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池塘底質是水體的“

能量庫”,又是“汙染源”,以及“病菌的溫床”,養魚人都知道"養魚先養水"這句話,但"養水先養底”可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這句話道出了池塘底質在水產養殖中的關鍵性作用,底質好,水質自然好;水質好,底質卻並不一定好。水體是魚蝦生長、生存和生活的環境,然而池塘底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水質,因此要想養好水,就必須從池塘底質改良著手,必須充分重視池塘底質的管理。要使池塘養殖得以可持續發展,合理保護池塘水土資源,就必須改良與修復惡化的池塘底質。

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水質的好壞是底質的表現形式,通常人們是通過水質的變化才知道底質的變化,改善底質是改善水質的基礎

。病原通過塘底的有機汙染生長繁殖,再通過水體擴散傳播,因此"養水先養底"才是真正的“養魚先養水"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一、池底惡化的妨害

池塘底質惡化一般表現為底泥發黑,水體發臭。在現實中,很多魚塘的魚病久治不愈或者水質很差但也始終調節不好,可能問題就出在"底質"上,因為有些魚塘多年甚至十餘年沒清過塘,或者魚類放養沒有搭配底層魚(如鯉、鯽魚)和濾食性魚類(如鰱、鱅魚),種種原因是有跡可尋的,但也並不特別引人注意。

魚類若長期生長在缺氧或底質不良的環境下,其活動能力會明顯下降並嚴重影響生長。底質中的有機質在水溫升高後會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還會產生各種有毒有害物質,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導致缺氧泛塘

,甚至死亡。定期使用水質調節劑(比如生石灰)和"底改"物質,增加底層溶氧,即能達到水質清爽,底質清潔,溶氧充足,促進魚類正常生長髮育。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二、池底惡化的原因

底質惡化的根本原因在於有機物的不斷積累,底質的惡化產生的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氣體在水體中易引起水質惡化。同時大量過多的有機質為底泥中耐病原菌提供營養,病原菌藉機大量繁殖,容易加劇魚類的發病概率和程度。

1、清塘不徹底,包括清塘使用藥物不當、曬塘或凍塘時間不充分等。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2、投餌多餘且浪費的飼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完的肥料、殘餘的動植物屍體、魚類糞便、水草和青苔腐爛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機質積累過多,都積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機汙染物質。底部“氧債”加劇,這些有機質在底部被厭氧菌大量繁殖並分解產生有毒害物質,引起底部發臭,對於養殖動物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3、大量頻繁的加註、換水(特別渾泥水和暴雨沖刷泥水進塘)、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泥加厚,底部板結,池塘保肥功效減弱,易引發渾水、難肥等水質問題。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4、養殖水深與增氧能力脫節,養殖水體過深,水體增氧量不夠達不到要求,引起水體底部溶氧長期不足,底部腐敗發臭。增氧機安裝位置不當,增氧機安裝未能與池壁形成角度,導致大量髒東西被帶到池邊角落形成死角,時間久了也容易底層發臭。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5、淤泥過多且肥沃、加上長期不清塘、或者清塘不徹底、沒有暴曬或冷凍池底等也是引起底部出問題的原因。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6、放養密度高,投餌量大,相應的殘餌和糞便也多。可能會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態平衡,塘底的自淨功能喪失殆盡,底質日益惡化。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7、經常使用聚合物類產品調水改底

,有機物被吸附、沉澱到底,用了以後多絮凝或吸附水中不良物質(如藍藻)沉積到塘底,形成“聚毒層”,底泥變酸,發酵變臭表面上是水好了,實際上可能"底"又壞了,因此,聚合物類產品應該用但儘量少用。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三 、判斷池底是否惡化的方法

(1)用竹竿、器具等取底泥觀察,若底泥發黑、發臭證明底質腐敗嚴重。

(2)開動增氧機時,聞到臭味,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不易消失等表明底部惡化嚴重。

(3)出現從底部向水面冒氣泡、水面有大量泡沫,或有“煙霧”上升,表明底部惡化。

(4)水變得濃稠,感覺流動性差,嚴重的下風口有硫化氫(臭雞蛋)氣味等。

(5)水體pH值早晚變化不大或者基本無變化。

(6)如果池塘安裝有湧浪機,開機後在池塘的下風口聞到腥臭味的話,肯定是存在池塘底質惡化。

(7)如果在養魚的過程中,混養塘養了幾種品種的魚,但只有底層魚發病或者死亡,這個時候也要高度懷疑池塘底質惡化的問題。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四、改良底質的主要措施

