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制定细则加速“僵尸企业”出清

本报讯(记者 苏晓晨)10月29日,记者了解到,阳泉市以“僵尸企业”的清理退出作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国企改革攻坚。目前,全市21户“僵尸企业”的清退工作已形成初步思路,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阳泉市现有的21户“僵尸企业”,除个别企业有部分经营活动外,其余企业全部处于停产状态,最长的停产近20年,最短的也有近7年,且恢复生产无望,依靠场地出租和政府补贴维持留守,企业职工长期放假,并普遍存在职代会换届难、改选难、召集难等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21户企业总资产19.7亿元,总负债24.8亿元;职工总数12717人,拖欠职工工资、代垫社会保险等费用1.7亿元,拖欠各类社会保险费用4.3亿元……数据表明,这些企业已到了不得不破产关闭的地步。

为确保清理退出工作有序进行,阳泉市经信委(国资委)针对破产关闭改革中企业和职工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研究起草了《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相关问题处理意见》,并按照“一个企业、一套人马;一个企业,一套方案;一个企业,一个办法”的原则,选聘了实力较强的律师事务所,从顶层设计到操作实施全过程参与“僵尸企业”出清,同时根据每家企业的实际状况,分别明确了处置思路和方式方法。

截至目前,阳泉市已完成了21户“僵尸企业”中16户企业21个破产主体的破产预案和职工安置预案制定工作,其中除2户企业外其余全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表决通过了《职工安置预案》,争取年底前全部进入破产程序。不具备破产条件的5户企业,也将在年底前通过专业化重组等方式进行处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