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做到「對事不對人」了嗎?90%以上的人都用錯了!

點擊頭像關注我,獲取更多關於為人處世的演講口才文章


你真的做到“對事不對人”了嗎?90%以上的人都用錯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不少教溝通的老師告訴你:如何在批評別人時不產生衝突?最重要的一個技巧是,對事不對人!

對事不對人的這個處世原則,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確實,這樣的黃金處世原則,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受益匪淺。

托爾斯泰向一個乞丐施捨。朋友告訴他該乞丐不值得施捨,因為他品行之惡劣在莫斯科人盡皆知。托爾斯泰回應:“我並不是施捨給他這個人,我是施捨給人道。”

另一個文豪伏爾泰說:“雖然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些,都是對事不對人的典範。

可是,如今,對事不對人這項處世原則,正深深地將一些人帶入人際交往的誤區。


01

對事不對人的誤區


這些誤區,體現在三個方面:

1、我只要針對你的錯誤,就是對事不對人

在工作中,一個下屬犯錯了。在一次市場推廣活動中,本來需要給客戶準備獎品的,可是由於下屬的疏忽,買來的禮品下屬忘記從公司帶過來了,結果到了現場才發現沒有帶。於是,很多客戶抱怨。面對下屬犯錯,你狠狠批評了下屬。

你對下屬說:通過此事,我覺得你不是一個很細心的人。

在生活中,你的小孩犯錯了。有一次,小孩在家裡玩遊戲,不小心錯過了做作業的時間,導致作業沒有按時完成。你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小孩:我跟你說過很多遍了,叫你要做完作業再玩遊戲,你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其實,你也知道對事不對人,可是你覺得,你所說的一切,都是針對某一件事而引起,所以你是對事不對人。

其實,任何一個人說任何一句話,都不會無緣無故,都是因為某件事,你所說的每一句話,表面上看是對事,其實就是對人。

因此,就算對方犯錯,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對人

2、對事不對人,正成為冠冕堂皇的攻擊藉口

下屬犯了錯誤,你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你太讓我失望了,我覺得你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然後你補充一句:我今天所說的一切,都是針對你今天犯的錯誤。

沒錯,對事不對人,正成為一個人冠冕堂皇的攻擊藉口。

總有很多口頭禪,讓人聽了很不舒服,比如:

“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當他說了這句話的時候,你就知道,他要攻擊你了,他要揭露你疼痛的傷疤了。有些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笑著說:沒事,你說。然後對方說:我覺得你今天表現真的有點差,你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

你強忍著失落,明明心裡很不開心,還笑著跟對方說:恩恩,你說得很對。

其實,你心裡已經恨不得殺了對方,你覺得很不爽。你很不服氣,你覺得對方憑什麼這麼說你?

而對方,卻用對事不對人這個披著羊皮的外衣的狼,對你進行悄無痕跡的虐殺,你表面卻還很高興,但你心裡已經傷痕累累。

3、對方對方對事不對人,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一個領導時時告訴下屬,我是個對事不對人的人,所以,你做錯了事,我只批評你這件事,跟你人無關。

如果你相信這些鬼話,說明你還是個幼稚的孩子。對不起,你已經出局了。

事是人做的,你說你只是對事不對人?

那企業的績效考核的對象是誰?是這件事?張三的招聘達成率只有40%,所以招聘達成率不應該拿獎金,而張三可以高掛無憂的枕頭,榮獲優秀員工的稱號。因為對事不對人。

有些人就是想得太天真,一聽到領導說對事不對人,就高興得很,所以肆無忌憚地犯錯,領導批評了也沒事,反正他還認可我這個人。

其實,當領導批評你這件事的時候,他已經在心裡給你這個人下了定義:你不靠譜。

所以,別信那些對事不對人的鬼話

02

對事不對人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事


因此,對事不對人?這是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到的事

因為:

1、只要犯錯,就很難不對人

犯錯了,就是這個人在某些方面出了問題。小黃經常上班遲到,其實就是這個人的習慣或者責任心不強,幾乎沒有人能夠不聯想到是這個人出了問題。

2、只要攻擊,就很難不對人

對方犯了錯誤,我只要針對這件事,他就不會覺得我在攻擊他。錯了!領導批評員工,再怎麼對事不對人,只要你攻擊了,你就在員工心裡落下烙印:領導是在批評我。

03

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


此時此刻,你可能會說,難道古人的千年古訓“對事不對人”,不能用了嗎?