1、徹底清塘。

徹底清塘消毒、幹底暴曬(夏天)或冷凍(冬天)。每年或最多三年可以將池塘過多的淤泥(殘餌)清除。另外,池塘將水抽乾讓光照暴曬(熱天)乾裂,使土壤鬆動揮發出有害物質,冬天則利用冷凍冰雪凍池,同時再用藥物(生石灰最好)徹底消毒殺死病原體、寄生蟲、野雜草等。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淤泥過多的可以利用清淤泵清淤。如果覺得翻曬池底比較費時費力,不經濟,還可以利用機泵沖洗塘底,將含有很多有機質的泥漿水抽出池塘,進行集中處理。另外,也可利用挖掘機清淤。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挖掘出來,同時清整池塘底部和池坎。

2、生石灰。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乾塘)和水體潑灑(塘有魚時)進行水質調節,可以疏鬆透氣底泥,改變池底酸性環境,減少病原菌的滋生。也可以選用氧化類的化學底改產品,氧化分解底部有害物質。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生石灰水消毒不但對魚病防治有益,並且還能重塑水體生態系統。

3、微生物方法。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徹底解決池塘底質問題還需用生物的方法,恢復池底生態平衡。但要根據池塘底質情況,因塘而宜、因藥而宜、靈活而定,補充池底益生菌、徹底分解底部有機質、競爭性減少病原菌數量等。

4、提高飼料利用率。

恰當減少飼料和青草投餵、施肥不浪費等,從源頭上解決排洩物對底質和水質的汙染,及時撈出過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爛變質。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5、底排汙。

水源較好的情況下,想辦法排放底層水(底排汙),排去池底汙物,引進新水源。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6、底質改良劑。

常用的底質改良劑有化學類(強氧化型,表面活性劑等)、微生物分解型和吸附型三種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化學類底質改良劑,以硫代硫酸鈉、聚合氯化鋁、硫酸鋁、明礬等絮凝劑為代表,還有比如過硫酸氫鉀之類和鹵素類、鹼性金屬鹽類等氧化劑以及化學顆粒增氧劑、表面活性劑等。它們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打通池塘底部表層的類膠質層,促進底泥與水體中間的物質交換,提高池塘底部的溶氧,利用自身強的氧化能力將底部的有機物以及將一些還原性的中間產物直接氧化等途徑,能夠有效地在處理底質的問題。

微生物分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部分沸石粉作為活菌載體,有時還會添加腐殖酸鈉、微量元素等。在使用時,由於底部惡化之後形成的厭氧環境以及底部有害菌已經形成優勢菌群,影響了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作用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它們的使用效果,可以和化學增氧劑一起使用或者同時開機增氧,效果會更好。

吸附型底質改良劑,如沸石粉、麥飯石、活性炭等,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將水體中以及池塘底部的有機物及有害物質吸附在自己身上,然後聚集在池塘底部,未能改變有機物及厭氧分解的中間產物的化學形態。

7、機械改良底質。

在養殖過程中,可以通過機械的作用將沉澱在池塘底部的厭氧層有機物攪動,讓他們再次懸浮到溶氧豐富的水層中,這樣就可以在分解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溶解氧,更徹底的分解。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湧浪機)

具有改良底質能力的機械,要求既能夠有效打破水體分層,促進上下層水體對流,讓上層盈餘的溶氧輸送到池塘底部,維持池塘底質表層的好氧表面。也能夠攪動池底,將池塘底部沉積的有機物再次懸浮,讓好氧表層以下的有機物能夠懸浮到溶氧豐富的水體中氧化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機物的沉積和厭氧層的發展,避免因天氣劇烈變化導致翻塘事故的發生。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微空曝氣機)

底質改良機械選擇的主要指標一是提水和攪動水體的深度,二是攪水的範圍。目前在養殖過程中,具有底質改良能力的有微空曝氣增氧機,湧浪機等。

8、水生生物改良底質

水生動物改良底質,就是在池塘裡套養一些底層活動、能夠攪動底泥的魚類,大多數品種是底層魚類,比如鯉、鯽魚等。利用底層魚在池底的活動,把底泥攪起來,讓池塘底部的有機物懸浮到水中,與水體中的氧充分接觸分解。同時,對於底質的鬆動有助於水體中的溶氧向底泥中的擴散,促進底部有機物的分解。


會改底是“養蝦”!不會改底都是“瞎養”


成也底質,敗也底質,底質在養殖中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底質惡化的根本原因在有機物的不斷積累,我們可以通過養殖清塘間隙的乾池曬塘,養殖期間選擇合理的底質改良劑和底質改良機械的方法來維護底質的健康。在養殖的過程中,只有在深刻理解底質管理的原理基礎上,選擇合理的底質管理方法,才能確保養殖的順利進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