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勾心鬥角的宮廷爭端,爾虞我詐的江湖情仇,明爭暗鬥的陣前交鋒,這些在影視節目裡經常看到的“精彩”情節,正在由“黑公關”、“水軍”、“車黑”等演繹到汽車圈。

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18日晚,長城汽車發出聲明,以前陣子網絡上流傳的“吉利汽車公關分群5”對話截圖為例,怒斥吉利抹黑長城汽車,並呼籲“其他有正義感的車企和長城站在一起,組建中國汽車品牌正義者聯盟”,共同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儘管針對此截圖,吉利汽車已在此前發表聲明,表示此截圖是造謠,並強調會訴諸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但在長城的聲明中,明確表示“某品牌擁有海量水軍是不爭的事實”,這就等於在無形中蓋章認證了吉利“黑公關”一事。

以往,長城和吉利在公關層面上的競爭,向來都以“暗戰”為主。而此次長城的聲明,無異於從公關層面上正式向吉利汽車宣戰。而這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神仙打架”,迅速讓各方陷入論戰、表明立場,各路吃瓜群眾也紛紛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支持吉利的,表示長城這次是自己公關能力不行的懦弱表現;而支持長城,或以前吃過水軍暗虧的,則堅定的站在長城這邊,表示要共同抵制網絡暴力……

事件回顧:

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從這張聊天截圖來看,在這個“吉利汽車公關分群5”的微信群裡,一名帶有“吉利汽車”logo的人稱,要對長城的評論全部開黑。隨後,長城就在其官方微博發起堅決抵制各種網絡無良攻擊,共建中國汽車品牌正義者聯盟的倡議,怒斥吉利僱傭水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吉利稱自己是遭人抹黑。這時候奇瑞也跳出來“蹭熱點”,對長城汽車飽受“黑公關”折磨之事予以同情,表態堅決抵制任何違背行業道義和職業操守的行為。

眼看著事情越鬧越大,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站出來說,針對此次事件,要請合規部門檢查相關預決算和相關合同,如果發現是企業內部人員所為,無論是誰,一定會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當天晚上,長城也站出來自證清白,稱已經向警方報了案,同時還向屬地網信辦進行了實名舉報。

那麼,此次“黑公關”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背後解密:

一、互聯網營銷無處不在

“黑公關”這種營銷方式,本身就讓消費者深惡痛絕,而吉利藉助此次事件,成功表明自身“不屑於使用黑水軍”的立場;同時長城通過聲討,表明自己的負面消息,都是由“黑水軍”造成,並不是真實情況。其他車企“蹭熱度”發聲站隊,各自表明立場讓事件再次升級。

此前,吉利通過官宣,說明“黑公關”子虛烏有,而後媒體也從多方視角對此截圖發表質疑力挺吉利:畢竟微信群更改名稱太過容易,而且8:31發文就立刻截圖,更像是種故意操作。另外,頭像直接放吉利LOGO也太過憨傻。

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而後,長城藉此發聲意有所指,後續奇瑞官方和陸風高管言論跟進。到現在我們可以發現,眾人的聲討、力挺,甚至於互相攻擊一直在吸引著吃瓜群眾想要探究真相。而藉助這波操作,最近有點沉寂的長城肯定是火了一把。而吉利雖然貌似“被潑了水”,但由於疑點重重,也無法讓人覺得這就一定是真的。

在永遠洞察不到真相的互聯網世界裡,即便是譭譽參半也能賺取足夠關注。所以,此次事件對於雙方而言,可以看做是互聯網營銷中的一場“雙贏”。至於其它“圍觀群眾”,通過“蹭熱點”也增加了曝光和露出。所以,這是一場沒有輸家的戰爭。

二、水軍橫行因品牌影響力不夠

此次爭論焦點在於,吉利是否擁有大批水軍,並對其他競爭品牌進行惡意攻擊造成影響。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個成熟品牌而言,自身產品的優缺點應該是通過使用者的口碑來進行傳播,而非通過“水軍”對購車客戶進行引導。

自主品牌購車客戶容易被“水軍”引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自主品牌產品尚無法在市場形成鮮明的自身特點,僅僅依靠外形出眾、高配低價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由於目標人群缺少對品牌特點的瞭解,忠誠度也不足,從而使得很多購車人容易被“水軍”的言論所引導。

同時,對於首次購車居多的自主品牌購車客戶而言,車子仍屬於一項較為貴重的“大件兒”,由於平時並不是經常接觸,所以更容易傾向於從“已經購車”的客戶,甚至是通過一些“權威專家”來了解產品,客觀上也給予了“水軍”生存空間。

三、互撕”源於車市遇冷?

事實上,自互聯網興起後,各大企業幾乎都在“培養”自己的水軍,這在汽車、地產、互聯網甚至其他行業裡,都已是公開的秘密,只不過汽車圈的較量都是私下暗鬥,從未將矛盾公開化。

此次長城與吉利公開“撕”,背後折射的是,車市銷量下滑給自主車企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我國乘用車銷量已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並創下七年內最大降幅。根據中汽協數據,9月,我國乘用車共銷售了206.05萬輛,同比下降12.04%。

“一個月銷量下滑不能說明什麼,但是連續三個月都下滑,說明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壓力比較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認為,前9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增速的持續回落,或將導致我國車市總體表現低於年初預期。

車市寒冬悄然降臨。在李書福看來,正是因為市場不景氣,一些企業才會通過撒謊、造謠等手段攻擊競爭對手,以彌補其經營困難和後勁不足。

當前,吉利與長城排名自主車企銷量冠、亞軍,在市場終端的競爭也頗為激烈。

目前長城汽車在售的SUV車型共計13款,今年前三季度,哈弗H6累計銷量為30.7萬輛,佔長城汽車SUV板塊整體銷量的53.6%,該車型儘管長期領跑SUV細分市場,但今年以來累計銷量卻出現11.9%的同比下滑。

反觀吉利,9月,吉利繼續領跑自主品牌第一陣營,但增速同樣出現放緩跡象。與此前40%以上的增速相比,當月吉利汽車同比增速為14%,並出現了0.87%的環比微降。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吉利的主力車型博越,9月銷量為2.1萬輛,位列當月自主SUV銷量排名第二位,而第一位是長城哈弗H6。

所以,無論是總體銷量還是主力車型表現,吉利與長城都在“短兵相接”。在車市增量減緩的背景下,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直接關係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黑公關”事件也算是汽車圈自主老大與老二的第一次公開較量,也可能僅僅是開始。

寫在最後:通過這次事件,小編覺得,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永遠無法探明真相,因為說好和說壞的人,永遠都不會暴露在大眾視野,就像吉利“黑公關”這種事,兩面站隊各抒己見。

而自主品牌受限於發展時間短、核心技術少等問題,一直以來遊弋於低端市場,面對“對錢很計較”的消費者,車企往往希望通過互聯網口碑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向。自主品牌當務之急,是應該考慮如何在產品品質和核心技術上做文章,只有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藉助忠誠粉絲的口碑,才能成為如奔馳、豐田、大眾這類的車壇常青藤。

同時,網絡營銷終歸也只是一種手段,當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真正能夠影響消費者的,還是要靠過硬的產品口碑,而不是過硬的“輿論”。

自主品牌“內鬥:吉利長城互掐 背後真向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