非也。

除非你真的做到以下兩點,你才能用好“對事不對人”這個處世原則。

1、真正的對事不對人,是平等地溝通

所有的攻擊,都是對人。別看領導信口雌黃地告訴你,他是對事不對人,只要他批評你了,攻擊你了,他就是在對人。

真正的對事不對人,是平等地溝通。

下屬犯了錯誤,你要和他分析犯了哪些錯誤,並幫助他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防止下一次再出類似的錯誤

孩子犯了錯誤,比如,他去別人家玩,拿了別人的東西回家。你要和他平等溝通,給他舉例子,分析錯誤在哪裡,杜絕下次再發生。

這才是真正的對事不對人。

當然,你也可以打他一頓,但在孩子的心裡,他肯定會認為,你是在針對他這個人,而不是這件事本身。

平等地溝通,意味著不管對方是貧富還是貴賤,不管對方是比你位高還是低,權重還是權輕,你都一致對待。

2002年,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同年,李嘉誠在香港宴請馮侖、馬雲、郭廣昌、牛根生等30多位長江商學院學生吃飯。

當時,李嘉誠早已是華人首富,而馮侖、馬雲都還沒有現在那麼大的名氣。

見李嘉誠之前,他們都很緊張,生怕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好的

但是一切擔心都是多餘的,李嘉誠用他的行動,告訴了世人他是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的。

電梯剛一開,快80歲的李嘉誠已經在電梯口候著,然後跟每個人一一握手,並用雙手恭敬地遞上名片,旁邊還有專人負責引薦。

中國人向來注重座次文化,不同座次代表不同的尊貴程度。

但李嘉誠並沒有這麼安排。發名片的時候遞給你一個盤子,抓鬮拿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坐哪桌,照相站哪個位置。這樣對每個人都公平,也能避免很多尷尬。

而且李嘉誠桌待得時間都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他四張桌子輪流坐,幾乎都是15分鐘。

宴閉臨走時,李嘉誠跟每個人握手告別,連站在牆邊的服務生,都要握手感謝,並一直把他們送到樓下。

後來,參加會議的馮侖說:“這場飯局,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與人平等地溝通,對事不對人,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李嘉誠巨大的人格魅力

2、對事不對人,需要你一視同仁


“對事不對人”是一種處世原則。要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要一視同仁。

西漢文帝時期,有個官員叫張釋之,以公正執法,法不阿貴,一視同仁而聞名於世。張釋之作為封建時代的一名官員,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太子和梁王犯了法,他沒有姑息;百姓犯了法,他也沒有重判,這就是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是為官、為領導者之根本

一些領導者雖然口頭總說“我是對事不對人”,但他卻難以為下屬所信服,因為他沒有做到一視同仁。

有一個領導,他有三個下屬,每個下屬的能力都一樣,有一個能力很強,有其他兩個一般,但是能力一般的兩個雖然沒有太突出,但是也能基本完成任務,也沒有給領導惹事,算是中規中矩的下屬。可是,領導卻很偏愛能力強者,每次能力強的下屬犯錯,他都說可以原諒,但是對其他兩個下屬犯錯卻眼裡苛責。後來,其他兩個下屬相繼離職了。之後招進來的人也很不穩定。

沒有做到一視同仁,就無法得到下屬的認可,更別說領導力了

對領導者來說,一視同仁,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客觀的好壞判斷標準:做得好的,要表揚;做得差的,要溝通,協助提升。

沒有絕對的對事不對人,不管對於你自己還是別人,既不要期望別人對你“對事不對人”,同時,你也要儘量做到“對事不對人”。有點拗口,也有點難理解,但當你能做到“對事不對人”的時候,你的人格魅力就會散發出來。

點擊頭像關注我,獲取更多教你為人處世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