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木牛流馬是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發明的交通運輸工具,分為木牛和流馬兩部分。史載建興九年到十二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用。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三國演義》的第一百二十回回目叫做,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這一回說明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最主要的還是發明了一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叫做木牛流馬。關鍵是這種運輸工具解決了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並且相當先進,完全不使用能源作為依賴。

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古籍中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根究這種描寫,傳統觀點認為:木牛流馬應為一種木製牛馬狀運輸工具。一天可以走二十里,由於兩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製造出這種水平的運輸工具,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這只是一種傳說。之所以出現這種誤判,是因為對日行二十里的主體是人還是木牛的誤解。將:“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連貫起來理解就可以清楚“日行二十里”的是人,木牛根本沒有走。

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新的研究首先提出質疑:木牛流馬如此好用,它們就應該被大力推廣並流傳。但木牛流馬不僅沒有被大眾普及,就連諸葛亮當時也並不經常的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馬。這說明木牛流馬的使用具有相當的侷限性。分析諸葛亮使用木牛流馬的情況,可以初步斷定這種侷限性主要表現在地域環境上。蜀漢位於今四川,道路崎嶇,多為盤山道,在直線距離並不遠的山與山之間走盤山道即遠且難,而架設絞盤和索道無疑是一種快捷便利的好辦法。現四川,雲南的山區索道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山民出山,趕集還要靠它。在其它地區絞盤索道不能廣泛使用,因此木牛流馬沒有得到普及。諸葛亮在出祁山之前,曾南征孟獲,對於廣泛應用於雲貴高原的索道應有所聞。

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除了木牛流馬,我們現在吃的包子也是諸葛亮發明的哦。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孟獲,使其臣服。班師回朝經過瀘水,軍隊準備渡江時,突然狂風大作,浪擊千尺,無法渡江。諸葛亮問孟獲原因,原來兩軍交戰,陣亡將士無法返鄉,故在此興風作浪。須將49蠻軍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

木牛流馬有多神奇?除此之外這種美食也是諸葛亮發明的你一定愛吃

諸葛亮心想,豈能再殺人命,遂心生一計,命廚子以米麵為皮,內包牛羊之肉,捏塑出49顆人頭,陳設香案,灑酒祭江。又稱其為“饅頭”,這就是包子的由來。

諸葛亮發明的“蠻頭”需有餡,工序複雜且花費多。於是,後人將做餡的程序省去,就出現了饅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