強、失效快的藥物,以減少對幼體的影響。使用這些藥物要結合水環境和對蝦幼體的具體情況,或與其他抗生素相配合。由於這些藥物濃度對單胞藻無殺傷作用,因此,接種單胞藻與施用這些藥物相配合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生態防病措施。

2.成蝦養殖過程中的生態防病。養殖成蝦過程中,其生態防治綜合技術包括下列幾個方面內容。

(1)徹底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汙泥和池塘消毒兩個內容。清塘消毒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幹法清塘,即按每畝魚塘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3~4千克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勻潑灑:另二種方法是帶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畝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或漂白粉12~15千克溶化後全池潑灑。潑灑時要趁熱、連渣帶汁、到邊到位。

(2)注重科學放養。養殖中應放養健壯的種苗,並採取適宜的密度。放養的種苗應體色正常,健壯活潑。所有養殖的蝦苗下池前用食鹽水溶液進行浸體消毒。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水質和餌料狀況、飼養管理技術水平等決定。

(3)合理投餌施肥。投餌過多就會造成水體汙染,有毒物質積累,水環境惡化,使蝦生病。可以通過設置餌料臺,觀察蝦攝食情況,根據剩料多少來調整投餵量。餌料及其原料應新鮮、質優;絕對不能發黴變質。同時,要注意合理施肥。通過適度培肥,使浮游生物處於良好的生長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

(4)適時藥物預防。藥物預防是嚴防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蝦在進池前,最好用浸浴方法殺滅病原再放養。在病害高發季節到來時,定期投餵藥餌或全池潑灑藥物也是有效的預防方法。藥物防治時最好使用內服藥,而外用藥尤其是全池潑灑用藥更應謹慎行事。應準確測量水體,用量到位有效。藥物應在飼料中充分拌勻,以提高藥效。

(5)生態混養。試驗表明,生態混養能有效降低發病率。南美白對蝦與魚類、鑑等以一定比例配比混養與單一的對蝦養殖模式比較,能充分利用生物間的互補性,通過食物鏈的相互促進,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人工飼料。例如濾食性魚類如鰱、鱅可以通過濾食獲取有機碎屑、浮游藻類,底層雜食性魚類如鯽等可清除池底有機物,減少養殖環境中的有機物,對改善蝦池水體及底部環境有很大的作用,減少了各種疾病的誘因,營造健康的養殖環境。當養殖環境發生變化時,混養模式系統穩定性優於單養模式,遇到少量病害發生時,雜食性魚類、整會捕食患病蝦從而切斷疾病傳染源控制疾病傳播和擴散,抑制疾病暴發,提高養殖成功率。

生態防病有著眾多優勢,大家只要把我說的都運用起來,一定可以做好對蝦的生態防病,成功的做好自己的對蝦養殖工作。大家關注一下我,更多內容帶給大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