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失败,是他优柔寡断,还是顾念亲情?

在李渊晚年的政治斗争是没有情感的,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牵一发而动全身,谁当皇帝是一件比任何事情都要核心的问题。理解政治,千万不要幼稚地拿所谓亲情说事。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并不是意气之争,而是死活关系。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失败,是他优柔寡断,还是顾念亲情?


在李世民登基后,把李建成描绘成了一个嫉贤妒能,胸襟狭窄,心狠手辣,庸庸碌碌,荒淫无度,毫无能力的人,用以证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也安抚天下人之心。

实际上,李渊太原起兵之后,逐鹿中原,李建成招揽兵马,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到最终攻克长安,厥功甚伟,并非庸碌之辈。以后,引兵打退北方突厥的入侵,亲自击败刘黑闼,山东地区被平定。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失败,是他优柔寡断,还是顾念亲情?


定都长安,正式成为皇太子之后,李建成辅助李渊处理朝政,主持唐帝国日常工作,游刃有余,没有太大差错。唐代初年的史学家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就高度评价太子李建成,

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如果完全是一个庸才,相信李渊也不会因为他是长子,册封他为太子,因此陈寅恪就说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不过,李建成确实优柔寡断,如果狠心一些,提前死的可能就是李世民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失败,是他优柔寡断,还是顾念亲情?


然而,李世民长期在外征战,属下将领甚多,也有大批忠实的追随者,这是事实,也是能够玄武门政变成功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李建成作为太子,无论怎么做,都是被嫉恨的对象。李世民就很不服气,挖空心思试图取而代之。宋代的司马光就说了一句大实话,隐太子有泰伯之贤。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玄武门之变上位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庸才,开创了贞观盛世,成为一代明君,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奥妙与多变之处。

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失败,是他优柔寡断,还是顾念亲情?


真正的政治就是如此,攻守之势一旦出现,滔滔江水,无法挽回,李建成没有捷足先登,失去了历史的垂青,成为一个失败者。

如果说太子李建成性格中有一点优柔寡断,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尚勉强说的过去。但是要说是李建成顾念亲情,不忍杀弟,则实在是说明了不了解宫廷政治。

因此,李建成为何争储失败,和优柔寡断有关,和顾念亲情无关,天家无亲情。无情最是帝王家,把李建成说念及亲情,实在是太可笑了。李建成的失败就是下手太晚,顾虑太多。在政治上太面,像个娘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