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混世魔王张宗昌是北洋军阀中的异类。

他既不是北洋正统出身,也不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嫡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此的左右不靠,想强势崛起、大发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张宗昌却凭借他那夹缝中混世道的一套本事闯出了大名堂,鼎盛时,他手握二三十万凶悍人马,连一时无二的张作霖都为之侧目,不得不倚重。

从劣迹斑斑地在东北异乡讨生活,到用尽办法想出人头地却又屡次受挫,再到走投无路下投靠张作霖,最终到抓住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咸鱼大翻身,张宗昌走过的发迹之路有折腾、有投机、有挫败、有不认输,当然还有那一股浓浓的野蛮生长的江湖智慧。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对江湖智慧,古人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一说。

此话怎么理解呢?任何社会都会有没道德、没操守、没精专能力的人发迹,这种人之所以能发迹,绝不是纯靠运气,一定是靠要么卑要么劣的一套智慧。比起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这种下下人生发出来的智慧,往往更接地气,更扎人心。

通俗地讲,古人这话是在提醒咱们,学圣人大道有时候不如学下人智慧。真正能启发我们的往往不是那些无懈可击高高在上的人,而是那些有着一身毛病却能越混越好的人。

从后世名声讲,张宗昌无疑是历史中的下下人,借古人这句话,咱们不妨来看一看,学一学他这下下人才有的上上智——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张宗昌是山东人,1882年农历正月十五生在一户穷困人家。幼时接受过短暂的私塾教育,不算有文化,但也不是文盲,这一点跟现如今的很多草根很像。在那个年月,秉性顽劣的穷人家孩子步入社会都早,张宗昌也这样,少年时就开始混社会。为了糊口,他放过牛,大点干过放铳手、酒店伙计,除此之外就是跟街面上的地痞流氓厮混,总之一句话,小小年纪社会上的人情冷暖他尝了不少,三教九流各种名堂也学了不少。

1897年,胶东一带遭遇荒年,为了活下去,15岁的张宗昌逃荒去了关外。在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他就是闯关东的盲流,整日与窃贼、胡匪为伍。

很多枭雄人物在踏入社会之初,往往都会遇到一两个或大或小的恩人,但张宗昌没这份运气,除了很多年以后的冯国璋、张作霖,张宗昌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恩人。在最需要投门子奔前程的时候,张宗昌根本没门子可投,17岁时,他应招去了中东铁路,给俄国人当筑路苦工。

靠与生俱来的大高个、蛮力气,以及能说会道、随时随地讲江湖义气,张宗昌很快就在工友中打开了局面,更有别一般苦力的是,为了能和俄国人说上话,攀上关系,他把俄语练的十分地地道。

这是张宗昌自发的江湖意识,无论身在何地,遇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八面生风的张宗昌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机会,俄国人把他相中了,给钱给枪让他招募了一支华人武装,去袭击日本人兵站。卖命干这事,张宗昌最终虽然没能捞到多少看得见的油水,但无形中却为他日后发迹埋下了一粒种子——他不仅从俄国人那里学到了招兵打仗的常识,也因此提高了在海参崴的江湖人气。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这粒种子发芽了。

南方革命党为了壮大势力,有意拉拢海参崴的胡匪加入革命队伍,此时的张宗昌已是海参崴的“张大爷”了,按江湖上的说法,此人眼皮子很杂,在当地很有号召力。

因为这个,革命党联络人胡金肇一到海参崴便找到了张宗昌。把来意向张宗昌一说,张宗昌没有任何犹豫,当场就拍了大腿——这事我干了!

这又是张宗昌跟寻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为出头,困难凶险面前从不瞻前顾后,伴随张宗昌一辈子的口头禅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活着干,死了算!

就这样,张宗昌利用自己的江湖号召力拼凑出了一支五六百人的杂牌队伍,跟着就南下上海在陈其美手下干起了所谓的“革命事业”。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二次革命爆发时,已是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的张宗昌奉命进攻盘踞徐州的张勋。因为手里的队伍尽是乌合之众,加之行事本就莽撞少谋,结果没过两个回合,张宗昌就被张勋围死了。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张宗昌根本没有死守硬扛的意思,他的想法很江湖,赢了自己是大哥,输了自己是小弟,输赢不是生死,只是认个道理。

于是乎,张宗昌毫不犹豫地临阵倒戈了。

张宗昌是个拜码头的高手,拜张勋这座码头即是他风云历史中的第一次上佳表演。

因为素闻张勋是个忠君勇义之人,张宗昌以败军之将求见张勋的时候,从里到外那叫一个讲究。他脱掉革命军军服,特意穿上了传统长衫,见到张勋时,二话不说先甚是隆重地对张勋行了跪拜大礼。

隆重地叩完三个头,张宗昌开口说话了。他说,大帅,我是前来投死的!加入民军本不是我初衷,今日败了,愿在大帅帐下做了誓死效忠之人。

张勋平日里最吃这一套,张宗昌以死明忠义之心,果然在张勋那里收到了奇效。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然而,如此投奔北洋军之后,张宗昌在实处根本没有他口中的忠义之心,在他那里,投奔张勋不过是铺路搭桥的权宜之计。

因为信任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赢来的,况且他还是从敌营变节投诚过来的,面对的还是个讲气节的辫帅。

张宗昌知道,自己要想真正混起来,必须得另寻有用人之需的明主。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决定你命运的不是运气,而是你的想法。

就这样,张宗昌遇到了前来徐州开会的冯国璋。

冯国璋与张勋不同,这位雄踞江苏的北洋实力派归根结底是个政客,看人,他重的是有无价值可用,而非秉性操守。

另外,先投一人再转投他人,投好了,很有可能就是一种让人很受用的奉承追随,这往往比所谓的忠诚更有用。

借着一次能单独和冯国璋说上话的机会,张宗昌拜码头的上佳表演又开始了。

这回没穿传统长衫,也未行跪拜大礼,在冯国璋面前,张宗昌端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他对冯国璋说,大人,我是前来投生的!久闻大人北洋威名,若是能在大人麾下谋得一份差事,我定不会辜负大人的栽培之恩!请大人收留我!

