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紅,「老戲骨」逆襲之路

倪大紅,“老戲骨”逆襲之路

由劉家成執導,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主演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新婚不久便與丈夫決裂的徐慧真(蔣雯麗飾),繼承祖產當上了小酒館老闆,在公私合營、改革開放等歷史浪潮中,她與蔡全無(倪大紅飾)相互扶持歷經磨難,最終在女兒和侄女們的一同努力下,成為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作為劉家成導演經典電視劇《正陽門下》的續作,“小女人”憑藉濃郁的年代質感,真實質樸的生活氣息和豐富動人的小人物故事,感染了大量觀眾。本週,本報記者電話採訪了“小女人”背後的大男人——知名演員倪大紅。

從“九門提督”到“拉車伙伕”

搖著扇子,眯著眼睛,在2013年《正陽門下》裡,倪大紅飾演一位地道的“老北京”——“九門提督”關大爺,這位一出場就已七十高齡的北京老炮兒,人情練達、老於世故、智慧傲骨,是個貨真價實的貴族。流落民間多年,經歷豐富見多識廣,兼具貴族氣、市井氣、傲氣和文氣。為了將這個複雜難演的角色呈現得更具韻味,倪大紅悉心研究純正老北京人的做派,咂摸北京人生活中獨有的規矩,日常的講究勁兒、油滑勁兒、貧勁兒,琢磨最細微生活裡的民俗文化,把這個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生動可愛,令人印象深刻。倪大紅自己對這個人物的評價是:“他是個老頑童加大明白!”

到了續作《正陽門下小女人》,倪大紅卻變成了“無家無錢無工作”的“窩脖兒”蔡全無。“小女人”開篇即從蔣雯麗飾演的徐慧真遭遇婚姻變故,承接了小酒館講起。各路人馬粉墨登場,繪就了一幅中國上世紀50年代的民俗風味圖,倪大紅和蔣雯麗相濡以沫共同經營小酒館、經歷時代變遷,頗有點兒老舍先生著名話劇《茶館》的意思。

劇中,倪大紅飾演的蔡全無是糧店扛大個的臨時工,經常晚上蹬三輪。不僅在雪夜“拯救”了徐慧真母女,更在徐慧真店裡為其幹活照應,只為多掙一點錢娶上媳婦。也正是這個不起眼的角色,最後成為徐慧真事業發展的幕後英雄,為妻兒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有趣的是,“小女人”徐慧真身邊並不乏追求者,比如街道幹部範金有、小學老師徐和生……經常光顧酒館的許多人都傾慕她的美貌,而徐慧真卻選擇了悶聲不響的“車伕”蔡全無。對此,倪大紅說,這個蔡全無很接地氣:“我演繹的時候沒有往大了去想,那個時代的人很簡單很實在。我和徐慧真苦過,也有歡樂。蔡全無敢於承擔,敢於站出來維護公平,是悶頭幹活、心地善良的人。”

倪大紅,“老戲骨”逆襲之路

演“水嫩小夥”加“十級”磨皮濾鏡

蔣雯麗今年49歲,倪大紅更達到58歲。可電視劇一開篇兩人要演不到30歲的小青年,據說,為了更符合角色年齡,劇組加了“十級”柔光磨皮濾鏡,連倪大紅的大眼袋都磨沒了,兩人看起來確實年輕了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兩位“老戲骨”確實演出了青年人的戀愛感覺。眼神、嘴角都是戲,肢體動作也十分到位。活脫脫小鮮肉和小花版演技教科書。

談到搭檔蔣雯麗,倪大紅嘿嘿笑道:“她是劇中每個男人都傾慕的女神,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但萬萬沒想到我成了她的丈夫。她跟我的搭配啊,可以說是珠聯璧合,一個特能說一個不會說,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戲裡戲外我和蔣雯麗都是最佳CP(搭檔),是這麼說吧?戲裡就不說了,戲外蔣老師對我的關愛體貼,令我終生難忘。她讓我多運動,給我各種墊子,叫我注意飲食。”

倪大紅介紹,蔡全無的名字出自《增廣賢文》裡的一句古訓,“知者減半,省者全無”,意思是知道了也少說兩句,言多必失。倪大紅非常感謝導演劉家成找到他飾演這個氣質相符的角色,但也給倪大紅帶來了不小的難度。“難就難在他沒話兒,不知道該怎麼表現他。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我想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動作細節,能夠幫助我去創作這個角色。”倪大紅特意為蔡全無設計了“玩手”的細節,“由年輕到老,一直在玩手,但並不是隨便玩,而是根據劇情發展,力度、感覺,聽到一些事情等,來改變這個節奏,表現他的內心。比如說聽到徐慧真受了委屈,他這個手在玩的過程當中,會稍微有點抖。”導演劉家成對這個“無聲勝有聲”的設計非常認可,經常不拍倪大紅的臉,鏡頭直接推到他的手上。

倪大紅,“老戲骨”逆襲之路

哈爾濱話劇院長大,差點沒進電纜廠

提到倪大紅,必須要說說他的家鄉哈爾濱。倪大紅的父親倪正華是哈爾濱話劇院知名演員。老一輩人提起倪正華,都會想起電影《保密局的槍聲》中的張仲年。倪大紅回憶,自己就是在哈爾濱話劇院的側幕條邊長大的,看著父母在臺上表演,倪大紅也躍躍欲試,那時候就勵志當演員。在行恨行,雖然知道演員這條路有多辛苦,家裡人還是同意了。

