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過孩子生命教育嗎?

最近看到幾個案例,講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因為遊戲等原因跳樓墜亡或重傷。

案例一:8月30日凌晨,海門市13歲少年小徐(化名)從四樓縱身躍下,早上被發現時已經沒有了生命特徵。

據警方調查,小徐的跳樓時間是晚上12點多,而在跳樓前的半個小時,小徐依然在玩遊戲。據其母親所說,小徐的死,跟一款“吃雞”遊戲有關,因為隊友告訴小徐“跳樓沒關係,出一點血人又會活過來”。

案例二:8月7日晚上9點左右,花果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在QQ直播平臺上發現一名十堰籍女孩正在直播割腕自殺,已經割了6刀了,但是不知道具體地址。”

接到報警後,派出所民警立即展開搜救。還好警察及時趕到,將女孩救下。

......

每一次看到類似的事件,都特別想談談關於孩子的生命與死亡教育。

要讓孩子理解死亡的含義。

繪本《小魯的池塘》中,一個小女孩和小魯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的鄰居,他們總是形影不離。但小魯的心臟病日益嚴重,最終死去,把悲傷留給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學。校長說大家應該做一件事來紀念小魯,小女孩提議建一個池塘,因為小魯最喜歡池塘。

於是他們在校園裡,小魯經常玩耍的老橡樹旁邊為小魯修建了一座池塘,池塘用水泥砌成,趁水泥未乾,孩子們把自己的名字刻上,還鑲嵌了玻璃、貝殼等,小女孩把和小魯一起製作的蜂鳥餵食器掛在池塘邊的橡樹上......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告訴孩子們,死亡意味著這個人永遠離開了人世,再也不會醒來。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懷念死去的親人、朋友,但這位親人或朋友無法再和我們一起生活!

你給過孩子生命教育嗎?

繪本《小魯的池塘》封面

要讓孩子瞭解親人的死亡,會讓家人無比痛苦,但生活依然會繼續。

繪本《麥先生的旅行》,講述了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魂不守舍地踏上了旅途,他的身邊是孩子生前最喜歡的玩具泰迪熊。在遊樂場、海邊、馬戲演出的現場,麥先生都沉浸在對兒子的思念裡。他走遍了全世界,有一天,在世界的盡頭,他遇到了一個孤兒,這個可憐的孩子只剩下一個洋娃娃。麥先生把自己兒子的泰迪熊給了這個孩子,他們一起開始了新的旅程……

痛苦的父親麥先生,他心中的傷痛永遠無法撫平,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最愛的人,每一個親人的離去,都會讓我們無比懷念。

但人生是一次不能回頭的旅行,思念也好,傷痛也罷,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會煙消雲散。

絕不能用死亡作為和親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因為一個生命的完結會給家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人死無法復活,但生活還要繼續。

你給過孩子生命教育嗎?

繪本《麥先生的旅行》封面

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孩子的必修課

美國的一所幼兒園裡,孩子們養的天牛死去了。有一個寶寶提議給這隻天牛舉行一場葬禮。

幼兒園的老師不僅積極響應孩子的提議,還和全班的孩子一起討論了葬禮的流程。

這些4、5歲的孩子從確定葬禮時間、地點、發邀請函到如何安葬天牛、舉行哪些儀式、怎麼製作墓碑等等,在老師的引導下,都安排妥當,為他們的好朋友——天牛舉辦了一個莊嚴肅穆的葬禮。

其實,這是一個引導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的教育課。

孩子們在莊重的儀式感中,體會到小夥伴永遠離開自己的悲傷,理解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你給過孩子生命教育嗎?

有家長說,孩子太小,講這樣的故事太殘酷了。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都是自我神化的,他們不知道死亡是什麼,甚至以為人是永遠不會死的。這種認知,一方面一旦面對親人的故去,對孩子就是沉重的打擊;另一方面,孩子以為死了可以復活,就像開篇那個案例一樣。

我們不必嚇唬孩子,但給孩子一些生命教育,比如除了上面兩個繪本外,還有《爺爺變成了幽靈》《一片葉子落下來》《獾的禮物》《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等等,都會讓孩子們更好地尊重生命,認識死亡,懂得愛與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