瞧这码头拜的,在张勋那是投死,到了冯国璋这里就成了投生,其恭维、效忠之心表达的可谓是恰到好处。

见人高马大,又有仗义名声的张宗昌如此想为自己效力,很受用,也急需用人的冯国璋没有拒绝,不久之后,他便向张勋开口要了人。

冯国璋是张宗昌风云历史中的第一个贵人。在冯国璋麾下,张宗昌有段时间很如意,冯国璋出任北洋临时大总统后,张宗昌借势混成了总统府侍卫武官长。

1918年护法战争爆发,冯国璋认为张宗昌任总统府侍卫武官长有点刀没用到锋刃处,于是一道命令,张宗昌就成了江苏第六混成旅旅长,接着就随张怀芝赴湖南参加了对南方民军的作战。

如果张宗昌真是个有雄才的人,握有一军征战在外本是出头的好机会,但事实上,张宗昌根本不是如吴佩孚、孙传芳那样的人物,他不仅打仗的硬本事不行,其好嫖好赌的毛病更成了战场上的致命伤。

总而言之,几年下来,张宗昌是败得片甲不剩,若不是中途有冯国璋保他,他很有可能遭到法办。然而,张宗昌的背运还不止这些,就在他急需靠牢冯国璋这座大山的时候,1919年,冯国璋偏偏死了。

大山一倒,一败涂地的张宗昌便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靠着会攀交道,成了光杆司令后,他从北洋政府讨来了二十万银元的欠饷。

出人头地,转眼成空,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呢?

张宗昌没有其他砝码,唯有手里那二十万银元。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当时,最得势的是北洋直系大佬曹锟。为了拜曹锟这座大码头,张宗昌的表演又开始了,前两次是玩世道人心,这第三次张宗昌则玩起了挥金如土。

他把手里的二十万银元一把手全换成了给曹锟贺寿的大礼,有的说是八个纯金大寿桃,有的说是金佛,数量比八个还多。

布贩子出身的曹锟是个爱财,爱场面的人,张宗昌这挥金如土的孤注一掷杀伤力很足,见到这二十万银元铸成的黄金大礼,曹锟直接被砸晕了。

这人讲究,会孝敬人,不妨一用!

然而,就在张宗昌成功砸下这座码头的时候,直系二号人物吴佩孚一盆凉水猛地就泼将了过来——张宗昌乃无耻败类,这样的人直系断不能用!

全部筹码,二十万银元就这样打了水漂,折腾多少年,张宗昌最终得来的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剩下。

换是一般人,啥也没有,名声还很臭,这时候可能就垮了,但张宗昌随后的表现很让人侧目,也很值得咀嚼。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凭借着给曹锟送礼和奉系人物的一面之缘,张宗昌居然厚着脸皮跑去了奉天。

他要拜张大帅这座码头。

在张宗昌的风云历史中,拜张作霖这座码头尤其精彩。

见张大帅之前,没钱的张宗昌特意备下了一份很有江湖说法的薄礼——两个抬筐。

见着张大帅,张宗昌说,千里来投,我为张大帅备了份礼。

说完不再多言,把俩抬筐直接摆在了张大帅面前。

你张大帅不是乱世枭雄吗?不懂不收这俩抬筐,你就是徒有虚名!

张宗昌的高明就在这里,一无所有下他竟然玩起了江湖尊严——我眼下是什么也没有,但我还是有一些过往资历的,凭这个我愿意用这俩抬筐为张大帅抬土筑基,其他的不要,就问张大帅要一副扁担。

有气魄、有讲究、还有一份落魄下能扎到人心的自信——

这样的套路简直太对乱世枭雄的脾气了,因此张作霖给张宗昌来了个礼尚往来,你这个人我收下了,礼遇不再话下,但本事需要你证明给我看。

就此,张宗昌的风云传奇真正开始了。

张宗昌粗人发迹:投张勋狡猾靠冯国璋老道,见曹锟豪迈拜他最精彩

1922年后,原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外甥高士傧联合胡匪卢永贵反叛张作霖,当时的张作霖恰逢第一次直奉大战落败,无暇后顾,于是乎,他找来张宗昌,给了他几百条破枪,让他去剿几千人的高胡叛军。

换是一般人,这就是纯粹送死。

但夹缝中想出头的人,往往只有这送死的机会。

谁都没有想到,张宗昌抓住这送死的机会,先问吴俊升借了炮,跟着又在大炮开道下玩起了阵前攻心战。

原来那高胡叛军多数都是当年与张宗昌一起闯关东的山东同乡,对张宗昌昔日的江湖名声他们很推崇,所以经这一放炮,一喊话,这些叛军干脆来了个临阵换大哥。

张宗昌多年前种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

他不仅成了这帮叛军新认的大哥,更在不久后借着和俄国人的渊源收编了一批凶悍的白俄逃兵。

折腾了多少年,到头来还是靠早前的东西迎来了发迹,所以说,闯社会,可以不信运气,但一定要相信人生没有白忙活!

但有一个总前提,人生曲折下不能早早地真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