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0億的藥械過票洗錢產業鏈4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

影視行業逃稅風波

5月28日,崔永元在微博上怒斥《手機2》侵權,在其曬出的明星用來逃稅的“陰陽合同”中,有一份被輿論認為應當屬於范冰冰。

6月27日,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

10月3日,經過幾個月的事件發酵和調查後,江蘇省稅務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范冰冰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開具鉅額罰單,需補繳的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共計近9億元。隨後,范冰冰發聲,在微博上發佈致歉信,“將按照稅務部門的最終處罰決定,盡全力克服一切困難,籌措資金,補繳稅款,繳納罰款。”

稅務系統迎來大整頓

10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

  • 從本月10日起,各地稅務機關通知本地區影視製作公司、經紀公司、演藝公司、明星工作室等影視行業企業和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對2016年以來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糾。
  • 對在2018年12月底前認真自查自糾、主動補繳稅款的,免予行政處罰,不予罰款。
  • 從2019年1月至2月底,對經稅務機關提醒自我糾正的納稅人,可依法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對違法情節輕微的,可免予行政處罰。
  • 從2019年3月至6月底,稅務機關對個別拒不糾正的影視行業企業及從業人員開展重點檢查,並依法嚴肅處理。

10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省稅務局對在范冰冰偷逃稅案件中,因管理不力、負有領導責任的相關單位和人員,依規依紀進行了問責。

超2000億的藥械過票洗錢產業鏈4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

藥械行業的商業賄賂潛規則

目前我國整個藥械產業鏈是差不多2000億的洗錢規模。國內企業是重災區,跨國企業相對規範,基本上已經杜絕了形式違規。

2018年,我國藥品的總銷售額大概會是2萬億左右,器械5千億,在這2萬5千億的產業中,有1萬多億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回扣的,剩下的1萬多億左右會有約2000億的錢洗出來變成各種各樣形式的商業賄賂。

2000億中有一半基本上會流向各大醫院的領導、科主任和相關權利部門,同時還有本身醫藥代表和藥企的一些無法賬面體現的勞務費用和招待費用等。

剩下的1000億則流向了各個醫生。國內雖然有300萬總數的醫生,但並不是每個醫生都能從中拿到太多回扣,邊遠地區的醫生和低等級醫生相對來說比較少,回扣主要集中在100萬左右的城市醫生和高年資醫生身上。如果按300萬醫生數計的話平均每個醫生可以拿到3萬元,但整體分配並不是平均的,其中有100萬醫生會分到大頭,而且回扣金額與醫生年資會呈比較有趣的塔型分佈。

醫生收回扣是行業普遍現象而不是個別事件,也無法靠什麼道德與行業自律解決,這是歷史原因形成的。有人會說這是中國特色,由於醫生整體收入低造成的。其實這是給自己掩耳盜鈴而已,其實收回扣的是醫生群體裡面的相對高收入群體!

國外醫生多年以來一直收入很高,但在嚴刑峻法來到之前也是大肆收取賄賂的。三十年前,德國醫生群體也是集體收取廠家以銷量掛鉤的回扣的,後來在醫藥分開,對收回扣的醫生重判入獄以及發現一起就吊銷執照的嚴刑峻法下,整個行業才開始規範起來!

上世紀末韓國大醫改前,醫生也經常多開藥和開有回扣的藥,當時的重災區是漢方藥,類比在中國就是中藥和中成藥,不少此類藥品雖然治療證據不足,但吃不好也吃不死,而且金額比較大,可以長期服用。所以其實人性都是一樣的,外國的月亮也並不比中國圓!

超2000億的藥械過票洗錢產業鏈4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

在整個商業賄賂行為中,醫療器械、中藥注射劑和部分中成藥是最嚴重的。

  • 中藥注射劑行業今年大概有800-1000億的市場規模,大批的中藥注射劑基本上沒有什麼學術文獻和循證的依據,用回扣推動銷售的是行業普遍現象;
  • 數千億的輔助用藥和營養藥很多也是靠回扣驅動的;
  • 普藥相對來說回扣金額單價相對小,但是基數大,因此也比較普遍;
  • 創新藥在目前更多的是以學術和市場準入推廣為主,因此相對好一些。

整個藥械行業每年差不多要洗出2000多億的錢到體外進行各種商業潛規則的運作,所以電影圈總共只有幾百億的標的,相對來說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藥械產業光洗錢的數額就已經4倍於整個電影產業的總票房!

但特別有意思的是,很多行業潛規則的變化與顛覆居然是來自跨行業的意外事件。

以范冰冰稅案為核心,在全國嚴打影視工作室的稅務問題,其他行業也一律被波及,有限合夥和個體戶等這種以核定徵收方式避稅的公司都在嚴打範圍之內。那麼,大批偽醫藥CSO變成了自然而然的連帶,現在很多地方已不允許新成立一人有限合夥執行核定徵收了,已經成立的公司經過這段過渡期後要從核定徵收變為查賬徵收,而想要註銷公司的話就要進行審計然後補稅。

這意味著什麼?國家開始關門打狗了。

我們承認各行各業都有潛規則,但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靠潛規則長期發展,改革陣痛期是無法避免的。現在很多藥企沒有回扣,沒有費用就根本不會賣產品了,回扣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效果好,你不肯做壞事,有其他壞孩子做,長此以往導致整個行業都在被迫跟隨。有的時候,在市場競爭中活下來的大批企業或多或少都參與了潛規則,因為完全的好人都死掉了。

超2000億的藥械過票洗錢產業鏈4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

因此國家才要嚴打藥械行業商業賄賂的頑疾,從幾年前就開始不斷出臺各種政策。兩票制帶營改增推動形式合規,促進財稅全程留痕;金稅大數據進行監控,嚴打商業賄賂;後期再抓幾個大案要案要重罰,甚至罰到他們上西天……這樣一來,整個行業才能不斷進化。

但在這期間也要注意保護部分國內有競爭實力的藥企,因為這是一個過渡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確是有原罪的,且仍然在進行違規,但也應該站在保護民族工業的角度去逐漸規範加引導。

當年韓國在進行一刀切醫改和嚴打商業賄賂的時候,出現了醫生集體選擇開外資藥企品牌藥的情況。而當時韓國有450家藥品製造商,2/3是少於100個僱員的小公司。醫生大量開具跨國企業品牌藥,這些藥物雖然效果好,卻嚴厲打擊了民族工業,使得民族醫藥產業瀕臨崩潰。所以客觀地來說,從國計民生角度,並不是把藥械行業的髒水一鍋端潑掉就好了,必須要有一個漸進式合規引導的過程。

但對國內很多規模藥企來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整個醫藥行業國家是要保的,但並不是說一定會保其中某一家企業,即便自認為是龍頭企業自認為大到不能倒的企業,一樣可能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洗牌。

學術合規和數字推廣是未來趨勢,我們合作了非常多的醫藥企業,包括跨國企業和國內企業。幾乎所有的國內規模藥企,都在追加線上和學術推廣的費用,即使有極少數的企業逆潮流而動,還在斤斤計較耍小聰明,但這並不是主流。

隨著廣泛的市場進化,越來越多可以承擔學術推廣和數字營銷服務的企業會嶄露頭角。這個行業的規模比我們想象的大,在2000億規模的洗錢金額中,只要有20%從回扣轉化為真正的學術推廣和合規營銷,就會再造一個“分眾傳媒”。

這是一個幾百億的歷史性新市場機遇!

關於藥企合規營銷學術營銷歡迎與Dr.2探討(微信號:medicool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