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被告贪污600两黄金,官员调查后懵了:人人都夸袁世凯好

1884年,朝鲜甲申政变爆发,政变当晚,开化党利用庆贺邮政大厅落成的宴会砍伤亲华派首领,软禁国王,捕杀众亲华派成员。次日上午,开化党通告天下,宣布政变成功,此举意味着日本在朝鲜的图谋正在得逞。

此时正在朝鲜的袁世凯岂能容忍如此失败?他请求朝廷同意出兵,但走程序是来不及了,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只有一条道可走,即领兵杀进朝鲜王宫,诛杀叛党,粉碎政变。但先斩后奏弄不好就是兴兵乱为,更何况此时驻朝清军并不全归袁世凯管,还有老庆军将领吴兆有和张光前呢。更严峻的是,这两位跟袁世凯间隙颇深。

袁世凯被告贪污600两黄金,官员调查后懵了:人人都夸袁世凯好

为了打消吴、张两位同僚的顾虑,能配合自己行动,袁世凯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如果因挑起战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担,绝不牵连诸位。这说法自然还包涵另一层意思,如果赢了,功劳是大家的。于是两位碌碌之辈勉强答应了。

同僚的障碍一扫除,袁世凯随即拿出他日后善用的豪迈手段,开战之前,600两上等成色的黄金成功地鼓舞起了新军的卖命士气,加上袁世凯的雄才,结果可想而知,叛党被杀了个丢盔卸甲。转眼之间,局面在袁世凯手里就这么翻盘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就在慈禧收到奏报的同时,另两份文书也送到了慈禧面前,一份是日本政府要求严惩袁世凯的照会;另一份则是以吴兆有为首的庆军老人联名上奏的控告信—控告袁世凯在朝鲜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那袁世凯有没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呢?那600两黄金就是最好的说明,但因此就认定袁世凯是个贪官污吏,那也绝对是别有目的的打击报复,毕竟袁世凯没有中饱私囊,他所谓的经济问题无非是为了更有效地办事。

然而这种事太微妙了,多数时候定罪最终靠的不是事实,而是博弈的结果。慈禧是多么老辣的一个人—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博弈去吧,人才向来是博弈出来的。于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以钦差的身份到朝鲜调查来了。

像袁世凯这样的敏锐之人,当然知道胜利冰山下的危机。吴大澂还没到朝鲜,袁世凯关于政变始末的报告已抢先送到了李鸿章手里。李鸿章看后,先是击节赞赏,跟着就传书吴大澂,抵朝后务必索取一阅。

袁世凯被告贪污600两黄金,官员调查后懵了:人人都夸袁世凯好

袁世凯虽然赢得了一定的主动,但深知,自己并没有躲过去,于是当吴大澂一到朝鲜,袁世凯就送上了一幕大戏。只见通往王宫的大路旁都是木牌,木牌上写的是袁世凯在朝的功德事迹。

这政绩工程直刺钦差双眼,吴大澂心说,这家伙未免有些过了吧?为什么说袁世凯的脸皮厚呢,瞧瞧他的表现就知道了。只见袁世凯勃然大怒,令人将木牌悉数拔了去。可等吴大澂从王宫出来原路返回的时候,更夸张的情景出现了。这回不仅有木牌,还有不少朝鲜人跪在那儿守着,那意思明显了—你拔呗,拔完了朝鲜人民还是要立起来的。

经这一番表演,吴大澂算是开眼了,再抽空一看袁世凯的报告,越看越觉得袁世凯简直就是个能臣。

但袁世凯并没有就此放松下来。钦差大人的眼睛是洗过了,耳朵还没洗呢。随着调查的深入,袁世凯安排的小报告很快进入了吴大澂的耳朵:“钦差大人,外国人都以流言诋毁袁世凯,清军诸将也嫉妒其功劳而中伤他,您要明察秋毫啊!”

又是正大光明又是偷偷摸摸地耍小聪明,按理说,等这些小聪明耍完,袁世凯想的应该是稳坐钓鱼台了吧,这么看,那就太小瞧他了。且看袁世凯随后的大招—家母身体不适,臣请回乡省亲。袁世凯前面耍的那些伎俩,吴大澂多少还是心里有数的,可等这一招放出来,儒家正统立马就被震住了—急流勇退,让人佩服啊!

袁世凯被告贪污600两黄金,官员调查后懵了:人人都夸袁世凯好

什么是大智慧?一招下去,就能有道德征服的效果。瞧瞧吴大澂随后给袁世凯题写的对联,就能知道袁世凯此招的效果究竟如何了—凡秀才,当以天下为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都站在这个高度评价袁世凯了,那还有什么话说。于是乎,袁世凯顺利回朝,安然无恙。

但这还没有完。第一次见李鸿章的时候,袁世凯又一次拿出了大智慧。当李鸿章问及同庆军将领矛盾之时,袁世凯打死不提告他刁状的吴兆有,“我若有错,谁都可以说。我若没错,错就在说我之人,与我有何相干?”听到这话,李鸿章赞叹不已。这一赞叹不得了,吴兆有不服再告,结果换来的是撤职罢官。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黑句本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