1983年,在中戲讀大一的倪大紅被謝晉看中,出演了經典影片《高山上的花環》。這部電影當年火得一塌糊塗,多年後《喬家大院》熱播,60後觀眾看到倪大紅演的孫茂才都說“喲,這不是以前那個段雨國嗎!”倪大紅回憶,自己考入中戲的道路相當艱辛。“78年第一次考中戲,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79年報考解放軍藝術學院,同樣沒進複試,80年考上戲,又失敗了。連續三年碰壁,當時我在回哈爾濱的火車上,就站在車廂的接縫那兒,一路都在抹眼淚。後來我總結了一下原因,這些戲劇學院都愛‘國字臉’,我不是。”

1982年,倪大紅決定破釜沉舟,“華山一條路”,最後一次考中戲。“當時家裡已經給聯繫好了別的工作,如果再考不上,我年齡就超了,就準備回哈爾濱電纜廠當工人。”放榜那天,倪大紅自己不敢去看,還是母親去買菜順路看了榜單,回家告訴他“考上了”。提起這幾次考試的感受,倪大紅說:“這就是命吧。老一輩人常告訴年輕人要惜福,可不是嘛!”

回憶家鄉哈爾濱,倪大紅感慨,“我在尚志校唸的小學,91中讀的初中,初中學習還不錯,當了幾年班幹部。但我沒趕上好時候,初中、高中一共才上了四年就去大慶插隊了。每天就是趕著馬車上大慶拉石油,一般是晚上10點走,第二天早上6點才到,冬天一趟下來,滿頭滿臉的霜就像聖誕老人一樣,吃的東西凍得像石頭。但每次把石油拉回來分到各戶時,那種得意的感覺就跟在舞臺上謝幕似的。”

倪大紅說,“沒考上中戲前,我還在雞西話劇團當過學員,我在那兒演了《雷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會了一首《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就是憑這首歌考上中戲的。”“你讓我回憶哈爾濱,我怎麼回憶到雞西去了。我再想想啊,我得有十多年沒回哈爾濱了,路過或者參加個商演啥的不算。前年回黑龍江拍《林海雪原》,也沒找著機會回哈爾濱轉轉。我特別想在夏天回哈爾濱,一定要去太陽島,到中央大街吃冰棍,還有尚志大街22號院,當年那裡是話劇院宿舍,我小時候就住在那兒。”

倪大紅,“老戲骨”逆襲之路

改名倪大紅,這才“大紅大紫”

1986年,倪大紅被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現在的國家話劇院)。從小在哈爾濱話劇院長大的他,終於堂堂正正站在了最高級的舞臺上,後來逐漸接拍了一些影視劇,慢慢被人熟知。和倪大紅合作過三次的張藝謀對倪大紅評價非常高,“最小的角色都能琢磨出味道來”。2003年,倪大紅和楊亞洲合作拍了電影《泥鰍也是魚》,這是倪大紅第一次當男主角,與倪萍搭檔,他扮演一位從農民工打拼出來的包工頭。倪大紅本來穿43碼的鞋,他在片中卻一直穿41碼的,這麼設計的原因很簡單:一個從底層打拼上來的人,他的奮鬥歷程就是很不舒服的,這種心理層面的不舒服潛移默化“轉移”身體上,感覺就到位了。2009年拍高群書導演的《風聲》,其實只是客串一個地下黨聯絡員的小角色,倪大紅也一絲不苟,他給角色設計了跛腳同時又啞巴的特點,通過身體上的缺陷把角色內心的掙扎和堅毅詮釋出來。2007年和張黎合作電視劇《大明王朝》,扮演內閣首輔嚴嵩,這是倪大紅最經典的角色,也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巔峰表演之一。嚴嵩在劇中已經是80歲的老人了,張黎當初選角時定位是60歲以上的老演員,而倪大紅當時只有47歲,起初張黎還有點兒不放心,但倪大紅試完妝第一場戲後張黎就拍板了。倪大紅也給嚴嵩設計了稍微耳背同時又手發抖的特點,一方面這是老人常見的毛病,另一方面又暗合了人物的處境和內心,讓人回味無窮。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扮演嚴嵩兒子嚴世蕃的張志堅,比倪大紅還大了五歲,當然酷愛健身的“育良書記”長得帥、顯年輕,另一方面,倪大紅確實長得老,當年在中戲上學時綽號就叫“倪大爺”。“‘倪大爺’,聽著像罵人似的。”“這不是罵人啊,主要是做小品的時候全演老頭子,經驗太豐富了。”

倪大紅表示,“能和這些名導合作,是我的福氣,或許是因為我認真。我也曾想過不再涉足影視,踏踏實實地去演話劇。後來,遇到張藝謀大哥、蘆葦、胡玫,他們一部部戲把我往回拽,讓我更加自信。”

很長一段時間,倪大紅曾經叫倪大宏。從“宏”改成“紅”,才令他大紅大紫。可倪大紅卻笑著說:“其實大紅才是我的本名,有一段時間自己看不順眼,改成了看起來深邃一些的‘宏’字,後來因為工資卡丟了,補辦起來太麻煩,就又改了回來。” 本報記者 李子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