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各个姓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个姓氏?(2)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周吴郑王

周:周平王的小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州,当地人称其家族为周家,从此便以周为姓。周王室后裔仍保持姬姓未者,至唐代玄宗时因避李隆基的“基”音之讳,也被诏为周。同是在唐代改姓,与李姓相比,周的血缘关系要简单得多。

《百家姓》各个姓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个姓氏?(2)

吴:古代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与弟弟仲雍远奔江南,始建勾吴国,都城梅里。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三代孙周章为诸侯,建国号为吴。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后,其后代为记其耻,遂以国号为姓。

《百家姓》各个姓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个姓氏?(2)

郑: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史称郑桓公。桓公子郑武公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立了郑国,定都新郑,郑国一度成为春秋强国。郑于战国时被韩所灭,郑国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改姬为郑。

《百家姓》各个姓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个姓氏?(2)

王:

商代贤臣箕子和比干本是纣王的叔父,因直言苦谏,遭到纣王残酷迫害。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比干的后裔因其先人是商朝王族,于是下令改姓为王。此外周与战国诸侯国的王族后裔,在秦灭六国之后,四处避难散居,不少家族也纷纷隐姓埋名,改称姓王。

《百家姓》各个姓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开始有那个姓氏?(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