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启停技术受到质疑 或许是杠精作祟?

在汽车技术不断更迭的当下,各种智能系统被不断运用到实际造车中,而有一项功能却是被运用较早给开车族带来切实方便,但如今在汽车圈却频频受到质疑——这就是发动机启停功能。

最近,有好多网友问到“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怎么样?的确,在自动启停技术刚出来的时候,确实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便捷好用呀,当然一下子俘获了不少用户的心。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实际用车中由于道路交通状况的复杂性,加之各家车企技术差异等因素;使“自动启停”显出各种小毛病,引起广大驾驶者的吐槽,“鸡肋说”,“伤车说”等等比比皆是。到底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是否真是鸡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项已经算比较普遍的技术。


发动机启停技术受到质疑 或许是杠精作祟?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这个功能是让汽车在临时停车时做出反应自动熄火,而当汽车要前进的时候,又能自动将发动机快速的重新启动,是汽车内的一套智能系统。本身这一功能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帮汽车省油,但现在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认为汽车临时停车的时间很短,省不下多少的汽油,不仅如此,还置疑如此频繁的反复熄火和启动发动机会对汽车内部会造成损伤。


发动机启停技术受到质疑 或许是杠精作祟?


自动启停技术历史已久并不稀奇

早在1958年,日本西铁巴士公司就开始将启停功能应用在旗下的公共汽车上了;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日本九州岛各地的其他巴士公司也都看到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省燃油,也争相效仿,1980年前后算是在公共运输领域普及了这项技术。直到第四代皇冠,启停系统以试验性质出现在大众眼前,而且节油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由于解决不了重启抖动和电器供电问题,而未能大批量应用。


发动机启停技术受到质疑 或许是杠精作祟?


为了应对日益严苛的法规限制,众多汽车企业不得不想办法节能减排;于是到2006年以后这项技术逐渐开始普及,直到现在启停技术已经是“烂大街”的配置。这已经不是豪华车的专属,一些亲民的车型如马自达、荣威、帝豪等纷纷配置,各种车型全系标配自动启停装置。根据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大约7%的新车型搭载了这项技术,大概为200万辆,是2013年的6倍,而且增长势头很猛。

省油不是吹的,也并不损伤发动机

我们先来说说发动机启停技术能否真的省油?省油当然是必须的,自动启停起作用后,发动机严格意义上讲还是在工作,处于正常运转温度,只是暂时“休眠”中,皮带轮停止,转速也降下来;所以不存在瞬间油耗高的问题。而且德国博世公司之前也做过这项实验,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平均节油率为8%-15%左右,越拥堵、排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测试过,节油率甚至达到7%-27%。


发动机启停技术受到质疑 或许是杠精作祟?

其次,发动机启停技术是否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要知道,普通发动机一共启动次数只有几万次,而搭载自动启停技术的发动机启动次数可能达到几十万次。但是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在推出自动启停装置时,也都做了充分的耐受试验,包括发动机点火开关、启动机等相关器件的开关使用次数;所以,发动机启停会损伤发动机的话也是无稽之谈。

写在最后

目前欧洲轻型车中50%采用了启停系统,预计到2019年该比例将提升至90%;中国市场在该领域将跟随欧洲的步伐,2019年中国车市年销量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其中30% 将配备启停系统。日本政府为了支持汽车制造商普及这一节能技术,为装备了启停系统的车辆开出补贴政策:减免其与不设启停装置的基本型号之差价的50%;所以,未来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将会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